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受精鸡蛋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生物电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整个孵化期间出现三次电位高峰,而且出现峰值的时间是在7、14、18天左右。未受精鸡蛋属于没有生命的物质,但它的电位仍有规律可循,我们从1987年开始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未受精鸡蛋从孵化第一天开始测定。1)起始电位较低,从第二天开始电位逐渐增高,但增值不大,三日内电位呈现单调上升。2)示波器扫描未受精鸡蛋的电位为一直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鸡胚心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AgNOR银染法分别检测了第7~18天鸡胚心脏PCNA和AgNOR的分布。结果显示:1)PCNA免疫反应阳性心肌细胞主要分布于心包侧,随胚龄增加阳性率下降,至第13天后呈小幅回升,第7~18天平均阳性率为29.20%;PCNA免疫反应阳性内皮细胞在胚胎早期分布于心内膜内皮,胚胎中后期主要为心肌血管内皮呈阳性,第7~13天,内皮处于低增殖阶段,第14天后逐渐增加,第7~18天平均阳性率为15.33%。2)AgNOR阳性心肌细胞第7天为聚集型,第8~14天为混合型,第15~18天为单一型,随胚龄增加阳性率下降,至第15天后呈小幅回升,第7~18天平均阳性率为58.84%;AgNOR阳性内皮细胞类型不易区分。第7~9天平均阳性率为9.25%,此后阳性率逐渐上升,至第18天时达到最高为27.07%,第7~18天平均阳性率为13.95%。结果表明,第7~18天鸡胚心脏发育过程中以心肌细胞增殖为主,内皮细胞增殖较慢且较心肌细胞滞后。第15天后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值率均升高,可能与心肌-内皮通过某些信号途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仙湖肉鸭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重量和长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胚重、胚长以及不同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生长强度都表现为前期强后期弱的趋势。胚重及心脏、肝脏、胃的重量增长速度随着胚龄的增加而提高,生长势重点在第10~14胚龄之后。肺脏的绝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第16胚龄和第26胚龄分别达到第一次(36.15 mg/d)和第二次生长高峰(43.89 mg/d)。右侧性腺在第18~22胚龄开始退化。胚长在14胚龄生长速度达到高峰(7.42 mm/d),后缓慢下降,呈现出一种正态分布的变化趋势。在第8~26胚龄期间,肝脏、肺脏和胃的局部生长速度大于整体,而心脏和性腺的局部生长速度小于整体。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应用MTT检测法,对禽霍乱强化苗免疫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强化苗免疫后1周内试验鸡淋巴细胞增殖强度,Con A组和LP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 3天达高峰,增殖强度分别为 31.8%和 44. 7%。第 14天,ConA组增殖强度恢复正常,而 LPS组仍处于一定水平,与强化苗免疫后第4天试验鸡产生应答,第10天抗体效价几乎达高峰,并维持较长时间相一致,攻毒保护率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提高。说明禽霍乱的免疫性质是以B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为主,T细胞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N-79型)LaSota毒株(简称N-79)能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在第1、2代可引起细胞病变,并能测出血凝现象。随着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血凝现象也消失,但出现明显血吸附(HAd)现象。鸡胚细胞培养物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内,能致死鸡胚,鸡胚尿囊液的血凝价可达1∶1280—1∶2560。 N-79毒株在鸡胚细胞培养连续传15代,对18日龄雏鸡经2次饮水免疫(首免后60天进行再次免疫),获得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威胁养鸡业发展的最大疫病之一。据统计,该病以3~7周龄发病率最高,最小14日龄,最大126日龄,呈暴发性流行和突然发病。病鸡第2天即开始出现死亡,到3~5天为死亡高峰,第6天后则明显减少,7~10天恢复正常。另一个情况是,该病常并发鸡瘟、霍乱、白痢、鸡虫病等,导致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威胁养鸡业发展的最大疫病之一。据统计,该病以3~7周龄发病率最高,最小14日龄,最大126日龄,呈暴发性流行和突然发病。病鸡第2天即开始出现死亡,到3~5天为死亡高峰,第6天后则明显减少,7~10天恢复正常。另一个情况是,该病常并发鸡瘟、霍乱、白痢、鸡虫病等,导致死亡率增加。一、发病症状特征。病鸡羽毛蓬松,精神萎顿,翅膀下垂,缩头闭眼,立于一隅,不愿走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细胞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对鸡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分别用含0%、2.5%、5%和10%胎牛血清(FBS)的细胞培养液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检测细胞活性;选择适宜的FBS浓度,并测定了该浓度条件下鸡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含2.5%和5%FBS的培养基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第4天细胞贴壁率达最高,分别为84%和80.33%,显著地高于无血清和10%FBS组(P<0.01/0.05),第7天仍均维持在76%以上,两者间除了第2天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用含2.5%FBS的细胞培养基进行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第2~3天为适应阶段,第3~5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5~9天细胞进入减速期,第10~11天再次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1天以后细胞进入衰退期,整个过程持续14 d左右。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培养的血清浓度以2.5%FBS为宜。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研究了鸡胚发育过程中垂体促乳素(PRL)细胞的发生。结果表明,在鸡胚发育的第14.5天可观察到有少量PRL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腺垂体前叶。随着胚龄的增加,垂体PRL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直径从第14.5天的6.83μm增加到第20.5天的11.24μm,胞核直径从4.27μm增加到5.99μm。PRL细胞占腺垂体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在胚胎发育的第14.5天为0.86%,第20.5天增加到18.85%,并且分布于整个腺垂体前叶。细胞多呈索状排列或团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鸡胚垂体催乳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对PRL的分泌功能主要发生和建立于胚胎发育后期。  相似文献   

