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乳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3 g·kg-1乳酸酸化剂、基础+6 g·kg-1乳酸酸化剂,测定仔猪生产性能,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酸化剂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4 d后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乳酸酸化剂能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的繁殖,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3%~4%碘酊、10%氨水和2.85%CS_2作用30min,可完全抑制兔的肝型和肠型球虫卵囊的发育。3%碘酊作用1min 就可完全抑制肝型球虫卵囊的发育;2%碘酊作用5min 无效,作用10min 相对有效率53.52%,作用15min 可完全抑制球虫卵囊的发育。1%碘酊无效,肠型球虫卵囊对碘酊有较高的耐受力。碘酊中加入醋酸有增效作用,而加入 NaOH 则使碘酊失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复制SD大鼠乙酸型结肠炎模型,探讨鱼油对SD大鼠结肠炎炎症的影响.利用10%乙酸灌肠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鱼油饲喂组Ⅰ组、鱼油预饲组Ⅱ组、鱼油治疗组Ⅲ组和模型对照组Ⅳ组,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损伤和结肠组织学损伤程度,评价鱼油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的影响.Ⅰ组、Ⅱ组、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一种稳定有效的卵母细胞激活方法,为兔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兔超排后获得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2~24 h,经脱颗粒处理后采用不同激活剂和不同处理时间进行激活,体外培养5~7 d,观察胚胎发育与囊胚形成情况。结果:卵母细胞经过离子霉素作用5 min或者乙醇作用7 min均能被激活,但两者卵裂率、囊胚率都较低;乙醇和离子霉素分别与6-DMAP联合激活兔卵母细胞时,离子霉素+6-DMAP处理组卵裂率(73.7%)显著高于乙醇+6-DMAP处理组(38.5%,P<0.05);与离子霉素联合激活时,2.0 mmol/L的6-DMAP处理5.0 h时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达75.6%和45.5%。结论:激活方法对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率的影响很大,不同激活剂的联合应用及激活剂的作用时间对兔卵母细胞的激活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牛白血病病毒(BLV)来源的miRNAs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对BLV-miRNA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何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未来实际生产中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防控措施执行的必要性研究奠定基础,对BLV与人类疾病间关联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使用mirbase网站对BLV miRNA的成熟序列进行查询,通过miRanda软件对BLV编码的10种miRNA(BLV-miR-B1-3P,5P、BLV-miR-B2-3P,5P、BLV-miR-B3-3P,5P、BLV-miR-B4-3P,5P、BLV-miR-B5-3P,5P)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选取每个BLV-miRNA评分前10的候选靶基因(去除重复基因后共88个)进行功能分析,对受到多个BLV miRNA共同调控的候选靶基因使用RNAhybrid软件进行二次预测验证,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BLV编码的10种miRNA经预测后分别获得1 630—16 383个靶基因不等。对评分前十的共计88个候选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其中18个基因无相关功能报道;36个候选靶基因与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2个候选靶基因可以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14个候选靶基因在细胞结构/骨架蛋白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功能表现成拮抗关系,往往促进增殖的基因同时也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共有13个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起调节作用,有趣的是,这13的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的调节是双向性的,但不能明确BLV miRNA对细胞的调节到底是更趋向于增殖还是凋亡,因此仍需要后续研究深入探讨;2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分化起调节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的迁移/侵袭功能起调节作用,再次提示BLV miRNA与肿瘤性疾病可能存在更重要的关联性。7个候选靶基因可能在乳腺细胞的分化、迁移、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BLV与人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中,可以从BLV miRNA的角度深入探讨;BLV-B4-3P的2个候选靶基因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断裂点簇集区(BC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具有调节作用。此外,可以被多个BLV miRNA共同靶向的候选靶基因均属于黏蛋白家族(MUC5B、MUC12和 MUC16),且均可以在结肠中表达,对结肠黏膜的形成产生影响。【结论】外源性BLV miRNA可能跨界调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结构/骨架、增殖、凋亡、分化、迁移/侵袭相关等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破坏细胞结构;BLV miRNA与人乳腺癌的相关性可能表现在人乳腺癌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而BLV-miR-B4-3p本身与白血病相关miR 29a共享同一种子区域,可能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外源性BLV miRNA具有靶向抑制黏蛋白基因(MUC5B、MUC12、MUC16)表达,通过破坏肠黏膜形成这一途径,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薛山  贺稚非  肖夏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1):2241-2250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d冷藏后期,其中,微波处理更能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含量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而PUFA的比例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6-9 d贮藏期间各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尤其是长链PUFA)下降幅度最大。