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PRRSV Hn-1/06株阳性血清(中和效价为1∶2)做2~8倍倍比稀释后,分别与等体积含100TCID50/100μL的PRRSV Hn-1/06株病毒液混合,制备感染性免疫复合物。取纯化的猪IgG和兔抗猪IgG制备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用鼠抗FcγRⅡB阳性血清封闭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细胞)表面的FcγRⅡB,然后分别将感染性免疫复合物和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与PRRSV的混合物感染封闭后的PAM细胞,培养48h后收获样品,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收获样品中PRRSV的含量。结果表明,选择性封闭PAM细胞的FcγRⅡB能增强PRRSV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蓝耳病病毒的特性 1.蓝耳病病毒基因组结构复杂。 2.蓝耳病病毒种类多。 3.病毒毒力差异大。TJM-F92株、JXA1—R株、HUN4-F112株属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其中TJM—F92株在非结构蛋白区域缺少30个氨基酸的基础上,又缺失了120个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接种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后,猪只不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蓝耳病病毒的特性 1.蓝耳病病毒基因组结构复杂. 2.蓝耳病病毒种类多. 3.病毒毒力差异大.TJM-F92株、JXA1-R株、HUN4-F112株属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其中TJM-F92株在非结构蛋白区域缺少30个氨基酸的基础上,又缺失了120个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接种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后,猪只不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暴发了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随后,国家快速研制推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灭活疫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久,科研人员从发生高热病猪群采集的血清样品中分离到1株蓝耳病毒株,发现其具有高致病性,遂将其命名为HP-PRRSVTJ株.将HP-PRRSVTJ株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连续传代致弱,传至第92代时,该毒株致病性充分减弱,遂将其命名为TJM-F92株.这就是蓝耳病弱毒疫苗(TJM-F92株)的来源.然而,天津株疫苗自问世以来,和很多新生疫苗一样,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却有争议.天津株疫苗与其他蓝耳病疫苗有何不同?适合哪种类型的猪场?使用之后母猪流产是疫苗厂家之过吗?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汤景元博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猪蓝耳病阳性场猪蓝病TJM-F92株弱毒疫苗是否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影响,按照不同的免疫模式将试验动物分为7组,在注射疫苗前(第0周)、注射疫苗后(第2,4,6周)采集血样,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试验猪猪瘟、蓝耳病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猪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方面分别验证猪蓝耳病阳性场猪蓝耳病TJM-F92株弱毒疫苗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否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猪蓝耳病阳性猪场蓝耳病弱毒疫苗对猪瘟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干扰作用不明显(P0.05),说明在蓝耳病阳性猪场猪蓝耳病TJM-F92株弱毒疫苗可以和猪瘟疫苗同时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是否干扰猪瘟、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优化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免疫程序,科学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笔者于2014年10月8日—11月12日在河南省正阳县某种猪场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TJM-F92株弱毒疫苗对猪瘟、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TJM-F92株)弱毒疫苗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ST传代细胞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免疫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三种疫苗单独或联合免疫效果都较确实。  相似文献   

7.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病.妊娠母猪和未断奶仔猪最易感,发病猪容易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放线杆菌病和猪喘气病等,死亡率高.据报道,2005年蓝耳病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 000万美元,201 3年经济损失达66 400万美元.2006年,我国不断暴发PRRSV变异株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30%以上,育肥猪也发病死亡.2011年,TJM-F92株弱毒疫苗问世,该毒株是由高致病性变异毒株传代致弱而制成的,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缺失,而保持了较好的免疫原性,利用TJM-F92株Nsp2基因缺失360个核苷酸的独特分子特征和遗传标记,可用于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国内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将17头PRRSV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TJM-F92株弱毒疫苗组,JXA1-R株弱毒疫苗组,经典株弱毒疫苗(VR2332来源)组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7,14,21,28d分别采血,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结果从免疫后14d起PRRSV抗体开始转阳,但各试验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对免疫后14d所采血样进行病毒分离,TJM-F92株免疫组未分离到PRRSV疫苗毒,JXA1-R株免疫组2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经典株免疫组只1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免疫后28d,所有猪接种PRRSV强毒株TJ株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各组猪的体温、临床症状;攻毒后21d,所有猪安乐死,剖检观察肺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出现临床发病猪,经典株免疫组2头猪出现临床发病,对照组全部临床发病,死亡1头。