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牛的鼠隐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隐孢子虫的内生发育是在位于鼠胃腺上皮细胞表面、由微绒毛形成的带虫空泡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鼠隐孢子虫所有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均较小隐孢子虫(C.parvum)大,其中卵囊为1.4倍,子孢子为2.5倍,第一代裂殖体为1.3倍,第二代裂殖体为1.5倍,大小配子体均是1.3倍。对虫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虫体和宿主细胞的结合处,虫体前部呈结节状突起,并被宿主细胞的纤维素样增生所包裹,形成一发达的营养器。鼠隐孢子虫的这一结构在小隐孢子虫及相关种中未曾发现。  相似文献   

3.
肠艾美耳球虫共进行3代裂殖生殖,第一代在肠粘膜层的肠腺细胞内、第二和第三代在肠腺和肠粘膜层的细胞内进行。子孢子和各代裂殖子侵入细胞的途径不相同。裂殖体的核分裂为典型的球虫型有丝分裂。裂殖子以外出芽方式形成。每代裂殖体都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裂殖子亦相应的有细型和粗型之分。裂殖子为单核,少部分为双核或多核。裂殖子表面被有3层膜,有24根膜下微管。锥体为半截形圆锥,其前方有两个前极环。锥体腔内有两根棒状体的颈部、两根微线和两根微管向后延伸。大型裂殖体和小型裂殖体的比例在不同世代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Tyzzeria Parvula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肠道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裂殖生殖阶段虫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滋养体和裂殖体均在带虫空泡内发育。滋养体在发育过程中向带虫空泡内挤出含有微线、棒状体、膜下微管等胞器的细胞质团。在滋养体的被膜空泡内观察到了退化的微线。多核体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裂殖体内散布有微线。裂殖子的形成方式为外出芽生殖。成熟的第二代裂殖子具有复顶亚门虫体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观察山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球虫的内生殖阶段。利用光镜或扫描电镜检查小肠壁上的4种肉服病变: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它们中都有大量的虫体寄生。息肉基部有一层厚厚的腺样上皮形成的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和卵囊存在。发现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大裂殖体和小裂殖体,前者寄生于小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后者大多寄生于肠腺上皮细胞中,少数在绒毛上皮细胞中。裂殖子、配子体和卵囊寄生于肠腺及绒毛上皮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鹅球虫Eimeria nocens的生活史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10日龄小鹅分别接种1.0×105~1.0×106个Eimeria nocens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30~336 h期间内分期剖杀,对E. nocens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 nocens至少有3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一种在接种后54~78 h发育成熟,为第1代裂殖体,每个含10个左右的裂殖子;另一种在接种后102~240 h发育成熟,为第2代或第3代裂殖体,每个含2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98 h左右虫体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72 h。E. nocens寄生于空肠后部、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绒毛和肠腺上皮细胞及固有膜中。在裂殖生殖后期、配子生殖和卵囊排出期间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包括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绒毛萎缩等,尤以回肠及其邻近部位最为严重。感染鹅腹泻、食欲下降、消瘦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北京鸭小肠上皮杯状细胞中的菲莱氏温扬球虫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大配子体的超微结构,并与寄生干吸收上皮细胞的同种虫体以及鸡十二指肠杯状细胞中的Eimeria acervulina 作了比较。整个裂殖生殖(包括成熟裂殖子的形成)可在杯状细胞中进行。发育中的大配子体(早、中期大配子体),可在杯状细胞内生长,但未见小配子体在其中发育。裂殖生殖时期虫体常寄生于杯状细胞的胞质内,而大配子体多见于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之中,此与 E.acervulina 不同。所见各期虫体在杯状细胞内发育正常,其结构与在吸收上皮寄生者相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微小隐孢子虫TSP3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多肽片段,偶联KLH载体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效价并利用特异性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虫体天然蛋白质在体内的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虫体天然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子孢子以及裂殖子的顶端。  相似文献   

9.
Eimeria tenella 第二代裂殖子在细胞中继续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E.tenella球虫细胞培养中分离出第二代裂殖子,接入新培养的鸡肾原代胞,结果显示,培养至第五天,可见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且延续至第九天。由于该球虫每代裂殖阶段仅需2天,故推断有第四代裂植体和裂殖子。  相似文献   

