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对瘤胃氢化和长链脂肪酸从十二指肠到乳转化的影响。试验将12只体重(61.9±8.57)kg处于泌乳期的多胎次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补充50g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试验共开展42d。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组对山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及养分在十二指肠流量和瘤胃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棕榈油酸钙组相比,包被共轭亚油酸组有降低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趋势(P=0.08),但处理组对淀粉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山羊饲喂棕榈油酸钙或包被共轭亚油酸日粮后,脂肪酸的十二指肠流量高于脂肪酸摄入量。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十二指肠流量,导致两种脂肪酸对瘤胃的氢化保护率均达到16%。C18:1cis-9、C18:2cis-9,12、C18:3cis-9,12,15的瘤胃生物氢化不受包被共轭亚油酸处理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与添加棕榈油钙相比,在奶山羊中饲喂不受瘤胃生物氢化包被共轭亚油酸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十二指肠流量及瘤胃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流量和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比例,使瘤胃生物氢化保护率达到15%~16%。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花生秧不同粉碎粒度对奶牛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选用花生秧作为体外发酵底物,将其粉碎后分别取过18 ~ 20目(L组)、20 ~ 30目(M组)和30 ~ 40目(S组)的双层标准筛中间的花生秧样品,采集荷斯坦干奶牛(瘘管牛)瘤胃液,以不同粉碎粒度花生秧作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产气法试验。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M组的花生秧干物质(DM)降解率高于L组和S组6.79%、3.16%(P > 0.05),粗蛋白质(CP)降解率高于L组和S组18.25%、25.73%(P > 0.05),M组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高于L组和S组(P > 0.05),氨态氮(NH3-N)浓度低于L组和S组20.00%、24.40%(P > 0.05),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GP24)高于L组和S组6.73%、2.51%(P > 0.05)。综上所述,花生秧的粉碎粒度会影响奶牛瘤胃发酵的效果,其粉碎后过20 ~ 30目的双层标准筛中间的花生秧粉料营养物质瘤胃发酵和瘤胃降解率效果更好,适宜将花生秧粉碎为该粒度作为日粮粗饲料来源,但其具体粉碎粒度仍需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探究验证。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粉碎粒度|粗饲料|花生秧|奶牛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为对照组(CT)和3个试验组(A、B和C)。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日粮干物质1%、2%、3%的脂肪酸钙(Ca-LCFA),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脂肪酸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NH3-N浓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但都在正常范围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C组和A组显著高于CT组和B组(P0.05),C和A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乙酸丙酸比上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强(P0.01)。这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组即添加日粮干物质3%的脂肪酸钙最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仓储天数小麦的组成成分变化、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降解规律。在小型砖混结构平房仓内对1 t袋装(每袋40 kg)小麦进行仓储,小麦初始干物质(DM)含量为89.87%,在储存1、180、360、540、720 d时检测小麦的常规营养成分、淀粉、脂肪酸、氨基酸、霉菌毒素含量,采用瘤胃发酵体外模拟和尼龙袋法分析小麦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DM)和淀粉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小麦DM含量极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小麦在整个储存过程中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经过24 h体外培养后,不同储存天数小麦的产气量、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指标差异不显著,DM和淀粉的3、6、12、18、24 h瘤胃降解率和动态降解参数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初始含水量小于10.13%的平房仓储袋装小麦2年内不易发生霉变,且平房仓储2年内袋装小麦对牛的可利用价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改变瘤胃氢化途径增加牛奶中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20∶5 n-3和C22∶6 n-3的含量,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氢化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还不清楚。本试验所用动物为5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母羊,动物日粮为高精料饲料,日粮中添加1∶2比例的鱼油和葵花油(30 g/kgDM)的混合物。