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洋参果实中发芽抑制物质——二苯胺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纸层析(PC)、薄层层析(TLC)和质谱(MS)方法,首次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果实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发芽抑制物质-二苯胺。以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e)种子为指示植物,测定出二苯胺对其胚根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的浓度(中等抑制浓度-IC50)为74.13μg/mL.同时,改进了传统的将PC纸和TLC板分为十等份的抑制物质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果实中发芽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宝瑞  徐凌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02-7304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种子休眠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发芽抑制物质,之后大量制备,进行TLC分离,并采用GC-MS联用仪纯化和鉴定其结构式。[结果]在西洋参果肉中鉴定出21种发芽抑制物质。[结论]证明了果肉中确实含有多种抑制物质,其抑制活性强弱与稀释倍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果实不同部位发芽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改进了传统的发芽抑制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首次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种子中鉴定出发芽抑制物质-邻苯二酚,其抑制中浓度(LC50)为39.81μl/L。同时,对西洋参果实不同部位发芽抑制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证实了果肉抑制活性最强的原因就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发芽抑制物质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4种淡水藻类的96 h半抑制浓度EC50.结果表明,半抑制浓度EC50衣藻为70.0 mg·L-1、裸藻为45.0 mg·L-1、硅藻为6.3 mg·L-1、聚球藻为1.0 mg·L-1,耐受性大小为衣藻>裸藻>硅藻>聚球藻:同时通过肉眼和显微观察,发现这4种藻在颜色和形态上均受到苯胺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对探明苯胺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芽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西洋参果肉中的六种发芽抑制物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西洋参果肉中的6种发芽抑制物质进行了研究,用梯度洗脱法初步提取,通过TLC分离与纯化,用GC-MS联用仪进一步分离鉴定,从西洋参果肉中分离鉴定出6种发芽抑制牺牲物质,它们是:乙酸、庚酸、任酸、丁酸、壬醛和异丁酸,并且确定了它们的有效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昆仑雪菊中分离纯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成分,鉴定其化学结构,并评价其对ACE的抑制活性.[方法]以抑制ACE活性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昆仑雪菊萃取溶剂,提取得到粗提物,活性跟踪分离纯化粗提物中的单体化合物,并对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的提取溶剂为甲醇,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hedex LH-20柱层析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为咖啡酸甲酯;化合物2为脱镁叶绿素a;化合物3为β-香树脂;化合物4为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为对香豆酸甲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和5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ACE活性,其中化合物4对ACE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167.02±4.32) μmol·L-1,其次为化合物1和5,IC50分别为(237.74±5.82) μmol·L-1和(331.57±4.69) μmol ·L-1,提示这些化合物可能为昆仑雪菊中潜在的降血压物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昆仑雪菊的降血压作用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新型害虫控制剂,以9种苯胺类席夫碱化合物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浸渍法进行活体测定.结果表明:所试9种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间氯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3,4-二氯苯胺3种化合物抑制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051 mmol/L、0.013 mmol/L和0.059 m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室内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直接"杀死"活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9.
对贮藏苹果中的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并用不同的食品防腐剂对其进行抑制。结果表明:从贮藏苹果中初步分离出3株霉菌,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黑曲霉属(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属(Aspergillus oryzae);不同浓度的山梨酸和苯甲酸钠对3株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其中以苯甲酸钠对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当其浓度为0.08%,平均抑菌率达99.7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N,N-二甲基苯胺、2,4-二甲氧基苯胺、2-甲氧基-6-甲基苯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静态试验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急性毒性的方法测定3种药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LC_(50)。结果表明,N,N-二甲基苯胺、2,4-二甲氧基苯胺、2-甲氧基-6-甲基苯胺对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66.08、146.15、76.82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6.61、14.61、7.68 mg/L。  相似文献   

