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促进精子发生的体外培养体系,通过无血清睾丸组织培养法,将成年牛睾丸组织块种植于培养板, 观测不同时间睾丸细胞的迁出和形态变化。通过油红O染色鉴定具有分泌功能的支持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集落样生长的精原干细胞。结果发现该体系可获得生长良好的多种类型细胞,包括表达AP、Oct-4和GFRα1的精原干细胞及具有分泌功能的睾丸支持细胞,并可获得大量精子。说明,该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来研究生物学和化学因素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也为研究精子体外发生和移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的传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孵化18d的广西土鸡鸡胚为实验材料,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置于37℃、5%C02的培养箱中培养,用低渗的磷酸缓冲液(PBS)处理进行纯化,并对原代和传代支持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睾丸支持细胞生长良好,已传至第4代;经低渗处理,可去除绝大部分的生精细胞,获得的支持细胞纯度可达95%;鉴定结果显示,支持细胞为碱性磷酸酶(AKP)阴性;油红O染色显示,支持细胞胞质内舍有大量的脂肪滴,核内有双极小体;丫啶橙染色证明支持细胞的细胞质中富含RNA,细胞核内的DNA含量也较高;罗丹明123染色证明支持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结论:经两步酶消化法以及低渗处理后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鸡胚睾丸支持细胞;37℃、5%CO2的培养条件适宜支持细胞的生长;AKP染色、油红O、丫啶橙和罗丹明123等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睾丸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及睾丸免疫豁免中的生物学作用,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和1/3浓度的Hank′s低渗液、50mmol/L Tris-HC(l pH7.1)液分别低渗处理及油红O脂质染色法对16~22d的幼鼠睾丸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睾丸支持细胞损伤少、活率高、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90%以上;根据形态学观察及油红O脂质染色法鉴定,睾丸支持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突起很多,核仁清晰,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空泡状脂质小滴。  相似文献   

4.
小鼠支持细胞体外培养的一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合酶消化法、选择性贴壁法将7~8日龄小鼠的支持细胞分离纯化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体外培养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获细胞悬液中活细胞、死细胞及细胞团的百分率分别为90.08%,9.92%,8.91%,平均每个睾丸可获得4.136×105个细胞.接种纯化后,可获得均一的、纯度高达90%以上的支持细胞.支持细胞体外贴壁时间为7~8 h,贴壁后伸出3~4个突起,为成纤维型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其胞质内含有大量脂漓.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本试验取犬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分别利用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犬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征,并通过诱导液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方向分化,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法培养的青年犬脂肪组织,可获得大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生长旺盛,形态均一,可分化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油红O染色阳性成脂细胞。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单,可为细胞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精子生成过程,试验采用两步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了松辽黑猪睾丸支持细胞,利用油红O脂肪染色、RT-PCR和细胞生长曲线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支持细胞胞质两极或细胞核核膜周围可见圆而大的脂肪滴,可检测到支持细胞标志基因GATA4、Sox9和INHB在分离的细胞中表达,细胞生长曲线符合细胞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将ASCs应用于小动物临床治疗,本试验用犬进行了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犬脂肪干细胞(Canine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cA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呈细长梭形。第3代(P3)细胞诱导2周后,成脂诱导组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积累;成骨诱导组经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及VonKossa染色,AKP、钙结节均呈阳性表达。第3代至第5代(P3P5)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细胞稳定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标志CD29、CD44、CD90(>90%),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45(<2%)。培养结果显示,从犬镰状韧带和皮下脂肪均可分离出cASCs。cASCs取材方便,易于体外培养,多次传代及冻存对cASCs的生物学性质无明显影响。