饲喂添加外源油的日粮0、3、10 d后收集瘤胃食糜分析鱼油和葵花油对瘤胃发酵参数和氢化产物的影响。食糜中的氢化中间体及甲酯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Ag+-HPLC和气质仪联用进行分析。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不会影响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及营养物质的降解消化,但能改变瘤胃食糜的脂肪酸成分。主要包括C18∶0和C18∶2 n-6的减少,反式C16∶1、反式C18∶1、10-O-C18∶0和反式C18∶2的含量增加。外源添加脂类能提高食糜中C20∶5 n-3和C22∶6 n-3的所占脂肪酸的比例并导致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大量增加,但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的量却有所减少。试验结果中还发现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使特殊脂肪酸如C20∶1、C20∶2、C22∶1、C22∶3...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定不同组分植物甾醇(甾醇A~E)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在含60 mL瘤胃培养液及600 mg全混合日粮的120 mL发酵瓶中分别添加0、2、6、12μg植物甾醇,39℃恒温培养24 h,于3、6、9、12、24 h读取产气量,发酵终止时测定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微生物蛋白、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显示:添加的植物甾醇组分、浓度对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和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P0.05),组分对氨态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甾醇浓度对乳酸、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pH值、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组分与浓度在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菌体蛋白和乙酸/丙酸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浓度为0.03μg/mL的B甾醇组累积产气量与丙酸浓度最高,乳酸浓度最低,B组平均氨态氮含量最低,浓度为0.03μg/mL分组的平均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最高。提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植物甾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功能,添加甾醇B,添加浓度为0.03μg/mL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饲料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很大,日粮中精料的百分含量影响乳脂率。乳脂是由瘤胃中饲料和其他含纤维素饲料发酵而成的脂肪酸乙酸酯和丁酸合成的。饲料中精料的百分含量升高时,乙酸和丁酸的含量下降,丙酸的含量上升,继而瘤胃p H值下降,纤维素降解活性下降,最终使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所喂饲料的品种不同,牛采食量下降的程度也不同。根据日常知识,粗料与精料的比值不能低于60∶40,如果饲喂完全混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在体外的组合效应,试验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3种饲料以不同比例(分别为100∶0∶0、80∶10∶10、70∶10∶20、70∶20∶10、60∶10∶30、60∶20∶20、60∶30∶10、50∶10∶40、50∶20∶30、50∶30∶20、50∶40∶10、0∶100∶0、0∶0∶100)组合进行发酵(每个组合3次重复),检测不同组合的体外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并分析不同饲料组合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的产气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第2,4小时,组合12(玉米秸秆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8~72小时,组合13(桑叶青贮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72小时,各组合产气量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其中组合8(桑叶青贮比例为40%)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除组合13外,P<0.05);不同饲料组合对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浓度有明显影响,但对pH值影响不明显。当玉米秸秆青贮比例固定时,对应组合干物质降解率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组合13的干物质消化...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比较目前市售3类主要过瘤胃脂肪(脂肪酸钙、氢化脂肪和瘤胃稳定脂肪)代表性产品的瘤胃稳定性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5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母牛为试验动物,按照美国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配制日粮,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3个种类4个水平的过瘤胃脂肪作为试验处理,并以不添加为对照。分别在饲喂后2、4、6和8 h采集瘤胃液,测定pH和氨态氮质量浓度。另外在添加水平为400 g/d条件下,采用瘤胃尼龙袋法分别测定3种产品在2、4、8、16、24、36和48 h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3种过瘤胃脂肪产品均表现出很好的瘤胃稳定性,48 h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均不超过7%。