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葡萄资源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156份山葡萄资源的产地、花型,分析了果实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来自黑龙江省的种质107份(占68.6%)、吉林省的种质44份(占28.2%)、辽宁省的种质5份(占3.2%);雌能花种质80份(占51.3%)、两性花种质71份(45.5%)、雄株5份(占3.2%);山葡萄种质果皮颜色均为紫黑色;果穗质量最大为140.8g,最小为4.1g,平均为63.4g;果粒质量最大为1.70g,最小为0.41g,平均为0.78g;出汁率最高为65.0%,最低为46.7%,平均为49.6%;浆果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最高为18.0%,最低为7.5%,平均为13.3%;浆果可溶性糖质量浓度最高为153.2g.L-1,最低为46.9g.L-1,平均为90.9g.L-1;浆果滴定酸质量浓度最高为36.9g.L-1,最低为14.5g.L-1,平均为24.4g.L-1。评价性状表明,吉林省山葡萄资源果实经济性状要稍优于黑龙江省的资源,雌能花山葡萄资源果实经济性状要稍优于两性花资源,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段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粉太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采用红蓝光配比为7∶2的LED灯作为光源,设置3个不同补光时段,分别为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T3),以不补光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成熟果实总产量、糖酸组分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能够显著增加番茄果实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揭帘前补光5 h、盖帘后补光5 h、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增加4.23%、12.91%、16.63%;揭帘前补光5 h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0.48%、53.33%、66.66%、47.25%和31.52%,而柠檬酸、苹果酸、有机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从而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糖酸比;盖帘后补光5 h和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显著降低番茄果实中蔗糖和果糖质量分数,而总糖、苹果酸、酒石酸、糖酸比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段补光处理的番茄果实糖酸各组分及番茄红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酒石酸与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质量分数与总糖、各糖组分、苹果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揭帘前补光5 h可显著增加番茄果实的总产量,同时有利于促进番茄果实各糖酸组分质量分数的积累,从而提高番茄果实中总糖、有机酸质量分数和糖酸比,且增加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质量分数,进而提高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有机酸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风味化合物。在浆果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会影响有机酸的积累。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马瑟兰’为试材,比较了新疆鄯善为代表的的炎热气候与山西乡宁地区为代表的冷凉气候两种栽培条件下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乡宁葡萄果实更大,果粒百粒质量、横纵径均高于鄯善产区;鄯善地区葡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乡宁,pH则高于乡宁。转色前有机酸持续积累,包括酒石酸、苹果酸及少量柠檬酸;转色后鄯善和乡宁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分别降低84.8%和78.5%,其中以苹果酸的降解尤为显著。鄯善地区成熟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保持在7.23~8.96 mg/粒,乡宁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显著高于鄯善,达到9.06~10.75 mg/粒;在葡萄发育的整个周期,乡宁葡萄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鄯善,两个供试品种表现趋势一致。此外,相较于苹果酸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液泡膜质子泵基因VvVHP在响应高温转运苹果酸并改变可滴定酸含量中可能发挥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黑樱桃’和‘红樱桃’2种中国樱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探究中国樱桃发育过程中二者间的关系,为国内樱桃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汉源县当地种植的10 a生‘黑樱桃’和‘红樱桃’为试验材料,测定发育时期内果实有机酸组分的质量分数以及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2种中国樱桃果实中苹果酸质量分数最高,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成熟时苹果酸质量分数占总酸质量分数85%以上,其他有机酸质量分数很低,且‘红樱桃’果实总酸质量分数高于‘黑樱桃’;苹果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近,并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酶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迅速升高,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柠檬酸合成酶活性与柠檬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2种中国樱桃果实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黑樱桃’果实有机酸质量分数更低,有着更好的风味,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2种中国樱桃果实苹果酸积累代谢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丘陵旱薄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在山西省3 个试验点连续2 年种植本单位自育的9 个谷子新品种,以‘晋谷21 号’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试验点参试品种表型性状及产量年际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左权县试验点4 个测验指标年际间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榆次区年际间差异仅产量达到显著水平,盂县除株高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2012 年指标数值高于2013 年;参试品种的株高和穗长在3 个试验点差异显著,榆次区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最高(2013 年169.5 cm;2012年162.1cm),左权最低(2013 年123.8 cm;2012 年117.9 cm);榆次区2013 年平均穗长最高(24.4 cm),盂县2013 年穗长最低(14.3 cm)。