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原因 1.1 雏鸡饲粮质量差 近年来,由于鱼粉、豆粕、花生粕等优质蛋白质饲料价格高,许多饲料厂家和养殖户在配制雏鸡饲粮时,使用棉粕、菜粕、血粉、羽毛粉、药渣为饲料原料来代替,减少鱼粉、豆粕用量(有的甚至不用鱼粉),结果饲粮适口性差,营养物质不易消化吸收,影响雏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试验共使用84头杜长大试猪,研究按理想可消化氨基酸模式利用不同蛋白源配制的基础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豆粕+鱼粉、豆粕、豆粕+棉粕+菜粕3种不同蛋白源构成的基础饲粮,无论生长期、肥育期还是生长肥育全期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也很接近,肥育猪的瘦肉率和背膘厚等指标无大的差异。但豆粕+棉粕+菜粕日粮较豆粕+鱼粉日粮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低4.63%。表明,按理想可消化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发酵蛋白原料(豆粕∶棉粕=2∶1)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无鱼粉饲粮),鱼粉组添加4个百分点国产鱼粉,发酵组在鱼粉组饲粮中,用发酵豆粕+发酵棉粕(2∶1)等量替代全部鱼粉。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断奶仔猪,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鱼粉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鱼粉组和发酵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养分表观消化率来看,鱼粉组和发酵组总能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添加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提高了养分表观消化率,完全替代4个百分点鱼粉不影响动物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补充9种晶体氨基酸的极低蛋白(14%)日粮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蛋白来源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将36头体重相近(14.62±1.46 kg)的杜×长×大阉公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蛋白源由豆粕、棉籽粕、豆粕-棉籽粕和鱼粉组成的日粮。结果表明:与豆粕相比,棉籽粕和鱼粉显著降低了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增加了饲料增重比(P0.05),豆粕-棉籽粕组与豆粕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棉籽粕和鱼粉都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棉籽粕和豆粕-棉籽粕显著降低了血清白蛋白的含量(P0.05);棉籽粕显著增加血清中尿素的含量(P0.05),而豆粕-棉籽粕显著降低其含量(P0.05);棉籽粕显著降低粪氮含量(P0.05);棉籽粕能够显著增加尿氮含量(P0.05),鱼粉则显著降低其含量(P0.05);棉籽粕显著降低了氮沉积率(P0.05),而豆粕-棉籽粕和鱼粉显著增加了氮沉积率(P0.05)。因此,补充晶体氨基酸后,以棉籽粕-豆粕为蛋白源的极低蛋白日粮能够获得与豆粕相近的生长性能,且氮排放比豆粕降低10.68%。  相似文献   

5.
以可消化氨基酸配制蛋鸡日粮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使用4 组共计192 羽海兰开产蛋鸡,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4 种不同日粮,分别为:1 组( 高鱼粉—高豆粕—无杂粕型) ,2 组( 中鱼粉—中豆粕—低杂粕型) ,3 组( 低鱼粉—中豆粕—中杂粕型) ,4 组( 无鱼粉—中豆粕—高杂粕型) ,饲喂结果表明:在日粮其它营养成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消化蛋白、可消化氨基酸水平相同( 近) 时,降低鱼粉和豆粕用量对开产蛋鸡生产性能无影响;在高杂粕日粮中添加油脂以弥补能量不足,在可消化氨基酸水平接近的情况下,有可能取得比大量使用鱼粉更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和蛋白来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以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DLY育肥猪60头[平均体重(81±7.89)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粮能量来源包括玉米和小麦,饲粮蛋白来源包括豆粕和菜粕。4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菜粕型、小麦-豆粕型、小麦-菜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4种饲粮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玉米豆粕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②能量和蛋白来源显著影响养分的消化率。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干物质、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以及能量的利用率(P0.01);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钙、磷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③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猪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1);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显著提高了猪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④玉米豆粕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5);与玉米菜粕组相比,小麦菜粕组显著降低了肌肉的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P0.05)。由此可见,4种饲粮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猪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且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对蛋鸭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及卵巢激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蛋鸭生产中合理应用杂粕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9周龄龙岩麻鸭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豆粕组饲喂豆粕型饲粮,杂粕组饲喂不同杂粕型饲粮[含有9%棉籽粕、9%菜籽粕、9%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10%木薯干],试验期12个月。结果表明:1)饲喂杂粕饲粮的蛋鸭平均产蛋率显著低于豆粕组(P 0.05),尤其在换羽期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2)饲喂杂粕长达12个月可造成蛋鸭生殖器官(卵巢和输卵管)损伤,并破坏优势卵泡完整性,卵泡变形破裂,局部退化萎缩。3)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后棉酚主要在蛋鸭肝脏中残留,其次是肾脏、卵巢、输卵管和小肠。4)杂粕组蛋鸭卵巢中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雌激素受体(ER1)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趋势(P=0.08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杂粕型饲粮12个月可导致蛋鸭生殖器官损伤,产蛋性能下降。因此,生产中蛋鸭不宜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  相似文献   