锡箔烘烤较之另外两种热加工方式更能够抑制冷藏期间肌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UFA),尤其是PUFA的降解。此外,在0-9 d冷藏期间,加工后伊拉兔肉样品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是仍处于推荐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蒸煮处理更能有效地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处于较低的波动范围。经PLSR分析证实,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在冷藏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中绝大多数的脂肪酸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尤其在0-3 d时,MUFA(C17:1)和PUFA(C20:2n-6,C20:4n-6,C20:5n-3,C22:5n-3和C22:6n-3)显著下降,而SFA(C16:0和C18:0)显著升高(P<0.05)。比较3种热加工方式,蒸煮处理更有助于保护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论】加工方式和贮藏时间都能够影响伊拉兔肌内磷脂的含量与组成。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烹调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热加工方式,并缩短加工后的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ive area, resista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apical and basolateral cell membranes of the bullfrog gastric mucosa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cid secretion rate, by alternating-current impedance methods. The drop in transepithelial resistance with acid secre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great increase in apical membrane area (hence conductance) associated with tubulovesicles.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change in basolateral membrane resistance or of apical membrane premeability per unit area.  相似文献   

8.
健康犬肠道乳酸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犬的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肠乳杆菌1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耐胆盐、生长表现等特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D1-3、D4-3),作进一步的耐酸性、粘附性、抑菌作用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D1-3和D4-3菌株能耐受高达6.0g/L的胆盐以及pH值低至2.0的酸性环境,对犬肠粘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9.
酪酪肽(Peptide tyrosine-tyrosine 即 Peptide YY,简称 PYY)是一种胃肠激素,主要由结肠和回肠黏膜的L细胞分泌.它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端为酪氨酸残基,羧基端为酪氨酸酰胺结构.目前已发现PYY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抑制胰腺外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等.目前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外周灌注PYY3-36可以抑制人和啮齿动物摄食.现将酪酪肽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之一酪酪肽3-36(即PYY3-36)与摄食调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DNA topoisomerase I--targeted chemotherapy of human colon cancer in xenografts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Drug development is needed to improve chem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n carcinoma, who otherwise have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DNA topoisomerase I, a nuclear enzyme important for solving topological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DNA replication and for other cellular function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incipal target of a plant alkaloid 20(S)-camptothec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this enzyme, compared to that in normal colonic mucosa, were found in advanced stages of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and in xenografts of colon cancer carried by immunodeficient mice. Several synthetic analogs of camptothecin, selected by tests with the purified enzyme and tissue-culture screens, were evaluated in the xenograft model. Unlike other anticancer drugs tested, 20(RS)-9-amino-camptothecin (9-AC) induced disease-free remissions. The overall drug toxicity was low and allowed for repeated courses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明发酵饲料对肉鸡抗沙门氏菌感染的影响。将50只1日龄中速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日粮+10%未发酵饲料),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1硫酸粘杆菌素,5%发酵组、10%发酵组分别用5%、10%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未发酵饲料。