另外,不同谷子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不同,而且各试验点新品种产量水平均高于当地主推品种‘晋谷21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猕猴桃雄花特性与授粉果实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于2018年,选择“徐香”猕猴桃为母本,用10个不同猕猴桃雄株的花粉分别为其授粉,调查不同雄花的特性及杂交果实的性状。结果表明,不同花粉授粉后,果实各性状差异明显。果实坐果率最高为56.67%、最低为3.33%,单果质量最大为68.53 g、最小为32.07 g,Vc含量最高为2.14 mg·L-1、最低为1.10 mg·L-1,固酸比最高为68.63、最低为25.55;雄花特性与果实各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猕猴桃存在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选择合适的授粉雄株可以显著改善当代果实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巴厘(Ananas comosusr cv. Yellow Mauritius)’、‘卡因(Ananas comosusr cv. Cayenne)’和‘台农11号(Ananas comosusr cv. Tainung 11)’3个菠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 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菠萝果实的主要糖类;在果实发育早期,各糖分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速度减慢,糖含量迅速增加,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果实中,不同品种间糖份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巴厘’为3.71:1.11:1,‘卡因’为2.67:0.74:1。菠萝果实中所含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随着果实的发育,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的含量、比例以及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差异;在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巴厘’为柠檬酸(约占65.7%)、苹果酸(约占24.9%)、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酒石酸没有检测到,‘卡因’为柠檬酸(约占62.2%)、苹果酸(约占14.4%)、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菠萝果实中也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巴厘’最高(0.49mg/g),‘卡因’次之(0.19mg/g),‘台农11号’最低(0.11mg/g)。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期白梨品种糖酸质量分数及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期不同的9个白梨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糖和有机酸组分,研究早熟、中熟与晚熟品种间糖酸组分及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比较各品种间的果实风味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的梨品种间果实糖酸组分及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总糖或总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的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组分质量分数,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组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糖酸比相比,果实风味指数更能反映果实的真实风味。从果实风味指数角度来考虑,早熟品种中‘雪青’风味最佳,中熟品种‘黄冠’最佳,晚熟品种中则以‘雪花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生产上常通过测定葡萄果实的糖、酸质量分数确定采收时期,而葡萄果实的酚类物质与糖、酸合成并不完全同步,其质量分数在传统采收期并未达到最高。以2013年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下营村2个地块的‘梅鹿辄’葡萄果实为试材,分析从正常采收至延迟采收期间浆果的果粒质量、体积、总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Brix值以及酚类物质(包括总酚、花色苷及黄酮醇)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单粒质量和体积以及总酸质量分数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浆果果皮/浆果质量比以及可溶性固形物°Brix值则呈上升趋势。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随采收时间推迟均呈上升趋势,通过延迟采收显著提高2个地块葡萄果实的总酚、花色苷及黄酮醇质量分数。因此,在9月末至10月初降雨较多的年份,延庆地区‘梅鹿辄’葡萄可推迟至10月20日以后采收,通过延迟采收能够提高延庆地区‘梅鹿辄’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进黑核桃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引进10a的19株黑核桃从果实丰产性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3方面开展调查,对高产优树果实的各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综合单株产量及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仁量两项指标的调查结果,获得丰产性状较好的优树7株;主要外观品质分析表明,7株优树单果质量变幅为6.9~26.1g,核仁质量变幅为1.4~4.6g,壳厚变幅为0.1~0.4cm,出仁率变幅为17.7%~27.4%;其中单果质量与核仁质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壳厚呈显著相关。营养品质分析表明,7株优树总脂肪质量分数变幅为51.2%~58.4%,总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5.9%~11.7%,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以A6最高,达87.45%;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质量分数以W5最高,达到40.36%。其中总蛋白与油酸、棕榈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营养成分间无明显相关性。A6、L24、L323株优树具有选育为高油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6-1429