8.
杂粕型饲粮添加杂粕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21日龄AA肉鸡360羽,研究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杂粕酶对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共设3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正对照)、玉米-杂粕型饲粮(负对照)和玉米杂粕加杂柏酶饲粮(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酶组比杂粕饲粮组日增重提高8.07%(P<0.05),料肉比降低12.02%(P<0.05),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22.63%(P<0.01);与豆粕型饲粮组相比,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说明在肉鸡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杂粕酶可以保持生产性能不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科宝肉鸡商品代1日龄公雏32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各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1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基础饲粮+150 g/t NSP复合酶制剂F。1-21 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22-42 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低温制粒。结果表明,在1-21 d肉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酶制剂F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改善作用,而在高杂粕(3%菜粕、3%棉粕和8%DDGS)的玉米-豆粕-杂粕型肉鸡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制剂F对22-42 d和1-42 d肉鸡生产性能均有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2-42 d肉鸡饲粮的养分表观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饲料品质对鸡空肠肽类释放量和门脉血浆肽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不同品质饲料在鸡空肠的肽类释放量及其对门脉血浆肽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造成不同品质饲料氨基酸利用率差异的原因,给试鸡强饲4种单一原料鱼粉、豆粕、棉粕和菜粕,在强饲后6h采集空肠食糜和门脉血液,测定总氨基酸(TAA)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计算肽氨基酸(PAA)含量。结果表明:鱼粉、豆粕组空肠食糜和血浆PAA含量均显著高于棉粕、菜粕组(P<0.01)。  相似文献   

11.
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是我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简述了我国主要的饼粕饲料资源豆粕、棉粕与菜粕生产的主要状况,提出了通过改进传统制油工艺进行油籽脱皮(壳)、脱毒工艺与设备的改造,提高饼粕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与消化利用率,并将其应用到畜禽无鱼粉、低(无)豆粕饲粮中,达到缓解我国大量进口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固态发酵菜粕部分替代豆粕对肉鸡肝脏和甲状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112羽平均体重为37.5±0.33g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雏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分别饲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及用5%、10%和15%的固态发酵菜粕替代豆粕的日粮,以研究固态发酵菜粕对肉鸡肝脏和甲状腺的影响并确定替代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日粮中用15%以内的固态发酵莱粕替代部分豆粕对爱拔益佳肉鸡的肝脏和甲状腺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日粮中使用15%以内的固态发酵菜粕替代部分豆粕不会引起肉鸡的表观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CP17%,补充4种必需氨基酸)饲粮不同蛋白源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初始体质量为(15.39±0.72)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对照组)饲粮、棉籽粕和DDGS及玉米胚芽粕分别等氮替代25%豆粕的饲粮。预饲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氮代谢指标影响差异显著(P0.05),与豆粕组相比,棉籽粕组日增质量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DGS和玉米胚芽粕组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棉籽粕和玉米胚芽粕组血液氮代谢指标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DGS组血清中总蛋白(TP)、尿素氮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浓度较豆粕组显著降低(P0.05);不同蛋白源对粪氮、尿氮、氮表观消化率、氮表观生物学价值及总氮排放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吸收氮和沉积氮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DDGS组的吸收氮和沉积氮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棉籽粕、DDGS和玉米胚芽粕组的总氮排放率分别比豆粕组升高0.63%、9.59%和5.22%(P0.05)。由此可见,在该饲粮条件下,棉籽粕在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氮代谢指标及氮平衡方面的饲喂效果优于DDGS和玉米胚芽粕,棉籽粕是替代仔猪饲粮中部分豆粕的适宜蛋白源。  相似文献   