经典株免疫组临床发病猪出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而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发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本研究证实TJM-F92株和JXA1-R株对高致病性PRRSV的免疫效果优于经典株弱毒疫苗,TJM-F92疫苗株与JXA1-R疫苗株相比,疫苗毒在体内带毒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探索了蓝耳病病毒阴性种猪在分组免疫VR-2332经典毒株和JXA1高致病毒株蓝耳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变化(S/P值)。结果表明其在蓝耳病疫苗首免后存在免疫反应弱的现象,同时二次免疫效果也不佳,表明针对疫苗毒的再次应答反应也比较弱。同时也了解了两试验组在统一更换TJM-F92株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猪主要以流产、早产、死胎、弱胎,仔猪、断奶仔猪呼吸困难为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对引进的22头加系大约克种猪采血样,分别用PCR、ELISA检测方法对PRRS病原及免疫抗体进行动态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PRRSV检测结果为阴性;22头种猪14日龄首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TJM-F92毒株),免疫剂量0.8头份/头,免疫期135 d(仔猪5月龄)时,猪蓝耳病免疫抗体ELISA检测结果合格率95.45%(21/22),离散度34.62%,符合农业部规定免疫抗体合格率≥70%标准,说明所检测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TJM-F92毒株)的免疫效果良好,猪群没有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呈持续性感染,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部分规模化猪场未实施切实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呈慢性和潜伏感染,作者现场对妊娠母猪接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减毒活疫苗(TJM-F92株),旨在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角度探讨妊娠母猪接种疫苗后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妊娠60 d母猪随机分为A、B 2组,A组母猪接种HP-PRRS减毒活疫苗(TJM-F92株),B组母猪接种等量生理盐水,2组所产仔猪于10、20、30日龄时检测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母源抗体,以MTT法测定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以琼脂平板法测定血清溶菌酶含量、以Griess试剂法测定NO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妊娠母猪免疫HP-PRRS减毒活疫苗(TJM-F92株)后,其所产10日龄仔猪PRRSV母源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P<0.05),仔猪CSFV阻断抗体极显著增高(P<0.01),20日龄仔猪PRV感染抗体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和对照组所产仔猪的T、B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O、溶菌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妊娠母猪免疫HP-PRRS减毒活疫苗(TJM-F92株),对所产仔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T、B免疫功能均无免疫抑制作用,仔猪抗PRRSV母源抗体、抗CSFV阻断抗体均显著增高且PRV感染抗体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用JXAI-R株、TJM-F92株、HUN4-F112株3个毒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对猪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证明3个毒株疫苗均产生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强、弱毒株在PAM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体外分离培养了健康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然后分别用高致病性PRRSV强毒HuN4株和弱毒疫苗HuN4-F112株感染PAM细胞,细胞病变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在体外均可以感染PAM细胞,其中强毒HuN4株感染PAM细胞CPE较为明显。在两个毒株感染PAM细胞后12、24、36、48、60h分别收获病毒感染的细胞,利用抗PRRSV N蛋白单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病毒核蛋白在不同时间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强毒株在感染PAM细胞的早期,N蛋白合成表达量明显高于弱毒疫苗株,而弱毒疫苗株在感染Macr-145细胞早期,N蛋白的合成量则明显优于强毒株。