以鲜食葡萄极早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葡萄盛花20,40,70,100 d后喷施不同浓度(0,1,3,5 mmol/L)的水杨酸,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极早蜜成熟果实总酸含量为19.15 mg/g,以酒石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48.41%;酒石酸含量随极早蜜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叶面喷施3个浓度水杨酸导致果实中总酸分别比对照增加5.36%,0.55%,6.05%,但差异不显著。3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60 d酒石酸降低15.05%,苹果酸降低18.09%;5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80 d酒石酸增加17.07%,花后100 d苹果酸增加30.06%。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11个无性系(无性系号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S9,S11,S12)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质量分数的差异,并以二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无性系号为S10)。结果表明:①不同无性系间叶片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n=36),其中S11无性系氮质量分数最高,为24.56 g.kg-1;其次是S1无性系,为24.38 g.kg-1;最低氮质量分数为S9无性系,为21.23 g.kg-1。②不同无性系叶片磷质量分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③不同无性系间叶片钾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n=36),12个无性系中S4钾质量分数最高,为19.46 g.kg-1,其次为S11,为18.92 g.kg-1,对照S10无性系钾质量分数最低,为15.20 g.kg-1。④不同无性系间叶片钙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n=36),其中对照S10无性系钙质量分数最高,为11.35 g.kg-1,其次是S12,为10.43 g.kg-1,最低为S8无性系,为5.93 g.kg-1。⑤不同无性系间叶片镁质量分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⑥与对照二倍体毛白杨比较,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S11,S1,S6,S3,S7,S8,S4叶片氮元素质量分数均有所提高;三倍体11个无性系叶片钾元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而从叶片钙元素质量分数来看,三倍体11个无性系均低于对照。⑦研究的11个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次序为:氮〉钾〉钙〉镁〉磷。图5表1参1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了酸枣、枣和中间类型的7份种质,采用国标法测定分析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完熟期果实中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枣、中间类型和酸枣;可滴定酸的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枣、中间类型和枣;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3个种质类型的果实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3种糖组分和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和山楂酸等12种有机酸的组分。但不同种质类型间同一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从酸枣到枣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增幅最大,糖的组分由单糖积累型过渡到蔗糖积累型;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主要由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降低而引起;从酸枣到枣种质的有机酸组分由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转变成苹果酸和奎宁酸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骏枣和酸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和质量分数,并对苹果酸脱氢酶(NAD-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柠檬酸合成酶(CS)等相关代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骏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除酒石酸外,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NAD-MDH、CS活性与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DP-ME活性变化则相反。(3)相关性分析表明:NAD-MDH活性变化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正相关,NADP-ME活性变化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负相关;CS活性变化与柠檬酸质量分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PEPC活性变化与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相关性不大。因此,NAD-MDH、NADP-ME和CS活性对枣果实中有机酸代谢发挥重要作用,而PEPC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对不同光质的响应,为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夜间对盛花后1周的阳光玫瑰葡萄每天进行6 h补充红光、蓝光和白光处理,至果实转色完成后(共8周)停止补光,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生长发育期果实单粒重、横纵径、酒石酸、苹果酸及果实成熟采摘时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结果】补光前期(补光1~4周)红光、蓝光和白光处理单粒重、纵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补光后期(补光5~8周)各补光处理均能促进葡萄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红光处理6~8周对果粒横径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下同),增幅为3.1%~8.1%,补光第7周的增幅最大;蓝光处理4~6周对果粒纵径有显著促进作用,增幅为3.8%~5.1%,最大差异出现在补光第6周。补光能增加酒石酸含量,红光在苹果酸代谢中起到积极作用,在果实转色后期能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5.1%~23.2%。补光对成熟期果实的糖酸比有促进作用,较对照显著增加7.5%~20.6%。成熟期果实生理和品质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补光后果实的单粒重、横径和纵径与果实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期进行夜间补充红光、蓝光和白光对提高果实单粒重、果粒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有促进作用;红光在苹果酸代谢中起积极作用,在转色后期促进苹果酸降解。建议生产上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前期补充蓝光,促进果粒拉长,果实发育后期补充红光,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苹果酸降解,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一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Real—timePCR分析了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合成关键酶——艾杜糖酸脱氢酶基因(L—VvldnDH)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发育中的‘赤霞珠’果实酒石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但在采收期,2种栽培方式下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避雨栽培对‘霞多丽’果实发育过程4种有机酸积累无明显影响;避雨栽培显著上调了幼果期‘赤霞珠’果实中L—VvldnDH基因的表达,并在发育中后期保持较高转录本。