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牛的鼠隐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隐孢子虫的内生发育是在位于鼠胃腺上皮细胞表面、由微绒毛形成的带虫空泡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鼠隐孢子虫所有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均较小隐孢子虫(C.parvum)大,其中卵囊为1.4倍,子孢子为2.5倍,第一代裂殖体为1.3倍,第二代裂殖体为1.5倍,大小配子体均是1.3倍。对虫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虫体和宿主细胞的结合处,虫体前部呈结节状突起,并被宿主细胞的纤维素样增生所包裹,形成一发达的营养器。鼠隐孢子虫的这一结构在小隐孢子虫及相关种中未曾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樱桃谷鸭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石歧杂鸡后法氏囊虫体生活史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期虫体,除裂殖子,子孢子或小配子体,均寄生于微绒毛包围形成的带虫空泡内,但未与上皮细胞浆接触。在虫体和上皮细胞间存在附着带和营养器。成熟裂殖体具有8个或4个裂植子,孢子化卵囊具有4个子孢子。裂殖子前端有顶泡,锥体前环,锥体,棒状体和微线。后端有致密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但没有发现线粒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布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brunetti)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鸡肾原代细胞和9日龄鸡的尿囊腔中,置40~41℃恒温箱内培养,结果如下:①E.brunetti 子孢子接种鸡肾原代细胞后,50h 发现第一代未成熟裂殖体;76h 发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128h 发现配子体,继续培养再无进一步发育。子孢子接种鸡胚尿囊腔后,16~48h 发现第一代裂殖体;60~72h 发现第二代裂殖体;未见到第三代裂殖体;144h 发现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和未成熟卵囊,168h 发  相似文献   

4.
鹅球虫Eimeria nocens的生活史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10日龄小鹅分别接种1.0×105~1.0×106个Eimeria nocens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30~336 h期间内分期剖杀,对E. nocens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 nocens至少有3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一种在接种后54~78 h发育成熟,为第1代裂殖体,每个含10个左右的裂殖子;另一种在接种后102~240 h发育成熟,为第2代或第3代裂殖体,每个含2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98 h左右虫体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72 h。E. nocens寄生于空肠后部、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绒毛和肠腺上皮细胞及固有膜中。在裂殖生殖后期、配子生殖和卵囊排出期间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包括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绒毛萎缩等,尤以回肠及其邻近部位最为严重。感染鹅腹泻、食欲下降、消瘦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oulin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9日龄 SPF 鸡胚的尿囊腔和鸡肾原代细胞中,置40~41℃恒温箱中培养.E.tenella 子孢子接种 SPF 鸡胚尿囊腔后,24h 后发现早期的第一代裂殖体;34h 后可观察到成熟的第一代裂殖体和裂殖  相似文献   

6.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Tyzzeria Parvula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肠道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裂殖生殖阶段虫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滋养体和裂殖体均在带虫空泡内发育。滋养体在发育过程中向带虫空泡内挤出含有微线、棒状体、膜下微管等胞器的细胞质团。在滋养体的被膜空泡内观察到了退化的微线。多核体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裂殖体内散布有微线。裂殖子的形成方式为外出芽生殖。成熟的第二代裂殖子具有复顶亚门虫体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朋代裂殖体出现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48h;56~80h 和88~96h;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均于104~112h 出现,未完全成熟的卵囊和极少数成熟卵囊见于112~120h。  相似文献   

8.
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所引起仔猪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1流行病学该虫呈球形或亚球形,无色、光滑,卵囊壁薄。孢子化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潜伏期10~12天。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有3个无性世代和1个有性世代,感染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无性体,产生2~7个裂殖子。3~4天后产生第二个无性世代,有2~12个较大的裂殖子。第三个无性世代有4~24个较小的裂殖子,感染5~6天,开始性成熟,在感染后8~9天又重复出现大小类似的第二个裂殖子,会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或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由产生2根鞭毛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和单核的大配子体组成。小配子与大配子体授精,最后形成卵囊。  相似文献   

9.
堆型艾美耳球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筛选及其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选择适宜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培养的细胞。【方法】利用纯化的E.acervulina子孢子与不同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肾细胞)共培养,比较E.acervulina在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的入侵及发育情况。【结果】37℃比41℃适宜进行E.acervulina的体外培养;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入侵率最高;继续培养,牛肾传代细胞中E.acervulina可以形成第二代裂殖体,而非洲绿猴肾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只能发育到第一代裂殖体阶段,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中E.acervulina有第一代裂殖子的释放,但未再次入侵,并且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不易传代,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最适宜E.acervulina培养;与牛肾传代细胞共培养1 h子孢子附着于细胞表面,2 h子孢子入侵,子孢子入侵后24 h形成第一代滋养体,52 h后形成第一代成熟裂殖体,60 h第一代裂殖子释放出细胞,72 h后形成第二代裂殖体。【结论】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及鸡原代细胞这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是培养E.acervulina的最适宜细胞,在其中可以发育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北京株进行10代早熟选育,获得早熟弱毒株,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早熟株潜隐期为123h,比亲本毒株缩短了21h;内生发育研究发现其第二代裂殖生殖发育较快,第二代裂殖体含裂殖子较少,提前进入配子生殖;该早熟株繁殖能力下降,仅为毒株为24.75%;该早熟株致病性大大下降,经口感染发现剂量为10×10~4/只的早熟株的致病性仅相当于剂量10×10~2/只亲本毒株的致病性;对其免疫原性研究发现;①分别用剂量为1000个卵囊/只的早熟株丝、鸡胚株和亲本毒株孢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