比较HuN4株与HuN4-F112株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强、弱毒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生长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强毒HuN4株在PAM细胞上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弱毒株,而弱毒HuN4-F112株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其在PAM细胞上的增殖能力,表明PRRSV强毒株对靶细胞PAM的感染能力较强,弱毒疫苗株对其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RRSV强毒株与弱毒疫苗株的致病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临床安全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北京健翔和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经过小试,中试阶段,效果良好.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公司委托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组织实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临床安全性试验由我县承担,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有较强...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6):859-864
本试验通过研究IgG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增殖情况的影响,来探讨抗PRRSV特异性和PRRS非特异性抗体在PRRSV-ADE中的作用。分别将抗PRRS特异性IgG(2.64g/L)和非特异性IgG(2.63g/L)作倍比稀释,与等体积含200TCID50/100μL的PRRSV Hn-1/06株病毒液混合,制备成一系列的感染性免疫复合物(PRRSVIgG)和阴性抗体-病毒混合液(PRRSV+IgG),接种PAM细胞;同时将纯化的猪阴性IgG(2.63g/L)和兔抗猪IgG(2.64g/L l)等体积混合制备免疫复合物(IC),分别与等体积含200TCID50/100μL的PRRSV Hn-1/06株病毒液混合,制备成免疫复合物-病毒混合液(PRRSV+IC),接种PAM细胞。接种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RRSV的mRNA水平。同样的方法,分别将2倍稀释的PRRSV-IgG,PRRSV+IgG和4倍稀释的PRRSV+IC接种PAM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12、24、36和48h后不同时间段内PRRSV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一定质量浓度的PRRS特异性亚中和水平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在感染48h内均能极显著促进PRRSV在PAM细胞中增殖;而适当剂量的免疫复合物,在感染48h内也均能促进PRRSV在PAM细胞中增殖。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PRRS特异性亚中和水平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均能促进PRRSV在PAM细胞中增殖,但是不同特性的抗体对PRRSV的增殖能力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行制备的FcγRⅢ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鼠源抗FcγRⅢ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示踪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 G作为检测系统,建立了检测可溶性FcγRⅢ(s FcγRⅢ)水平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利用建立的该ELISA方法对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染PRRSV后,血清中s FcγRⅢ的水平明显增高,因此s FcγRⅢ的水平可能作为PRRSV感染的预警标志。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FcγRⅢ在PRRSV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再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近年在我国流行的不同临床致病力和不同基因亚型的9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研究。结果表明,以C-株疫苗种毒生产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高、中、低致病力毒株及不同基因亚型(1.1、2.1、2.2)流行毒株均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且免疫猪接种不同流行毒株毒后不排毒。研究结果为我国继续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全面免疫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接种仔猪后出现死亡病例。从疫苗(79105批)中分离出非疫苗株猪瘟病毒,定名为79105株猪瘟病毒。这株病毒的某些特性与标准猪瘟强毒株不同:毒价低,接种非免疫仔猪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研究免疫复合物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巨噬细胞内增殖的因素,来进一步探讨免疫复合物经FcγR介导的PRRSV感染机制.本研究将含200 TCID50 PRRSV病毒液与等体积的终浓度为1.30 mg· mL-1的猪IgG-兔抗猪IgG复合物分别先后和同时接种于PAM细胞,分别于12、24、36、48 h收集细胞液,同时设PRRSV感染对照组、免疫复合物对照组和健康细胞对照组,利用建立的相对荧光定量PCR和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IFN-α、IL-10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及PRRSV的RNA水平,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健康细胞中IFN-α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2~36 h期间,免疫复合物能够抑制PRRSV诱导的IFN-α的mRNA水平,TNF-α mRNA水平在感染后12 h被促进,而在24~36 h期间被抑制.在感染后48 h,免疫复合物能促进IFN-α和TNF-α的mRNA水平,而在12~48 h期间均能抑制IL-10的mRNA水平,此外,免疫复合物在感染12、24和36 h时间段内均能明显促进病毒的增殖,但在48 h后不显著.健康细胞中IFN-α的蛋白水平在培养12~48 h之内呈“降-升-降”的趋势.结果表明,IFN-α蛋白的表达与其mRNA的转录不同步.在PRRSV感染初期,免疫复合物能抑制PRRSV诱导的抗病毒因子的mRNA水平,病毒的复制被促进,而在感染后期,抗病毒因子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发挥抗病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而TNF-α的转录规律不明显,表明免疫复合物可能同时与激活型和抑制型FcγR结合来共同调节PRRSV诱导的细胞因子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