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东花生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地区花生病害的初步调查和鉴定结果显示,广东花生病害有真菌性病害5种: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和冠腐病,细菌性病害1种:青枯病,病毒病1种:花叶病。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病害有青枯病、锈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对这些花生病害要采取农业措施和施用药剂相结合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概述总结黄精目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现有的防治措施。目前黄精的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菌核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主要的害虫是: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地老虎、二斑叶瞒、斑腿蝗、蛞蝓、稻株缘蜷;防治措施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花卉病害调查和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省海口、琼山、通什、儋州等市(县)花卉基地41个品种花卉进行了病害普查,共查出100种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83种,细菌性病害7种,病毒病9种,寄生性藻类病害1种;其中,柱孢属、单孢枝霉属引致的非洲菊叶斑病,黑曲霉引致的富贵竹茎腐病,青枯假单细胞细胞引致的万寿菊青枯病和观仙花青枯病,寄生性头孢藻属引致的红掌藻斑病等6种病害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查出的病害中,以疫霉菌引致的非洲菊根腐病和红掌的根腐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温室红掌病虫害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掌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枯萎病、细菌性疫病、炭疽病、根腐病、萎缩病、斑叶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鳞翅目幼虫、蓟马、白粉虱。针对红掌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1.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根腐病及发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1、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根腐病及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7.
福建橄榄真菌性病害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述了福建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 1 3种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真菌 :叶斑病 (Phyllosticta crataegicola、P.oleae) ,叶枯病 (Coniella castaneicola) ,叶枯斑病 (H arknessia sp.) ,叶褐斑病 (Sphaeropsis cruenta) ,叶污斑病 (Cladosporiummacrocarpum) ,叶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煤烟病 (Capnodium sp.) ,灰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镰刀菌果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树干溃疡病 (Botryosphaeria ribis) ,枝枯病 (Massaria moricola) ,根腐病 (H elicobasidium albicans)  相似文献   

8.
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贵州省中药材太子参发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鉴定出的主要真菌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白绢病、根腐病,其病原菌分别是Phyllosticta commonsii,Alternaria tenuis,Sclerotium rolfsii Sacc,VerticilliumNees或Fusariumeguiseti=F.scirpi。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琼海、万宁、保亭、通什、琼中、白沙和文昌等10个市(县)的木菠萝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发现海南岛木菠萝病害共21种。其中,真菌病害14种,寄生线虫病害1种,寄生植物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原未明病害2种(各为丛枝病、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炭疽病、绯腐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叶点霉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及花果软腐病。发现尾孢霉、弯孢霉等几种较为少见的叶斑病,以及红根病、褐根病、根结线虫病3种根部病害。  相似文献   

10.
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信阳市8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病害进行了调查及病原鉴定,并对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病害17种,其中,樟树叶斑病、石楠红斑病、红花檵木灰斑病及十大功劳炭疽病为河南省4种新记录病害.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玉兰黑斑病、石楠红斑病、石楠灰斑病、桂花褐斑病、黄杨炭疽病5种病害.  相似文献   

11.
瓜栗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了广州地区瓜栗「Pachira macrocarpa(Cham.et.Schlecht.)Walp.」上8种病原真菌,即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carpae P.G.Xi.Z.D.Jiang et P.K.Chi sp.nov.),榴莲拟茎点霉(Phomopsis durionis H.Syd)、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胶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和鉴定,明确了福建地区大花蕙兰常见的5种真菌性病害:炭疽病、叶枯病、灰霉病、白绢病和疫病。描述了这5种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病情。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蔬菜根结线虫卵囊寄生真菌.从8种蔬菜病根上采集根结线虫卵囊样品624份,分离到真菌401株,除34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已鉴定的真菌有18个属:镰孢菌、拟青霉、根霉、曲霉、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丝核菌、弯孢、毛霉、刚毛孢、木霉、链格孢、拟盘多毛孢、青霉、炭疽菌、黑孢霉、小克银汉霉、枝孢霉、横隔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生真菌在红花隔距兰根部的种类多样性以及受生境的影响,采用组织培养法,对海南霸王岭地区不同生境下的野生红花隔距兰根部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45株,确定为15属,其中子囊菌门的Penicillium 16株,Aspergillus 12株、Pestalotiopsis5株、Fusarium 19株、Neonectria 2株、Chaetomium 4株、Calonectria 5株、Xylaria 5株,半知菌类的Paecilomyces 7株、Alternaria 2株、Phomopsis 8株、Colletotrichum 32株,接合菌门的Rhizopus5株、Mucor 7株,卵菌门的Albugo 6株,有10株菌经ITS序列比对分别与Botryosphaeria sp.、Beltraniella sp.相似度较低,有待进一步鉴定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发现Colletotrichum sp.、Penicillium sp.、Fusarium sp.为优势真菌,生在于热带针叶林的植株根部分得的内生真菌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柑桔上分离到的25个柑桔胶孢炭疽菌分离系,进行培养及生长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5个分离系在培养及生长特性上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说明柑桔上的胶孢炭疽菌存在着生理分化,同时也与该菌致病性差异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3种红树植物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枯萎病等8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海漆、海莲、以及木榄3种红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供试的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海漆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香蕉枯萎病、以及芒果炭疽病的抑菌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无症和显症的板栗种仁上经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22株真菌,其中16株经鉴定为11个属真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聚端孢属(Trichothecium sp.)、壳梭孢属(Fusicoccum 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毛霉属(Mucor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另有6个未知菌株有待鉴定,链格孢属、镰刀菌属、聚端孢属和壳梭孢属为致病优势菌株。回接试验表明,致腐真菌在板栗有伤时容易侵入种仁引起发病,在板栗无伤时多数菌株不能侵入,个别菌株能侵入,但侵染率低,病情不严重。不同处理对板栗贮藏期防腐试验得出,防腐处理虽然能够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但不能清除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其防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砂仁真菌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著名南药,生产上有多种病害,以叶斑病为害严重而影响产量。作者1985年、1986年,在砂仁的重要产地阳春、封开等县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主要有五种真菌病害:其中炭疽病两种:幼苗炭疽病为姜刺盘孢(Colletotrichum zingiberis(Sundar.)Butler et Bisby),成株炭疽病为盘长孢状刺盘抱(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果腐病两种,多数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少数为镰刀菌(Fusaium sp.)引起;最影响生产的是叶斑病,其病原菌砂仁节梨孢(Gona-topyricularia amomi Z.D.Jiang et P.K.Chi)是个新属新种。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五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并报道了各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 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