10.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毁灭泰泽球虫的大配子是在含有泡内小管的带虫空泡中发育。成囊颗粒Ⅰ在大配子的细胞基质中发育,而成囊颗粒Ⅰ则形成于内质网之嵴内。少数多膜小体见于年轻大配子的细胞质浅层。成熟大配子含有大量的多糖颗粒、少数电子半透明小泡、内质网、线粒体和小管。合子外层膜的膨胀和分离标志着卵囊壁形成的开始。成囊颗粒Ⅰ的物质通过分子渗透过程在合子表面沉积,形成外层。当外层从合子表面分离之后,成囊颗粒Ⅱ的内容物在合子限制膜下累积成层。内层的形成可能是要通过多层物质的分泌与融合的连续过程。粗面内质网在成囊颗粒Ⅱ物质的转运,以及新膜的分离和形成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成熟的卵囊壁由三层组成,分别称为外周膜、外层和内层。  相似文献   

12.
卡氏住白虫(Leueocytozoon caulleryi的裂殖子和配子体是从天然感染鸡的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采取。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包有两层膜,外膜较薄,内膜比较厚,内含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在核中央有一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具有一个管状嵴的线粒体和1~2个脂类包含体。 卡氏住白虫雄性和雌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但成熟的配子体仅见到两层膜。雌雄配子体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管状嵴的线粒体、内质网、雄配子体较小而细胞核较大。雌配子体染色较雄配子体深,并含有较发达的内质网。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5只健康中华鳖的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超微构造。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细胞上部胞质中充满黏液性颗粒,其形状多样化;上皮中有少量淡染的亮细胞,其结构与周围细胞基本相同,只是数量有差异;上皮细胞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连接。胃腺上皮细胞还未分化为独立的主细胞和盐酸细胞,但腺体细胞的结构同时具备两种细胞的特征,即既有发达的细胞内小管和丰富的线粒体,又有大量膜包分泌颗粒和粗面内质网。上述结果表明,中华鳖胃黏膜上皮具有分泌黏液的细胞结构:一种胃腺细胞可同时执行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鹌鹑泄殖腔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雄性泄殖腔腺的腺上皮可按细胞的大小,细胞质的嗜色性,分泌颗粒的电子密度和细胞核异染色质量等方面,将柱状细胞分为两种类型。比较雄体和雌体泄殖腔腺的胚后发育表明,雌成体泄殖腔腺相当于雄性胚后发育至23日龄左右的水平,结构简单,分泌活动较低。根据泄殖腔腺发育的测微数据与睾丸发育增重数据分析,表明二者的胚后发育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和卵黄发生。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和成熟期;5种细胞器,即线粒体、高尔基液泡、糙面内质网、多泡小体和微吞饮泡参与了初级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其中,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是形成卵黄颗粒的主要胞器。卵黄物质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外源性卵黄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中贮存的营养。另外,研究发现核膜泡可能参与了多泡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日本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雄性生殖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圆形,异染色质少,常呈小块状,多靠近核被膜,核仁明显。染色质周围颗粒及染色质间颗粒清晰可见。线粒体有时呈空泡状,嵴短而稀疏,均匀分布于胞质中。精母细胞的异染色质散在分布于核质中,由颗粒状物质聚成团块,核仁明显。线粒体数量不多,分布情况如精原细胞。这与鸡的线粒体分布位置存有差异。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并可见环孔板。精子细胞核大而圆,异染色质少,呈稀疏的颗粒状分布在核被膜附近及分散于核液中。线粒体电子密度较高,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发育中等。间质细胞形状不规則,核仁清晰,内质网及线粒体丰富,二者有极性分布现象。线粒体嵴既有小管状,又有板层状。  相似文献   

18.
柔嫩艾美耳球虫各阶段虫体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报道了改进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各阶段虫体纯化方法。用胃蛋白酶消化盲肠道组织,铜筛过滤除去大颗粒杂质后,以1.1mol·mL-1蔗糖离心漂浮卵囊,然后用小于0.5mol·mL-1蔗糖溶液反复漂洗,最后以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获得了大量纯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卵囊经研磨,消化,游离出子孢子后,过DEAE-纤维素52层析柱,以0.05mol·mL-1,Tris-HCl,(pH=80,0.15mol·mL1-NaCl)洗脱,层析往高5cm,洗脱液水柱高3cm,流速为2mL·min-1,纯化出了子孢子。取人工感染球虫鸡的120h后的盲肠,游离出第二代裂殖子,铜筛过滤后,过柱方法同前,纯化出了第二代裂殖子。结果证明本法分离的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活性好,回收率达87%。  相似文献   

19.
买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表膜由外膜和内膜复合体两层组成,外膜连续,内膜复合体在头部断开形成极环,在其它部位断开形成微孔;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起始于极环,向后延伸至细胞核处;裂殖子的头部由顶泡、锥体和极环组成,锥体和顶泡可以伸缩;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棒状体3个以上,微线数量很多,二者都由电子致密的结构组成;细胞核位于裂殖子的中后部,外被双层膜,有电子致密的核仁和染色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