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斌 《北方园艺》2017,(8):150-151
羊肚菌菌种极易退化,人工栽培羊肚菌每年都需要进行菌种分离,而组织分离法是制作羊肚菌母种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制作过程中污染率高,成为制约羊肚菌生产的两大因素之一。要提高组织分离法制作羊肚菌母种的成功率必须从培养基制作、制种工具选用、种菇选择、无菌分离、适温培养、检查筛选、培养纯化、菌丝镜检等环节抓起,只有保证了这些关键环节才能获得羊肚菌的纯母种。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1983,(6)
鉴于我县蘑菇菌株较多,给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影响着产量的提高。1982年县农科所对18个蘑菇菌株作了比较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共18份。S_1、S_2、S_3、S_4、S_5、S_6、S_7、S_8、S_(10),以上菌株由该所自嘉定39孢子分离培养获得;嘉定39、5-176菌株,由该所经组织分离培养获得;81—11菌株,采自城郊公社张坝二队菇房的种菇经  相似文献   

3.
3.4我国食药用菌纯茵丝体菌种的研制与推广(20世纪50年代) (1)1952年裘维蕃在《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一书(纯菌种的培制法〉中,分三个问题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纯菌种的配制方法:“一、培制纯菌种的设备和准备;二、如何分离菌种;三、实际应用和商业上贩卖的纯菌种”。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为食药用菌栽培培制纯菌种,提供了分离方法、培养基和无菌的技术,指出了商业纯菌种生产的基本方法,奠定了用科学方法培育纯菌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年来食药用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现状,总结基因组学在食药用菌栽培育种中基质利用、成菇机理、次级代谢产物和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Fr.)sing],又名虎奶菇、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茯苓等,为产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钾、钙、镁等元素,还含有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虎奶多糖。笔者于2000年在江西崇仁阔叶林的腐木桩上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后经组织分离和人工驯化,得一优良菌株。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珍稀野生菌资源.将多年探索出的人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单孢分离是食药用菌获得单核体菌株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的菌刺洗脱法可对猴头菇进行简单高效的单孢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直接将猴头菇菌刺上的担孢子洗下来,不需孢子收集器,操作简单、快速,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率,缩短单孢分离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慈巴沟风景区采集得到野生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最适碳源、氮源、pH和温度,选用3种栽培料配方驯化,统计每袋子实体数量,称量单菇鲜重。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ZNM-NX01,将该菌株鉴定为黏小奥德蘑(Mucidula mucida);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6℃;采用3种栽培料均可出菇,以配方B为栽培料时,每袋子实体个数比配方A和C多,为10左右,且单菇鲜重也高于配方A和配方C,为(16.28±2.01) g。  相似文献   

8.
对红汁乳菇子实体和组织分离菌株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最后鉴定出该组织分离菌株就是红汁乳菇的纯菌种.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病害给蘑菇栽培带来的危害较大,黄色单胞菌可感染蘑菇,使其子实体腐烂而死亡,直接影响到蘑菇的产量与质量。我们于1980年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 病菌菌株分离:1980年12月20日,从感染菇床上采集的病菇,在无菌条件下,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切取菇体感病部位的组织块,于普通PDA斜面上,待组织块周围出现明显的菌落后,移植、分纯、扩大培养。 (二)制片染色方法:于载玻片滴0.85%  相似文献   

10.
温度是影响食药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高温胁迫已经严重阻碍食药用菌季节性种植、跨地域栽培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对高温对食药用菌菌丝期、原基期以及出菇期的影响和对食药用菌高温胁迫应答途径以及提高菌丝耐热性的外源添加物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食药用菌耐高温育种工作以及耐高温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药用菌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食、药用菌生产品种和产量上世界第一,但质量和原创性研究不足。本文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食、药用菌的六大战略性措施。即: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和开发菌类资源,注意菇品生产卫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菇品质量,加强产品标准化建设,培植菇品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食药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食药用菌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不仅调控食药用菌的生长发育,还调控食药用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笔者综述了近年来食药用菌中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药用菌的菌株改良,精准栽培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菌糠栽培灵芝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名贵的药用菌,具有多种药理功能。笔者在松江佘山采集野生灵芝(简称佘灵)若干,经组织分离后获得纯培养,于1992、1993年用金针菇菌糠进行了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蘑菇176菌株是一个高产菌株,但由于质量较差,至今仍未很好应用。为了提高其产质量,我们于82年着重对其不同生育阶段的用水量进行了试验,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76菌株由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试验在本所菇房进行,分东、中、西三排床架,每排6层,从下算起,  相似文献   

15.
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对采集到的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RAPD分析生物学手段快速判断其分离菌株的真实性,并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判断结果。该野生真菌鉴定为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RAPD分析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该野生真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发展,《食药用菌》编辑部将继续开展"寿仙谷杯"《食药用菌》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从刊于2015年《食药用菌》(共6期)上的论文中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时间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二、论文要求1.凡主题为国内外产业动态研究分析,新菇种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原料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拮抗与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拮抗线出现 ,在产量上和出菇率上存在差异。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形成了拮抗线 ,并且在出菇率和产量上差异较明显。但组织分离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草菇V23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经过0 ℃低温胁迫处理108 h后,筛选出菌丝较耐低温的菌株V23a,获得V23a的孢子分离菌株(Spore Isolation Strains, SIS),经栽培后,筛选生物学效率高的菌株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组织分离菌株(Tissue Isolation Strains, TIS),选出其中生物学效率最高的Va2作为草菇高产新菌种,其生物学效率比对照V23高14.27%.选育过程中分析了SIS菌株的气生菌丝密度、厚垣孢子数量和出菇率,比较了SIS和TI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生产周期、单菇平均质量和生物学效率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可出菇的SIS菌株其子实体产量差异较大,但均低于对照菌株V23.TIS菌株的产量比SIS的提高了0~87.1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温度对金福菇菌株分离留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金福菇菌株分离留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蛋白胨3g,维生素B120mg,琼脂粉8g,另加200g玉米煮出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8℃。利用该培养基和该培养温度分离、培养的金福菇母种组织块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比较快,而且菌丝生长势好,色泽亮白,可以用于金福菇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20.
《食药用菌》2015,(2):60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发展,《食药用菌》编辑部将继续开展"寿仙谷杯"《食药用菌》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从刊于2015年《食药用菌》(共6期)上的论文中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时间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二、论文要求1.凡主题为国内外产业动态研究分析,新菇种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原料资源开发与高效配方研制,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食药用菌营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