这可能是导致该品种果实避雨栽培下酒石酸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揭示枣种质资源果实各有机酸组分的含量特征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为枣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19份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7种水溶性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中总酸含量为8 298.20~33 098.94 μg·g-1,平均值15 847.51 μg·g-1,含量最高的是''伏脆蜜'',含量最低的是''蒲城圆梨枣'';枣果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的47.27%,其次是奎宁酸占总酸的33.38%,柠檬酸占总酸的11.87%,这3种酸占总有机酸的93.45%;所测90.41%的种质都属于苹果酸优势型,其余9.58%为奎宁酸优势型;正态性检验发现枣种质的总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乙酸符合正态分布,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酸与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5种有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宁酸与苹果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进行聚类分析,可把219份种质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和第三类群属低酸型种质共139份,第三类群柠檬酸含量是第一类群的2倍多。总酸含量中等的第二类群包括69份种质,第四类包括苹果酸优势型高酸种质4份,第五类包括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种质7份。研究明确枣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有机酸组分,总酸和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以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筛选出一批苹果酸优势型和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  种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烟台地区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赤霞珠’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变化、种性退化以及品系混杂等情况,为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和葡萄酒酿造提供参考,于2017年对蓬莱地区国宾、安诺、长城、龙湖以及阿海威5个酒庄的‘赤霞珠’果实品质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多酚、花色苷、单宁以及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比较,并综合评定不同栽培条件下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酒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22°Brix之间,最高的为国宾和龙湖酒庄,安诺酒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这可能与果实的成熟度有关。(2)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0.5%~1.25%之间,其中安诺、长城以及阿海威酒庄显著高于国宾和龙湖酒庄,含量最高的是阿海威酒庄,国宾酒庄的含量异常偏低。有机酸含量变化中,长城酒庄的酒石酸含量最高,达到12.11 g/L,而国宾酒庄的酒石酸含量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4个酒庄,仅为5.98 g/L;苹果酸含量龙湖(1.61 g/L)显著高于国宾酒庄(0.95 g/L);柠檬酸含量也是长城酒庄最高(2.10 g/L),最低为龙湖酒庄(1.35 g/L);这3种有机酸的变化趋势与可滴定酸变化趋势相同;整体来看,国宾酒庄的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大幅偏低,对葡萄酒酿造会产生较大影响。(3)长城与安诺酒庄的单粒重和硬度显著高于国宾和龙湖酒庄。(4)长城和安诺酒庄的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的达到1957.89、1845.89 μg/g,并显著高于国宾和龙湖酒庄。(5)从总多酚含量来看,国宾和阿海威酒庄的含量最高,与其他3个酒庄差异显著,最低的是龙湖酒庄。(6)单宁含量最高的是长城与安诺酒庄,但与其他3个酒庄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每个酒庄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指标,但考虑到花色苷、单宁、总多酚,尤其是可滴定酸和有机酸的含量,安诺、长城2个酒庄的综合指标更能满足优质葡萄的酿造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枣树不同品种、发育时期和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24个枣品种为试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分析了鲜枣白熟、脆熟和完熟3个发育时期的果肉、果皮、叶片和吊梗4个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并利用SAS软件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1)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枣的不同器官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24个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平均值,果肉中含量最高,平均为124.06 mg/g,吊梗中含量最低,平均为8.63 mg/g。(2)对比24个品种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平均值,完熟期枣果实中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平均为66.21 mg/g;白熟期含量最低,平均为48.78 mg/g。(3)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测试的24个枣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太谷壶瓶枣果实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达134.17 mg/g;南京鸭枣最低,为69.53 mg/g。(4)随着枣果成熟度的提高,枣果肉、果皮、叶片等部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至完熟期达到最高,且完熟期果肉的水溶性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和器官。(5)相同品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很小;而不同年度间的差异较大,但不同年度的水溶性多糖在品种及发育时期间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