eASCs有望成为国内动物医学临床研究和治疗的重要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一种简单快速分离蒙古马睾丸支持细胞并保证其活性的基本方法,本试验采集2岁蒙古马睾丸组织于低温环境下进行机械分离,将1~3 g睾丸组织剪碎,采用重力沉淀法去除游离的红细胞和间质细胞;使用0.1%胶原酶Ⅳ和0.25%胰蛋白酶+EDTA逐步进行组织消化,并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在接种后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支持细胞,使用Tris-HCl低渗法去除杂质细胞,并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支持细胞贴壁性能较强,培养24 h后大多数细胞开始贴壁,细胞形状呈椭圆形;培养48 h后胞质增多,折光性变强;培养3~4 d细胞胞质展开紧密连接,此时细胞呈三角形,有明显的核仁,培养6~7 d细胞生长状态进入稳定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TA4和GDNF基因在培养细胞中极显著表达(P<0.01),AKP染色支持细胞呈阴性表达,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确为支持细胞。本试验使用机械分离法与两步酶消化法处理组织,可快速高效地获得睾丸支持细胞,成功构建了蒙古马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建立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利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毛囊干细胞,对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采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法对第5代毛囊干细胞向成脂和成骨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毛囊干细胞形态均一,体积小,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克隆形成能力强。成脂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增多,胞内出现小脂滴,诱导12 d后,脂滴逐渐增多,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后,细胞边缘模糊,出现颗粒状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表明获得的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对2月龄公羔睾丸进行处理,得到了总数为7.44×109的生精细胞悬液,经台盼蓝染色,细胞活率在90%以上;支持细胞的贴壁性极好,生精细胞附着在支持细胞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生精细胞、支持细胞逐渐退化,呈现“集合”的趋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经BrdU标记、H.E.染色,检测培养的生精细胞到分化到圆形精子细胞阶段,表明成功构建了山羊睾丸生精细胞共培养体系,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山羊精子体外成熟培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羊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初生山羊羔股骨骨膜,通过植块培养法、完全消化法和半消化植块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结果表明,植块培养法、完全消化法和半消化植块培养法的贴壁时间分别为4、24、4h;培养4d时的细胞数量分别为少量细胞、少量细胞、大量细胞,细胞汇合时间分别为21、19、10d。传代后第7d即可汇合,第14d出现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Von Kossa染色呈黑色;姬姆萨和HE染色后可见体外培养的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胞质丰富,胞核卵圆形,单核,有1~3个核仁;碱性磷酸酶染色后胞质呈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扫描电镜观察胞突发达,伸出的突起与临近细胞的突起相连。体外培养传至15代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未发生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半消化植块培养周期短,细胞损害小,有利于细胞贴壁,是一种可行的骨组织工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了 7~8 d 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应用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结果显示,精原干细胞呈圆形,直径(9±1) μm ,核大,呈圆形或轻微卵圆形,胞质较少;核内常染色质占绝对优势,异染色质极少;胞质内核糖体、线粒体较丰富,其他细胞器不发达;精原干细胞 A K P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胞质内脂滴很少或没有;精原干细胞表达特异的 ckit 受体;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常呈不完全的胞质分裂,细胞间由细胞间桥相连而呈链状或团状的细胞群丛,细胞群常由偶数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3.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种能快速、高效地分离、纯化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方法,试验采用颈部脱臼的方法处死3周龄的小白鼠,取其睾丸并去除附属组织(血管、白膜脂肪等)后剪碎,用Ⅳ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分步消化制备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台盼蓝染色以鉴定细胞的活率;再对细胞悬液进行低渗溶液处理并利用支持细胞贴壁而其他细胞不贴壁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对支持细胞采用H.E.和油红O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观察其形态、结构和生长增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纯化以及培养小白鼠睾丸支持细胞。  相似文献   

14.
新生牛生精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两步酶消化法制备新生牛生精上皮细胞悬液,分离纯化、鉴定精原干细胞和支持细胞,冷冻保存支持细胞。以支持细胞为饲养层探索不同培养条件下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10%DMSO与0.1mol/L的海藻糖组合作为冷冻保护剂,冷冻效果较好;血清浓度为2.5%、支持细胞密度为5×105个/mL时,新生牛精原干细胞较易形成集落;精原干细胞及其集落的AKP染色和C-kit免疫组化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15.