肉鸡13日龄时,对照组连续2 d口腔灌服400 μL无菌水,其他组连续2 d口腔灌服400 μL沙门氏菌液(1×109 CFU·mL-1)。肉鸡15日龄时进行屠宰,取血清测定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内毒素(LPS)、D-乳酸(D-LA)水平,取结肠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形态,取结肠黏膜测定TLR4路径关键信号分子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肉鸡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TLR4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TLR4、MyD88、TRAF6、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血清LPS、D-LA水平显著上升,而抗生素组、5%发酵组、10%发酵组的这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多菌种联合发酵饲料能够改善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受损,效果接近20 mg·kg-1硫酸粘杆菌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菌糠废料、鸡粪配比对堆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平菇、木耳及香菇3种菌糠废料的科学堆制方式,筛选适宜的堆肥配方,将平菇(Ⅰ)、木耳(Ⅱ)、香菇(Ⅲ)菌糠废料与鸡粪分别按照9∶1(1)、7∶3(2)、5∶5(3)、3∶7(4)的质量比混合,分析不同配比处理堆料的C/N,总养分含量,胡富比(胡敏酸碳含量与富里酸碳含量之比),胡敏酸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的比值(E4/E6)及其对玉米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确定3种菌糠废料与鸡粪间的适宜配比,为菌糠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平菇、木耳及香菇菌糠与鸡粪的所有配比处理均可有效促进堆料C/N降低,除了Ⅲ-2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将C/N有效降至20以内。Ⅰ-4、Ⅱ-3、Ⅱ-4、Ⅲ-3、Ⅲ-4处理堆料总养分含量均可达到≥5%的标准,分别为5.4%、5.0%、5.7%、5.4%、6.1%。与堆腐10 d的堆料相比,堆腐90 d时,Ⅰ-1、Ⅰ-2、Ⅱ-4、Ⅲ-1、Ⅲ-2、Ⅲ-3处理均能有效促使富里酸碳向胡敏酸碳转化,最终使胡富比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53.8%、50.0%、23.0%、41.0%、44.8%、5.3%,Ⅱ-3处理堆料胡富比没有增加,而Ⅰ-3、Ⅰ-4、Ⅱ-1、Ⅱ-2、Ⅲ-4处理胡富比大幅降低;Ⅰ-1、Ⅰ-2、Ⅰ-3、Ⅱ-1、Ⅱ-2、Ⅱ-3、Ⅲ-1、Ⅲ-2、Ⅲ-3处理胡敏酸E4/E6值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37.0%、29.8%、4.5%、19.1%、7.7%、14.3%、18.1%、19.0%、11.1%,Ⅰ-4、Ⅲ-4处理E4/E6稍微增加,而Ⅱ-4处理无明显变化。历经90 d堆腐,Ⅲ-4处理无法使堆料脱毒,会对玉米种子产生毒害,影响其萌发,其他处理均可通过堆腐有效降低堆料的生理毒性,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综上,香菇菌糠与鸡粪间等比例堆腐效果最佳;木耳菌糠与鸡粪间复混,无论何种配比均无法通过供试指标考核;将平菇菌糠与鸡粪按照9∶1或7∶3的比例混合,将香菇菌糠与鸡粪以9∶1的比例混合,需额外辅以0.7%N、P_2O_5或K_2O养分才能确保堆料达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獭兔KAP基因和FGF5基因的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为獭兔下一步的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SSCP技术对KAP基因的4个位点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通过SPSS软件下的GLM程序分析150只獭兔KAP基因2个多态位点及FGF5基因2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LSM)、最小二乘效应值(LSE)及其遗传方差;通过标记位点与胴体性状和毛皮性状的遗传相关预测了选择反应.结果表明:獭兔KAP3.2位点可作为胴体深和被毛密度的标记位点,KAP6-1位点可作为獭兔体质量,胴体质量和被毛长度性状的标记基因型的标记位点,FGF5-1位点可作为体质量、胴体质量、皮质量和被毛密度的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4.
家兔精液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3min,精子体外获能采用m—HIS(15min)+m-DM(2-4h).家兔卵母细胞经TDP照射5min并体外培养10-12h.家兔的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的结果表明,经TDP照射的精液与未经TDP照射的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原核形成率达64.7%,对照织为44.4%,两者差异显著(P<0.05),2-细胞以上的受精卵发育率分别为56.8%和50%(P>0.05),经TDP照射的卵母细胞与未经TDP照射的精液的体外受精,原核形成率达63.7%,对照组为46.7%,两者差异显著(P<0.05),2-细胞以上的受精卵发育率分别为58.9%和47.2%(P>0.05)、用TDP照射精液或卵母细胞能显著提高其体外受精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紫锥菊中菊苣酸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方法]选择不同pH溶液与大鼠胃肠道内容物溶液,采用HPLC.uV方法,检测菊苣酸在各种溶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经过4h的孵育,大鼠大肠内容物和小肠内容物对菊苣酸无显著影响(P〉0.05),而菊苣酸在胃内容物中的降解率为36%。在不同的pH环境中,菊苣酸相对稳定。[结论]菊苣酸在不同pH条件及小肠、大肠内容物中相对稳定,而在胃中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推测酶类可能是引起其降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6个家兔群体KAP6.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序列拼接,获得了家兔KAP6.1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并采用PCR-SSCP方法对6个家兔群体KAP6.1基因的全长CD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AP6.1-1座位发现了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且A755G突变处于该基因的增强子区域,而KAP6.1-2座位未发现突变位点;6个家兔群体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表现为中度或低度多态;福建黑兔与九嶷山兔、有色獭兔与白色獭兔、皖系长毛兔与苏系长毛兔的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家兔群体彼此间的不同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家兔MITF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色素细胞的发育成熟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酪氨酸基因家族的表达,参与黑素生成的调控,从而影响动物的毛色。