比较而言,氢化脂肪的瘤胃稳定性最好,瘤胃稳定脂肪次之,脂肪酸钙最差;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过瘤胃脂肪使瘤胃液pH的变化规律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pH下降,最低点延迟至饲喂后6 h,此现象以添加氢化脂肪最为明显,添加脂肪酸钙次之,而添加瘤胃稳定脂肪最轻;添加瘤胃稳定脂肪后,各时间点的瘤胃液氨态氮质量浓度较不添加时降低,而添加脂肪酸钙和氢化脂肪后,2、4和6 h时间点的瘤胃液氨态氮质量浓度较未添加时升高,但8 h时间点较未添加时降低;同一过瘤胃脂肪产品不同添加量对瘤胃液pH和氨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即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干草粒度对山羊采食行为、瘤胃pH和瘤胃内养分降解动力学的影响.以4只体重为(40.0±2.2)kg安装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不同苜蓿干草粒度的饲粮.结果表明,增加苜蓿干草粒度,改变了饲粮的颗粒分布,提高了饲粮的物理有效纤维含量,提高了瘤胃平均pH,并使pH低于6.0和5.6的持续时间分别降低了13.8和3.2 h/d,但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随着苜蓿干草粒度的增加,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在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由22.61%线性增加至27.74%.饲喂过短的苜蓿干草,趋向于提高精料干物质在瘤胃内的降解速率和有效降解率(P<0.10).结果表明,增加苜蓿干草粒度,能够改善瘤胃pH,缓解亚瘤胃酸中毒,提高纤维有效利用率,但过大会降低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12.
硬核油对瘤胃体外发酵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饲粮中分别添加1%、2%、3%及4%(干物质基础)的硬核油对瘤胃体外发酵24 h产气参数、发酵参数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旨在确定硬核油在瘤胃发酵中的最适添加水平。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硬核油对24 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及产气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2)氨氮(P=0.044)、总挥发性脂肪酸(P0.001)、乙酸(P0.001)、丙酸(P=0.047)及丁酸浓度(P=0.017)随硬核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升高,且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乙酸浓度在1%、2%及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4%组(P0.05);p H、微生物蛋白浓度、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及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未受硬核油添加的影响(P0.05)。3)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硬核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P=0.008)及二次(P=0.028)降低,其中C18∶0的含量也呈线性降低(P=0.030);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硬核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P=0.008)及二次(P=0.028)升高,其中t9-C18∶1含量呈线性(P=0.002)、t11-C18∶1含量呈二次(P0.001)、c9-C18∶1含量呈线性(P=0.028)和二次(P=0.005)升高,且t9-C18∶1及c9-C18∶1含量均在3%添加水平下出现最大值。在本试验条件下,1%、2%及3%添加水平的硬核油可提高瘤胃体外发酵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同时增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3%添加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比较3种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日粮的体外发酵效果。试验制成3组NFC/NDF比例分别为1.23(Ⅰ)、1.61(Ⅱ)、2.00(Ⅲ)的日粮,采用体外产气法与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相结合,研究瘤胃发酵参数随NFC/NDF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培养液pH在4 h后均降低,Ⅲ组pH降低最快;48 h时,Ⅲ组的氨态氮(NH3-N)浓度高于Ⅰ组和Ⅱ组;随着NFC/NDF比例的升高,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逐渐升高,乙酸含量、乙/丙值逐渐降低;48 h时,Ⅱ组干物质降解率、干物质有效降解率、NDF降解率和NDF有效降解率均高于Ⅰ组和Ⅲ组;48 h,Ⅲ组产气量最大,Ⅲ组的潜在产气量及产气速率均高于Ⅰ组和Ⅱ组;由相关性可知,干物质降解率与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瘤胃发酵参数综合评定可知,NFC/NDF比例为1.61时更适合瘤胃发酵;干物质降解率与NDF、A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2 h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体外试验说明添加丹宁能改变日粮中亚油酸在瘤胃中的氢化过程,使t-11C18∶1(VA,异油酸)在瘤胃中的累积,增加反刍动物副产品中有益脂肪酸如c-9,t-11C18∶2(瘤胃酸,RA)的含量。但对于酚类物质对乳中脂肪酸成分影响研究很少而且结果各异。本试验用14只泌乳中期的奶山羊研究在含有葵花油的日粮中添加两种酿酒物的混合物如白坚木皮提取的丹宁(CT)和栗木单宁酸(HT)对动物生产性能、乳产量和乳成分及瘤胃发酵的影响。所有动物的日粮为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日粮中添加葵花油20g/kg(干物质基础),试验处理:①对照组:不添加丹宁(试验动物为7头);②处理组(TAN):添加丹宁10g/kg(干物质基础)(试验动物为7只)。试验第0、3、6、9、12、15、18、21、24天采集乳样分析乳成分,试验第0、3、6、12、18、27天分析乳样中脂肪酸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乳成分不受TAN影响。