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探索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及传代方法,为研究绒山羊的脂肪代谢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3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直接得到羔羊前体脂肪细胞,结合其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以绒山羊成年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和"天花板"法得到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去分化得到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的适宜分离条件为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1 h,250×g离心10 min;传代时分离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60 s。细胞形态为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成年羊采用和羔羊相同的胶原酶法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改进的"天花板"法获得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综上,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直接分离培养3月龄绒山羊羔羊的前体脂肪细胞;采用胶原酶法和改进后的"天花板"法分离培养成年绒山羊的前体脂肪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案,比较两种牛睾丸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采集24月龄的3头健康公牦牛与3头F1代公犏牛睾丸组织作为2个样品组,其中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通过混合酶消化、差速贴壁和饥饿处理分离得到两种牛的睾丸支持细胞,采用DMEM高糖及DMEM/F12培养基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筛选更佳的培养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特征,利用CCK8和RT-q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标志功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两类支持细胞来评价两牛种支持细胞的耐受性及其作为饲养层细胞的潜能。结果,经形态、特殊染色及标志基因表达鉴定,成功分离到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方案。发现DMEM高糖培养基更适用于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两牛种支持细胞形态相似、轮廓清晰、呈现多边形或长梭形,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增殖速率及活性远高于犏牛。调节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在犏牛支持细胞中分别下调了3.4与2.9倍(P<0.05),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2基因(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2,CXCL12)的表达在犏牛上调了3.6倍(P<0.05);调节睾丸发育的SRY-盒包含蛋白9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9,SOX9)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表达的Wilm肿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WT1)在犏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调了25.9(P<0.01)与38.7倍(P<0.01)。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对于丝裂霉素C具有较差的耐受性,表现为细胞核质分界不清、胞质空泡化严重和悬浮死细胞增多。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方案;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在增殖活性和睾丸生精细胞分化关键功能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存在缺陷,这可能也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成鸡卵巢的嗜酸性细胞、卵泡外腺细胞和卵泡膜腺细胞作H.E染色、油红—O染色和电子染色,然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嗜酸性细胞单个分布在卵巢基质中,形态不一。胞核形态多样,异染色质数量中等,核仁位于核的偏中心部位。胞质中有许多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嗜酸性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粗面内质网数量中等,有少量嵴少、基质电子密度低的线粒体,其它细胞器较少,油红—O染色阴性。卵泡外腺细胞分布在卵泡之间,由数个细胞结合成一细胞团。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一至数个核仁,异染色质少。胞质中充满大小不一的卵圆形脂滴,线粒体嵴多、基质电子密度较高,有管状嵴和板状嵴,还有较多囊泡状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数量少,油红—O染色阳性反应。卵泡膜腺细胞也是数个细胞结合成一细胞团,分布在卵泡膜内层,结构与卵泡外腺细胞极为相似,油红—O染色阳性。卵泡外腺细胞和卵泡膜腺细胞都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鸡胚来源的不同细胞为饲养层培养精原干细胞,比较3种不同的饲养层对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精原干细胞在鸡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鸡睾丸支持细胞饲养层上存活时间较长、生长增殖状况良好。在鸡胚成纤维饲养层上传至四代,每代的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45%、40%、36%和21%。在以睾丸支持细胞为饲养层进行培养时传至三代,每代的AKP阳性克隆率分别是40%、32%、和22%。而以鸡肝细胞作为饲养层,精原干细胞未见有克隆形成,不能进行传代培养,表明鸡胚肝细胞饲养层不适合培养精原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一般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分离纯化的7~8d小鼠精原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显示,精原干细胞24h后可完全贴壁,贴壁后呈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1±1)μm,以链、团状或散在方式贴附于混杂其中的睾丸体细胞层上;睾丸体细胞为多突起细胞,胞质形成2~4个突起;体外培养50~60h后,精原干细胞开始分裂。上述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培养基所提供的体外环境中,精原干细胞能够存活一定时间并发生贴壁、分裂增殖等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其受体在雄性成年狗睾丸中的定位与表达。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GDF9及其受体ALK5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GDF9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显示,GDF9阶段特异性地定位在成年狗睾丸生精上皮的圆形精细胞和粗线期精母细胞胞质。GDF9I型膜受体ALK5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显示,ALK5主要定位在圆形精细胞。本研究显示,GDF9及其膜受体ALK5在成年狗睾丸中均有表达,提示,GDF9由圆形精细胞和粗线期精母细胞特异性分泌,通过旁分泌形式调控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及支持细胞与生殖细胞间的细胞连接,并以自分泌形式调控生殖细胞的生长与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