本实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白色獭兔、海狸色獭兔和闽西南黑兔群体中家兔MITF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1、2、5、7的扩增片段均未表现出多态,在获得的大小为255 bp的引物4扩增片段中发现一个SNP(C43T)位点,在各群体中表现为3种等位基因型AA、BB、AB。测序结果表明第4外显子扩增片段的突变位于5′端的内含子区域,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统计结果显示,白色獭兔群体不处在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其余群体则均处于平衡状态。闽西南黑兔群体表现出中度多态(0.5>PIC>0.25),其余群体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8个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和比利时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8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兔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8 5~0.548 9。福建黄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548 9;苏系长毛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418 5。平均遗传杂合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将8个兔品种分为3大类: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九疑山兔和闽西南黑兔聚为第1类群,新西兰白兔和福建黄兔聚为第2类群,比利时兔为第3类群。[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兔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并初步分析其所识别的线性抗原表位,为ASFV及其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30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原核表达并纯化的p30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BALB/c雌鼠,每两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首次免疫是抗原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第二次和第三次免疫与等体积的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3次免疫后1 w断尾采血,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选择血清效价最高的小鼠进行加强免疫,3 d后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照4﹕1的比例使用PEG进行常规细胞融合。利用重组p30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纯化,直至筛出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MAbs。将ASFV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以筛选的MAbs为一抗、兔抗鼠HRP-IgG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将感染和未感染ASFV的细胞沉淀处理后进行 SDS-PAGE并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分别以IFA鉴定为阳性的MAbs上清为一抗、兔抗鼠HRP-IgG为二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筛选获得p30 MAbs。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引物扩增p30ab与p30bc两段截短基因,其中p30ab代表由第86—153位氨基酸残基的截短体,p30bc代表由第120—187位氨基酸残基的截短体,原核表达部分重叠的截短p30蛋白,最终获得重组蛋白GST-p30ab与重组蛋白GST-p30bc。分别以GST-p30ab和GST-p30bc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以5株MAbs为一抗,以兔抗鼠HRP-IgG为二抗, 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初步定位p30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经间接ELISA试验筛选出25株可分泌抗重组 p30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IFA结果显示,5株MAbs(8F4、1D3、1H2、6C3和8E11)与ASF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IFA 试验呈阳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ASFV感染的细胞呈阳性反应,与未感染病毒的细胞呈阴性反应。试验构建的p30截短体重组蛋白GST-p30ab以可溶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而GST-p30bc仅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两组截短体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检测出MAbs 8F4、1H2和6C3与两个重组蛋白均能有效结合,证明MAbs 8F4、1H2和6C3抗原识别区域为两组截短蛋白重叠区域,即第120—153位氨基酸;MAbs 8E11与1D3则只能与GST-p30ab蛋白结合, 证明MAbs 8E11与1D3抗原识别区域为两个重组蛋白的非重叠区域,即第86—119位氨基酸。【结论】本研究可溶性地表达了p30蛋白的第86—153位氨基酸截短体重组蛋白,制备了5株p30 MAbs,定位到2个p30蛋白抗原表位。结合ELISA和IFA,可建立十分可靠的ASFV及其抗体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刺槐无性系间的营养差异,分析19个3年生刺槐无性系(6个来自于国内,3个来源于匈牙利,10个来源于韩国)的叶片粗蛋白质、纤维、钙、磷、单宁和18种氨基酸含量,利用必需氨基酸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刺槐无性系叶片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差异不显著,仅无性系K4、K5、A、B和G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刺槐2N(P0.05),无性系G的单宁含量(6.9 g/kg)显著低于2N(28.9 g/kg)(P0.05);各无性系的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9.8~240.0 g/kg,且其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分为84.1~118.8,明显高于苜蓿草粉(64.3);必需氨基酸指数表明其可作为牛、鸡、猪、草鱼、羊和兔的优良饲料;综合营养价值除2N、H1、K3和K4与苜蓿草粉相似外,其他无性系均高于苜蓿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