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豆朋朋  王利  方庆  李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745-275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牦牛源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 PCR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分析。结果显示:56份牦牛奶样,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DNA PCR并测序,其中有42株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5%(42/56),占总检出细菌的31.11%(42/135);其中分离菌株B2019 16S rDNA PCR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同源性为88.6%~99.3%,运用Mega7.0将分离菌株B2019与6株参考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小鼠腹泻,剖检小鼠发现肝脏肿大,肺脏边缘有出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和米诺环素等13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表现为中介,对其他16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及其呕吐毒素基因携带情况,从规模化饲料生产企业采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样品246批。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共分离蜡样芽孢杆菌63株,分离率为25.6%,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检出4株含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基因,携带率为13.3%。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尤其是含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重庆动物园麋鹿死亡的病因,试验首先对死亡麋鹿进行解剖,采集肝脏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得到1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革兰氏及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致病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1株病原菌株,该菌株菌落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融蜡状,边缘呈扩散状;革兰氏染色,两端着色多,呈短链或长链状排列;芽孢染色可见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与蜡样芽孢杆菌特征相同;生理生化特征与蜡样芽孢杆菌一致;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该分离菌能致死小鼠,说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变质鸡蛋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地区保存超过14 d大范围出现变质鸡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鉴定,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将变质鸡蛋、煮熟的变质蛋、健康鸡蛋进行厌氧培养和细菌计数,发现健康鸡蛋和煮熟的变质蛋无蜡样芽孢杆菌,而变质鸡蛋中的细菌数量达到1.3×108CFU/g.本试验表明,蛋黄中过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可能与鸡蛋变质有关,应注意过量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可能影响蛋品的保鲜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菌株主要通过产生呕吐毒素和肠毒素而发挥致病性,临床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文章对蜡样芽孢杆菌血清分型、污染来源、致病性特点、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系统了解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机制,为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规模化猪场苍蝇体表携带细菌情况,本试验对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苍蝇进行了体表细菌分离纯化,同时,对分离细菌进行了显微镜检、16S rRNA测序分析、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ZY1、ZY2、ZY3、ZY4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短杆菌、产硫球链菌、巨球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短杆菌、产硫球链菌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一起兔流行性腹胀病病死兔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病死兔心脏、心包液、肝脏、脾脏、肾脏和淋巴结无菌;从胃内容物、小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共分离到9株细菌,包括6株大肠杆菌、1株地衣芽孢杆菌、1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和1株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细菌性因素可能是诱导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生的原因。试验结果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是一类抗性强耐高温的细菌,部分芽孢杆菌有益生作用,在动物肠道内能有效抑制病原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繁殖,维持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本试验从引进的饲料样品中分离出4株杆菌,分别命名为YB-1、YB-2、YB-3和YB-4,通过表型鉴定及16S-rRNA测序鉴定,YB-1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B-2、YB-4为枯草芽孢杆菌、YB-3为蜡样芽胞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表明:YB-2、YB-4与枯草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和100%;Y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99.17%,YB-3与蜡样芽胞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100%,从样品中分离出两株枯草芽孢杆菌,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一株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2.
选取黑龙江地区奶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51头,采取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共分离出菌种175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且大多数牛为混合感染。药敏试验表明,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与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6-470
从采集的羊肉和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样品制备悬液,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的细菌,然后涂布PLET琼脂平板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疑似菌落首先使用炭疽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然后进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抑制试验的鉴定;鉴定非炭疽的菌落进行16SrDNA的测序分析。从可疑羊肉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炭疽芽孢杆菌,确定了本次突发事件的传染源。从屠宰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未检出炭疽芽孢杆菌,土壤中分离的疑似炭疽样菌落经16SrDNA测序和比对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属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合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协同生长的特点进行混菌培养试验。蜡样芽孢杆菌好氧,光合细菌兼性厌氧,通过两种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寻找一种最好的添加比例,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对两种菌的比例进行了科学的组合,从而找到两种菌的最佳配比:在光合细菌1%或5%、芽孢杆菌1%的添加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光合细菌菌数达到理想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温处理和常规厌氧菌分离法从健康肥猪粪便中分离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性状、生化试验、PCR、肠道耐受、抗菌活性和接种试验动物等方法鉴定筛选性状稳定、优良的益生性芽孢杆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6株芽孢杆菌,其中1株巨大芽孢杆菌、1株死谷芽孢杆菌、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和2株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对多黏菌素和青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其他12种常用药物较敏感,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4种芽孢杆菌均可在酸性、高胆盐和高温条件下生存,特别是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耐受能力较强;分离的芽孢杆菌对小鼠均无致病性,其中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有较明显的促进试验动物生长的作用。结果提示,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可作为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郑州市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确诊为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内容物样品进行子宫内膜炎细菌学分析,对郑州市88头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产吲哚金黄杆菌、浅黄金色单胞菌、奥斯陆莫拉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56个菌株,大多数为混合感染。表明郑州市奶牛子宫内膜炎感染普遍存在,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集30头来自张家口坝上地区淘汰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泌属化脓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多数单味中药对6种细菌均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黄芩、硼砂、连翘、蒲公英、淫羊藿、大黄、丹参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甘肃武威地区某养牛场选择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患牛12头,采集子宫分泌物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养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对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表明,主要病原菌对诺氟沙星、头孢他啶、链霉素敏感,均对土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王潇娣  廖春燕  朱玲 《养猪》2012,(3):69-72
为研究南方高热高湿地区发酵床养殖模式的微生态菌群分布,以四川邛崃、遂宁两大发酵床养猪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猪只肠道内容物及不同饲养阶段发酵床垫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对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猪肠道以及发酵床分离细菌种类相同,但是细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分离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黏液性枯草芽孢杆菌、普通枯草芽孢杆菌。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致病菌,黏液性枯草芽孢杆菌与普通枯草芽孢杆菌为有益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4种病原菌仅对第3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低。可见,发酵床养猪模式的环境中存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一旦发病很难用药物控制。本试验结果可为发酵床养猪模式细菌性疾病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污染鸡蛋的致病菌,试验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在鸡蛋表面得到4株菌,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初步判定为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再结合16Sr RNA分子方法对4株菌进行分类分析,先用PCR对目的菌进行基因扩增,经克隆及质粒测序,再登录NCBI中Gen 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号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GXBC-1,2号和3号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NC7401,4号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这些菌是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性强,传染率高,对食品安全风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