11.
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证明了桔梗种子中存在着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乙醚提取物纸层析谱活性最高区段为Rf0.3和Rf0.8区段;乙醚萃取后残液纸层析谱活性最高区段迷Rf0.3区段这说明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中有易溶于水的成分。也有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乙醚的成分,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可以通过温水浸种,有机溶剂浸泡部分除去,桔梗种子粗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地上部分有地下部分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随粗提物浓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凤丹种子胚乳中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及其成分组成,为了解其休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分离萃取凤丹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质,对4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甲醇)萃取液和水相进行白菜种子发芽试验,确定发挥抑制作用的优势组分,并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凤丹种子胚乳各有机溶剂萃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苗高生长、根长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物质活性存在一定差异。4种有机溶剂萃取液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乙醚组分,其次是甲醇组分,再次是乙酸乙酯组分。利用GCMS方法从乙醚组分中共检出6种物质,主要为乙酸(66.661%)、甲酸(25.996%)、乙酐(2.399%)、苯酚(2.217%)等;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检出11种物质,主要为乙酸(56.343%)、甲酸(14.772%)、DL-3-乙基乙酸丁酸酯(6.266%)、乙酐(4.834%)等;从甲醇组分中共检出33种物质,主要为苯甲酸(32.631%)、1,3-二羟基丙酮(10.997%)、5-羟甲基糠醛(8.964%)、乙酸(5.751%)等;这些物质中被证实有抑制活性的是乙酸和苯甲酸;GC-MS检出物主要为有机酸类、酮类、酯类和醛类等,不同组分中相对含量高的均为有机酸类物质。【结论】乙醚萃取液中的化合物可能是导致凤丹种子萌发受抑制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3.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培养后期子实体中多糖、核苷含量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蛹虫草子实体培养后期,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可显著提高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等核苷类物质的含量(P0.05),尤其是多糖、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较常规培养子实体分别提高0.77、1.76倍和3.58倍。另外发现经过高温和强光胁迫蛹虫草子实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也有所增强,并且从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纯品物质,结果显示该物质对单酚酶活性的IC50为27.8386μg·m L~(-1),二酚酶活性的IC50为38.1432μg·m L~(-1)。  相似文献   

14.
黄精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精种子存在休眠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内源抑制物质存在的部位及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精种子、胚乳和种皮均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对白菜和小麦种子的萌发及芽(主根)、胚芽鞘和根条数量(小麦)有显著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甲醇粗提物的抑制活性高于蒸馏水粗提物;同时,黄精种子不同部位抑制物质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种皮高于胚乳。  相似文献   

15.
核桃壳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桃壳内源抑制物质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中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其提取液对小麦、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物质中有易溶于水的成分,也有易溶于乙醚的成分,且水溶性物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溶于乙醚的抑制物质纸层析分离后在Rf0.1区段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Rf0.8区段对幼芽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溶于水的抑制物质纸层析分离后Rf0.8区段对黄瓜种子萌发抑制活性最强,Rf1.0、Rf0.3区段分别对幼芽和幼根生长抑制活性最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贾彩霞等核桃壳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草鱼卵匀浆液中纯化获得蛋白酶抑制剂。[方法]采用Sephadex凝胶层析技术和发色底物检测,经分离与纯化获得具有专一性抑制活性的蛋白酶抑制剂。在不同温度(30~100℃)和酸碱(pH 2~11)条件下研究该抑制剂稳定性。[结果]从草鱼卵中分离到表观分子量50 kD的蛋白酶抑制剂,其对胰蛋白酶的最低抑制浓度约为500μg/ml,抑制常数为14.6 nmol/L。该蛋白酶抑制剂还具有高度的热稳定和酸碱稳定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淡水鱼卵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建国  罗稳  朱桂梅  郝再彬  刘红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48-4850,4853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tingiensis Berlinert)亚种HD-1菌株为指示菌,采用比浊法测定其生长曲线,研究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对氯苯胺对HD-1的生长抑制毒性,应用等比法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拟合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和对氯苯胺对标准菌HD-1的24 h EC50分别为:0.034 901、0.004967、0.004797、0.004 686 mol/L,苯胺及苯胺衍生物对HD-1的毒性从小到大顺序为苯胺、邻氯苯胺、间氟苯胺、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霉菌、墨入霉菌、绿色木霉菌为供试菌,检测了麻疯树油的抗真菌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值显示,麻疯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处理组菌丝生长量减少,孢子萌发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山花楸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关系。[方法]研究黄山花楸果皮、果肉和种子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0.01、0.03、0.06和0.10 g/ml)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各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果肉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和种子活力指数的抑制活性最强,果皮和种子次之。[结论]黄山花楸果实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成分,抑制物质活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果肉、果皮、种子。  相似文献   

20.
采用胃-胰蛋白酶水解蜂王浆主蛋白(MRJPs),对底物浓度、pH值、酶作用时间和蛋白酶浓度对水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胃-胰蛋白酶共同作用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采用超滤分离技术对王浆主蛋白水解产物(H-MRJPs)进行分离,以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结果表明:优化的酶解工艺为37℃恒温、质量比为1%的胃蛋白酶(pH=2.0)和胰蛋白酶(pH=7.5)各水解2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MRJPs水解度为28.7%,总氮回收率为35.5%;通过SDS-PAGE电泳未检测到MRJPs水解产物(H-MRJPs)含有明显的蛋白条带;采用超滤法对H-MRJPs分离得到分子质量范围为<1、1~5和>5ku的3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其ACE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33、0.61和1.09mg.mL-1,即以分子质量<1ku的产物活性最强。该结果为利用王浆主蛋白开发降压功能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