14.
饲用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育才  李莲 《中国饲料》2001,(17):12-13
本试验旨在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为蛋白质来源的低成本饲料中添加饲用复合酶制剂 ,研究饲用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作用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和试验饲粮 选择 1 0 0 0只 1 7周龄罗曼蛋鸡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50只。 5组蛋鸡分别饲以 5种饲粮 :饲粮 1(玉米 -豆粕型 )、饲粮 2 (玉米 -杂粕型 )、饲粮 3(饲粮 2 0 1 %饲用复合酶制剂 )、饲粮 4(饲粮 2 0 2 %饲用复合酶制剂 )、饲粮 5(饲粮 2 0 3 5%饲用复合酶制剂 ) ,试验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饲用复合酶制剂为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先后进行2次试验研究饲粮棉籽粕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屠宰性能探讨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试验1、2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1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8.28%、16.56%、24.83%、33.11%;试验2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5.83%、11.60%、17.50%、23.30%。试验1肉鸭1~21日龄采食试验饲粮,22~35日龄采食无棉籽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2肉鸭1~14日龄采食无棉籽粕饲粮,15~35日龄采食试验饲粮。35日龄时每个试验的每个重复屠宰1只肉鸭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肉鸭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线性增加( P<0.05),16.56%棉籽粕组肉鸭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05)。2)在试验2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饲粮棉籽粕水平线性或二次影响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 P<0.05),二次影响肉鸭的屠体重( P<0.05),23.30%棉籽粕组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基于不同的屠宰指标肉鸭饲粮棉籽粕适宜水平为7.51%~14.78%。以上结果提示,在以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饲粮时,1~21日龄肉鸭采食棉籽粕高达33.11%饲粮,22~35日龄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对35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结合35日龄屠宰性能来考虑,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水平不宜超过14.78%。  相似文献   

16.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用强饲-排宅法研究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有效磷的可加性.选择体重相近的21日龄樱桃符雄性肉鸭8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鸭.分别强饲70 g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等比例混合的玉米-豆粕、玉米-豆粕-棉籽粕、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混合饲粮,集粪袋法收集48 h排泄物,测定磷的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肉鸭对3种组合混合饲粮中,玉米-豆粕-棉籽粕组合的总磷表观利用率、总磷真利用率、表观有效磷和真有效磷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差异显著(P<0.05),玉米-豆粕和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2种混合饲粮实测值与计算值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1)饲料原料真有效磷的可加性优于表观有效磷的可加性;2)不同饲料原料可加性优劣因原料组合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滩羊羔羊早期补饲效果,试验采用以葵花粕和豆粕为主要蛋白质原料的不同日粮组合对滩羊羔羊进行早期补饲,以不补饲作为对照,比较其增重效果、二毛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探讨不同日粮组合的补饲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豆粕为主要蛋白质原料的日粮补饲滩羊羔羊效果优于以葵花粕为主要蛋白质原料的日粮,且滩羊羔羊二毛够毛日龄缩短为33 d,体重达到13.00 kg以上,较对照组羔羊够毛日龄提前3~4 d,活重、90日龄断奶体重均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豆粕补饲效果明显,建议在生产中采用豆粕为主要蛋白质原料的日粮进行羔羊早期补饲。  相似文献   

19.
选择21日龄AA肉鸡360羽,研究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杂粕酶对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共设3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正对照)、玉米杂粕型饲粮(负对照)和玉米杂粕加杂粕酶饲粮(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酶组比杂粕饲粮组日增重提高8.07%(P〈0.05),料肉比降低12.02%(P〈0.05),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22.63%(P〈0.01);与豆粕型饲粮组相比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说明在肉鸡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杂粕酶可以保持生产性能不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取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满足肉牛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采用棉籽粕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形成不同蛋白质水平和成本的饲粮,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替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同时为降低肉牛育肥成本和提高育肥效果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年龄(平均年龄为28月龄)、体重[初始均重为(678±122)kg]相近的健康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40头,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24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组试验牛的日增重比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组提高18.57%(P >0.05).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相比,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肋部脂肪厚、背膘厚(P<0.05或P<0.01),而对肉牛的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占活重比例、肉骨比影响不显著(P>0.05).同等蛋白质水平下,用棉籽粕全部或部分替代豆粕对肉牛日增重及各项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棉籽粕组饲粮单价、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都低于豆粕组.由此得出,在肉牛育肥后期可以用棉籽粕替代豆粕,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的肉牛育肥所需的蛋白质水平低于本试验用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