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粉石油醚提取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GC/MS联用技术鉴定出:辛酸、癸酸、月桂酸、2.4.6—三甲基辛烷、十六醛、棕榈酸甲酯、棕榈酸、棕榈酸乙酯、十六烷、廿一烷、11、14、17—廿碳三烯酸甲酯、廿二烷、廿五烷、1—苯基—2-仲丁基—1.3—丁二酮及4.8.12—三甲基—3.7.11—十三碳三烯腈等十五种组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橙皮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橙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81%,橙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30.028%),β-人参烯(17.454%),(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8.484%),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5.258%)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从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中得到6种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6结构分别被鉴定为: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3-酮-环菠萝蜜烷、麦角甾-4,6,8,22-四烯-3-酮、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7,22-二烯-3-酮和啤酒...  相似文献   

4.
烤烟品种南江3号烟叶油分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璐  陆引罡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99-1901
通过对南江3号新鲜烟叶表面化学成分和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研究表明,新鲜烟叶表面化学成分可能含有吡啶、4,8,13 西柏三烯 1,3 二醇、环己烷、西柏三烯二醇、萘烷、丁香烯、二十七烷、二十烷,主要为氮杂环类、烷烃类和西柏烷类。其中确定含有的成分为吡啶、二十七烷和二十烷。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或含豆蔻酸、蒎烷、4,8,13 西柏三烯 1,3 二醇、5 十二炔、菜油甾醇、植物甾醇、1,4 二(三甲基硅烷基)苯、1 甲基 2 苯基吲哚、维生素E等化合物,其中确定含有豆蔻酸、甾醇、维生素E等。  相似文献   

5.
钮子茎中石油醚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脂肪酸、烯醇、烯烃、酚类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15%。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是(-)-斯巴醇,为22.07%,其次为棕榈酸,含量为11.18%,再次是β-芹子烯,含量为9.20%,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双键,预示着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结论]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前后的玉米叶片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叶片挥发物对双斑萤叶甲的防御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分析健康玉米叶片及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取食时间(6、24、36和48 h)下玉米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0、6、24、36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29、30、33、36、26种挥发物,主要为醛类、萜类、醇类及酮类等化合物。1-石竹烯、顺-11-十六醛、α-石竹烯、正己醛等20种挥发物随该虫取食为害后消失;新收集到2-己烯醛、(E)-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等42种化合物。α-蒎烯、2-己烯醛、β-蒎烯等物质是虫害6及24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十六醛、十四醛、正十五碳醛、β-紫罗酮、(E)-3-己烯-1-醇是虫害36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β-红没药醇、橙花叔醇、(1R)-α-蒎烯、β-罗勒烯、β-檀香烯、β-月桂烯、葎草烯是虫害48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时间取食玉米叶片的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影响较大,取食6及24 h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取食36 h主要释放醛类和酮...  相似文献   

7.
椪柑果皮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椪柑果皮精油为试材,采用GC-MS对其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椪柑精油中共分离出78种组分,鉴定出53种组分,占精油的97.56%,主要组分是D-柠檬烯(60.4%)、1-甲基-1,4-环己二烯(4.35%)、佛手柑油烯(3.09%)、(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1.6%)、β-月桂烯(0.87%)等萜烯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月桂酸(3.34%)、亚油酸甲酯(3.09%)、棕榈酸(1.39%)和(Z)-9-十八烯酸甲酯(3.08%).  相似文献   

8.
韶关山苍子果实挥发油含量与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韶关山苍子果实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含量与组分.结果表明,每100g鲜样韶关山苍子果实的挥发油含量为7.93 (±0.25)mL;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2种组分,主要组分为α-柠檬醛(36.44%)、β-柠檬醛(29.53%)、柠檬烯(12.41%)、β-蒎烯(2.82%)、乌鞭草烯醇(2.71%)、顺式乌鞭草烯醇(1.52%)、石竹烯(1.51%)、芳樟醇(1.21%).  相似文献   