10.
对腌制豇豆的观察表明,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浓度为5%,9%和16%盐水腌制豇豆5天发现亚硝酸盐含量高峰,峰值明显低于雪里蕻腌菜,第16天出现第2次小峰,但是这2次峰值都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经过18天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还发现,高盐浓度腌制豇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低盐浓度的腌制品。  相似文献   

11.
从4栋鸡舍的艾维茵肉用种鸡的入孵种蛋中,选择蛋重及蛋形指数都在最佳范围内(56~68g,0.72~0.81)的2088枚(58盘)种蛋,随机分为3组,同柜孵化。通过照蛋和胚检,观察和统计分析孵化期胚胎死亡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间,胚胎死亡主要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孵化前期的4~6日龄,第2高峰期在孵化后期的17~19日龄,这2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把剩下的各胚龄分为3个阶段:1~3日龄、7~16日龄、20~21日龄,这3个阶段的胚胎死亡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与一般经验值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pituitary gland had little apparent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r morphology of skin and feather polysomes in chicken embryos incubated for 12 days. However, polysome patterns obtained from 15-day-old hypophysectomized embryos differed markedly from those of their controls. In addition, a tetrad-shaped polysome, characteristic of the 158S peak of the 12-day-old embryo but not of the 15-day-old control, is still retained in the operated embryo at 15 days.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after day 12 of embryogenesis the structure of the four-ribosome polysome from skin and feathers is contingent on a functional hypophysis.  相似文献   

13.
对感染白粉病菌后的南瓜幼苗体内几种酶活性的测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品种感染白粉病菌后PPO,POD,PAL活性的增加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AL,PPO在接种白粉病菌后的第4天就出现活性高峰,峰值较高;感病品种则一直保持较低的酶活性。因此PAL,PPO都可以作为衡量南瓜抗白粉病的一个指标,即抗白粉病菌的品种感染白粉病菌后PAL,PPO在第4天出现活性高峰。  相似文献   

14.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6~10年分别是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且胸径、树高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 cm;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改良及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研究互为正反交的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非胚部位及整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和对照的胚可溶性总糖单粒含量在授粉后49 d达到峰值,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Ⅱ则在授粉后42 d达到峰值。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28 d达最高值。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鲜重百分含量均在授粉后21 d出现较小峰值,49 d达到最大峰值。授粉后21~42 d,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鲜重百分含量都高于对照,且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高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Ⅱ。3种玉米籽粒生长发育的大部分时期非胚部位的可溶性总糖单粒含量高于胚。[结论]非胚部位可溶性总糖的动态变化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AA鸡禽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消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AA鸡的禽流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的2种禽流感疫苗免疫8日龄AA鸡,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研究AA鸡禽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消长变化。[结果]AA鸡禽流感母源抗体在1~7日龄时缓慢下降,之后迅速下降,表明其半衰期约为2 d。2种禽流感疫苗均可用于AA鸡的预防接种,免疫后15 d,免疫抗体HI效价达到保护临界值,20 d时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43日龄时仍在临界值以上。2种不同剂量的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的峰值差异极显著。[结论]选用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剂量为0.5 ml/只,免疫时间为8日龄,整个饲养期免疫1次,即可预防商品代AA鸡禽流感。  相似文献   

17.
300只20日龄健康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Ⅵ为试验组,Ⅱ、Ⅴ组饲料中添加0.1%核酸,Ⅲ和Ⅵ组饲料中添加0.2%核酸,Ⅳ、Ⅴ和Ⅵ组于27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研究核酸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酸均可提高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指数,降低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的死亡率,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并对鸡血清中UA水平亦有一定作用,其中以添加0.2%的核酸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中药合成制剂"免疫抗毒散",通过对猪瘟的抗体效价增强试验、鸡胚攻毒试验、雏鸡人工发病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对小白鼠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验证了该中药制剂的药效作用.结果表明,"免疫抗毒散"能提高畜禽的抗体水平,具有杀灭病毒、保护胚胎的作用;能提高雏鸡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菌浓度为4mg·mL-1;并能促进小白鼠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来源的鸡大肠杆菌梯度稀释后进行鸡胚致死率试验,探讨细菌毒力与细菌数量对鸡胚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菌数在100~1 000 CFU范围内,菌数与其致病力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鸡胚死亡率表现为菌株毒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蔷薇科植物提取物(SHY)分别与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病毒作用后,接种10 d SPF鸡胚,评价SHY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给21 d SPF鸡连续口服该中药提取物5 d后,分别用新城疫、禽流感病毒攻击,观察对SPF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HY测试剂量对SPF鸡胚没有毒性;20、10、5和2.5 mg/mL提取物与一定量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病毒作用后,鸡胚全部存活,病毒测定为阴性;与禽流感H5亚型病毒作用后,2.5 mg/mL组不能完全保护鸡胚存活(6/8),病毒分离阳性.在攻毒试验中,SPF鸡分别按60、50、40和20 mg口服后,用新城疫和禽流感H9亚型攻毒保护分别为5/5、5/5、5/5和4/5.显示SHY不但能显著抑制新城疫、禽流感H9和H5亚型在鸡胚上增殖,而且能保护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病毒的攻击.对SHY深入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有效抗禽流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