类似,在含有葵花油的日粮中添加丹宁提取物也不会改变牛奶中主要的脂肪酸(如饱和度,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不会改变特殊脂肪酸的含量及不会增加乳中异油酸及瘤胃酸的含量。添加葵花油使乳中脂肪酸如...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利用饲喂红叶为主要粗饲料基础日粮的5头经产的芬兰艾尔郡牛,采用5×5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21d用于评价添加植物油和亚麻芥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试验处理为5组:①精料中不添加脂类(对照组);②按29g/kg添加菜籽油(RO);③按29g/kg添加葵花籽油(SFO);④按29g/kg添加亚麻芥油(CO);⑤按29g/kg添加压制亚麻芥(CE)。试验动物随意采食红叶,每天饲喂的精料为12kg。试验处理对粗饲料和总的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消化率、乳产量和乳成分无影响。饲喂植物油会降低乳中中短链饱和脂肪酸(6∶0-16∶0)含量(包括奇数碳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增加乳中C18∶0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乳中顺-C18∶1、反-C18∶1、非共轭C18∶2、CL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日粮中添加的油的脂肪酸组成。饲喂菜籽油可能会增加反-C18∶1(Δ位于4、6、7、8和9)、顺-9C18∶1、Δ9,11CLA、Δ10,12CLA和C18∶2n-6脂肪酸的含量,而添加CO可能会增加乳中反-13–16C18∶1、Δ11,15C18∶2、Δ12,15C18∶2、反-9,顺-13C18∶2、Δ11,13CLA、Δ12,14CLA、Δ13,15CLA、Δ9,11,15C18∶3和C18∶3n-3含量.饲喂CO和CE会引起乳中C18∶0和顺-9C18∶1浓度降低并增加乳中反-10C18∶1、顺-11C18∶1、反-9,顺-11CLA、反-9,顺-13C18∶2和顺-11,反-15C18∶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乳脂肪酸对CO和CE的响应说明亚麻芥经压制后添加比游离添加对瘤胃内C18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C18∶0的速率降低。总而言之,以红叶为粗饲料的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植物油对奶牛青贮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乳产量无影响,但会改变乳脂组分,主要表现为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富集特殊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分别在4个阶段饲喂日粮(I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粉400g/d)、日粮I(I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酸钙400g/d)、日粮II(I基础日粮+豆油40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4种日粮,研究了棕榈油脂肪粉、棕榈油脂肪酸钙、豆油对纤维素瘤胃降解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有降低日粮NDF、ADF、CF瘤胃降解率的趋势,添加豆油组72hNDF、CF瘤胃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除个别时间点外添加棕榈油脂肪粉组NDF、ADF、CF瘤胃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棕榈油脂肪粉组、棕榈油脂肪酸钙组日粮DM、NDF、ADF、C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55和50∶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 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 ﹤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 ﹤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 ﹤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关键词] 抗菌肽|三丁酸甘油酯|瘤胃发酵|绵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复合氨化处理稻草与精粗比日粮对滩湖F2代育成公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瘤胃尼龙袋法选择体重相近、体况健康且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滩湖F2代育成公羊4只,分别测定不同复合氨化处理稻草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及不同精粗比日粮在瘤胃培养4,8,1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以复合氨化稻草饲料为基础、精粗比为40∶60以及以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为基础、精粗比为30∶70时全混合日粮干物质降解率表现比较理想,可以作为宁夏地区绵羊肉羊生产全混合日粮的推荐配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平未酯化月桂酸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精粗比不同(3∶7和4∶6)的两种日粮类型分别用0%、3%、6%和9%(占基础日粮比例)的未酯化月桂酸(C12∶0)取代日粮精料作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24、36、48、60和72 h,9%的C12∶0取代水平与不添加脂肪酸的对照相比可抑制总产气量的18.8%(P<0.01),且不受日粮类型的影响(P>0.05),发酵结束时(72 h),对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及干物质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6%的取代水平可从48 h到72 h显著抑制两种日粮类型总产气量的13.2%;3%的取代水平始终不能显著抑制总产气量(P>0.05)。粗型料(精粗比3∶7)中添加9%的C12∶0对总产气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比对照减少22.2%(60 h,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