9.
百合根系分泌物的GC-MS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百合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物质,为预防百合连作障碍和建立科学栽培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和甲醇分离水培法收集百合根系分泌物,用GC-MS分析经生物检测化感强势组分(甲醇组分、石油醚组分、氯仿组分)中的有机物质。【结果】按照相似度达80%、相对含量达0.20%分析检出物质,从百合根系分泌物甲醇组分中共检出11种物质,主要为苯甲酸酯类衍生物,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52.11%)和双-2-乙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0.95%),其他成分含量均在1%以下;从石油醚组分中检出6种苯甲酸酯类衍生物,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88.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06%),其他成分含量均在1%以下;氯仿组分中有机物质丰富,检出的有酯类、醛、酚、烯烃、烷烃等19种,含量在1%以上的有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9.87%)、双-2-乙己基邻苯二甲酸酯(39.62%)、十六烷(1.36%)、2-甲氧基-1-(2-硝乙烯基)-3-苯甲氧基-苯(1.22%)、2,4-二叔丁基苯酚(1.02%)。百合根系分泌物的乙醚和乙酸乙酯组分化感作用不强,未对其中的有机物质做进一步鉴定。【结论】百合根系分泌物的GC-MS检出物主要为酯类物质,不同组分中含量高的均为苯甲酸酯类衍生物,还有少量醛、酚、烯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维药巴旦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巴旦杏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其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用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铁氰化钾还原力法评价巴旦杏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巴旦杏挥发油中检识出7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83%。巴旦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均有较好的还原力和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这种作用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巴旦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3.72%)、2,4-癸二烯醛(8.01%)、二丙酮醇(5.45%)等。巴旦杏提取物体外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菌唑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为叶菌唑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邻苯二甲酸正辛酯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叶菌唑含量。[结果]叶菌唑含量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等于0.993 2;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59%,相对标准偏差为0.50%,符合农药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可简明地分析出结果并且过程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可用于叶菌唑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谭龙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13-2215
[目的]研究农药腈菌唑在辣椒(Capsicum annuum)上残留的提取及检测方法,并对其在辣椒作物上的施用作了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辣椒中腈菌唑添加浓度为0.01~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4.3%~98.8%,相对标准偏差为2.1%~5.4%;建立的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6 298x+348.92,R2=0.999 4,按照剂量60 g/hm2施药60 d后,在采集的辣椒样品中腈菌唑残留量小于0.01 mg/kg。[结论]腈菌唑按照该研究中的试验剂量在辣椒上施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用GC/MS多离子(MID)检测法,探讨了黄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问题。根据各种农药的质谱断裂规律选择特征离子,可避免生物样本中干扰物的影响,简化分析过程并提高质谱仪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活性炭-酸性氧化铝复合柱净化、丙酮/正己烷(1/2,V/V)洗脱法,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和丙炔氟草胺在5种农产品上的残留气相色谱-ECD分析法、气质联用确证法。采用气相色谱-ECD法分析时,苯醚甲环唑在生姜、敏豆、毛豆、甘蓝、辣椒的添加回收率为76.4%~101.1%,丙炔氟草胺在生姜、敏豆、毛豆、甘蓝、辣椒的添加回收率为78.7%~102.8%,方法的检测低限为0.001mg·kg-1。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时,苯醚甲环唑的SIM离子:325、323(Q)、267、265,丙炔氟草胺的SIM离子:355、354(Q)、287、259,方法的检测低限为0.005mg·kg-1。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纤维素酶处理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Meclure)叶后,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慈竹叶挥发油,GC/MS定性、定量分析加酶与不加酶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的。结果表明,加酶后提取的慈竹叶挥发油成分、含量皆有变化,加酶提取慈竹叶挥发油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松花皮蛋风味成份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基因wp1,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纯化。【方法】通过RT-PCR从小麦未成熟种子中扩增wp1基因cDNA,构建His-tag和MBP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使用直链淀粉亲和层析获得MBP-WP1融合蛋白,并以ABTS为底物检测酶活性。【结果】获得的wp1基因cDNA编码一种35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产物,其序列与大麦BP1相似性高达89%;空间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小麦WP1属于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具有该家族成员典型的血红素和钙离子结合位点;His-Tag融合的WP1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MBP融合的WP1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表达量分别达到总蛋白的18.2%和34.6%;纯化获得的MBP-WP1融合蛋白可检测到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使用原核系统可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的、具有部分活性的WP1蛋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检测咸鱼中正己醛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咸鱼中正己醛含量样品前处理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的最优条件是,溶剂为蒸馏水,加水量为样品量的3倍,振荡时间为30 min,加热温度为56℃,时间为40 min;在此最优前处理条件下对测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正己醛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100μg,回收率为89%~105%。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实验室检测咸鱼中正己醛含量。  相似文献   

19.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化橘红香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70m×0.41mm Carbowax-20M玻璃毛细管柱中分离得到的峰,采用质谱方法鉴定出16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55.6%),β-蒎烯(12.0%),r-松油烯(11.6%)等。  相似文献   

20.
"盖县李"果实成熟前后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苹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盖县李"果实成熟前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谱检测共坚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以酯类、C6化合物、内酯类为主,(Z)-3-已烯醛、2已烯醛、1已烯醇、3已烯醇乙酸酯是李果实挥发性成分中新坚定出的物质.成熟前后3-已烯醇乙酸酯、γ-癸内酯、(Z)-3-已烯醛、乙酸丁酯、2已烯醛含量变化较大.对"盖县李"果实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有(Z)-3-已烯醛、已酸乙酯、γ-癸内酯、壬醛、乙酸已酯、辛醛、2-已烯醛、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