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徐州六马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作为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通过开展对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待售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gB抗体)检测,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了解各阶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状况。根据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状况,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通过净化,该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及待售种猪连续2次以上抽检结果均为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且gB抗体合格率70%以上,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标准;同时,猪群的健康状况、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为今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和探讨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2012年7月~2014年3月,对长沙市某规模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试点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净化,该场种猪野毒(gpI)抗体阳性率从30.8%下降到3.7%,育肥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44.0%下降到6.7%。猪群的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种猪群的生产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猪场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1—11月,先后从湖南省19个规模猪场采集1 096份种猪血清、551份仔猪和肥育猪血清样本,利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湖南省19个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野毒血清抗体的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共检出12份阳性样本,总样品阳性率为0.73%,4个猪场检测到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场阳性率21.0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湖南省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总阳性率为0.64%,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6.1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普遍。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后备母猪及胎次较高的母猪群,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种猪阳性率偏高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关键。在所监测的19个猪场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但有个猪场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却没有,表明仔猪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在仔猪伪狂犬病阳性场中,野毒抗体集中在1~4周龄、17~24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流行动态。结果还表明,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有野毒感染,此阶段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有些规模猪场只重视母猪免疫、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目前,疾病呈多重、复杂的趋势,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环境消毒,细化生产管理,安全引种混群、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湖南省伪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伪狂犬病仍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引起的损失包括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以及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8年11个省市119个使用伪狂犬病异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57.1%,总样品阳性率为11.7%(797/678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阳性率为14.0%(542/3860),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2.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和2007年的系统监测结果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总样品阳性率、种猪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偏高(25.9%、14.8%),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阳性场中,1-4周龄、5。8周龄、9~12周龄、13。16周龄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9.3%、23.1%、12.9%、7.8%,17~24周龄为6.2%,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  相似文献   

5.
在某600头母猪的伪狂犬病阳性猪场,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对全场所有猪只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强化免疫,8个月后对本场种猪群猪伪狂犬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种猪进行检测并淘汰gE阳性猪只,对免疫后的后备母猪进行逐头检测,gE阴性猪只并入生产群。通过反复检测、淘汰,3年后,该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由2008年的11.53%下降为0,达到净化标准。  相似文献   

6.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良圻原种猪场2003年开始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通过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种猪、采用伪狂犬病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引入阴性后备种猪、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制度和日常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成功地在大于6 000头母猪的种猪场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构建阴性种猪群。建立了伪狂犬病毒感染低阳性率的大型种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模式。2011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国内部分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后证实为变异株),为应对疫情,良圻场在2012年12月再次开展不同疫苗比对试验,发现应用优质"活+灭"疫苗可显著提高猪只中和抗体水平。被变异伪狂犬病毒感染的规模猪场,执行净化方案时,对基础猪群加免灭活疫苗,可缩短基础猪群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进程,进一步表明多年前制定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现有防疫体系下鸿达物业有限公司猪场(以下简称本场)对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情况,2008年7月~2009年7月,共采集不同类别猪群的血样2410份送检。结果显示:本场生产种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25.6%下降到0.4%,后备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12.3%下降到0.1%,仔猪和保育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8.9%下降到0.1%。生产种猪、后备猪、仔猪和保育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取得明显的净化效果,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严把引种关。伪狂犬病在我国之所以流行广泛、危害巨大,与种猪频繁交换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严把种猪引进关,严禁从疫场引进种猪。猪场尽可能自繁自养,如需要引种,一定要从猪伪狂犬病阴性或野毒感染阴性种猪场引入,并严格隔离检疫2个月,采取血样进行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或野毒感染抗体为阴性者可与本场猪群混群饲养,与本场猪群一样每半年做1次血清学检测。对检测出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要隔离饲养,注射疫苗后育肥猪处理,不能做种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当前云南省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2018年在普洱市10个县(区)的490户散养户和71个规模场,采集2 035份猪血清样品,采用gE-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92%,其中规模场为2.26%,散养户为1.77%,种猪群为3.41%。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规模场和散养户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冬春季节与其他季节、10月龄以上与以下的感染率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目前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较轻,感染范围较小,但仍需加强防控,尤其是冬春季节和种猪群。本研究基本摸清了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流行范围以及高发季节和高风险猪群,从而为当地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黔南黑猪的养殖效益与品质,对黔南黑猪某养殖场使用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前后的猪群分别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gB-ELISA检测,经过4次采样检测,结合对野毒感染猪采取淘汰净化措施。结果: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下降,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探讨猪伪狂犬病"免疫+监测+淘汰"净化方案的临床应用,采用美国IDEXX动物疫病ELISA试剂盒检测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通过PRV-gI/E和PRV-gB抗体检测、免疫程序调整与优化、阴性后备种猪补充替换、gI(gE)阳性种猪逐步淘汰和持续监测等系列综合措施,4年内实现了全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目标,目前已连续3年保持猪伪狂犬病野毒阴性。  相似文献   

13.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净化种猪场不但可降低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为社会提供不带毒的种猪,对减少病原扩散、提高养殖效益均有现实意义。笔者制定了适合基层开展种猪净化工作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通过在全市的推广应用,不但成功净化了5个种猪场,还使遵化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标猪场实施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全面免疫,配合定期的血清学检测,对3个养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研究。在净化过程中,对3个猪场的生产公母猪群、后备猪群进行血检,对阳性猪、可疑猪实施淘汰,后备猪必须是阴性才留作种用,并辅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最终使整个种猪群伪狂犬病的阳性数为零,表明利用伪狂犬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对生产的公母群、后备猪群进行全面免疫接种并配合血检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来净化猪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E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7 38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日龄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调查的139个猪场中有68个场发病,场阳性率达48.92%;7 383份猪血清的阳性率为16.4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的流行范围仍然很广。其中种猪和哺乳仔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1.86%和18.20%。本研究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实施该病的根除计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8,(6)
河南省某规模化种猪场2015年被评为国家疫病净化创建场,为了对猪伪狂犬病进行彻底净化,2016年采取了部分清群法结合检测淘汰法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对符合体重要求的肥育猪和保育猪进行出售,剩余猪全部转移至另一扩繁场进行饲养,对猪场肥育区和保育区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圈舍修整;对所有种公母猪进行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淘汰抗体阳性猪。在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基础上,严格选择疫苗,并对猪群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进行监测,适时调整免疫程序,淘汰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结果显示:2015—2017年期间,在部分清群法和持续不断的检测淘汰法的净化下,截至目前猪场种公母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维持阴性,伪狂犬病gB抗体合格率大于90%,猪场生产成绩明显提高,净化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某集约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清除感染猪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3次野毒感染检测;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临床发病的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动态监测、加强综合防控和逐步淘汰措施,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从35.29%逐步降低至0%,猪场自繁的仔猪存活率高,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75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种猪场,由于引入未经检测的带毒公猪导致猪群感染伪狂犬病,通过对所有公猪和其他猪群抽样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果断清除带毒公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以及选用高质量gE基因缺失弱毒活苗强化母猪群和仔猪群伪狂犬病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净化了伪狂犬病,明显提高了种猪的繁殖表现和生产成绩,伪狂犬病净化取得显著成效。由于伪狂犬病在中国呈流行性发生,为消除伪狂犬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有必要考虑控制并最终净化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