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猪品种的体型外貌、染色体带型、血型和蛋白质以及DNA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对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论述 ,并对遗传多样性的度量参数作了分析。认为猪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保种和利用的理论基础 ,从形态到DNA分子水平对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遗传资源大量流失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品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地方猪种是猪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品系)不可缺少的基本素材,丢失则永远不可再生.阳新猪在七八十年代开展生猪经济杂交中作为优良母本被广泛使用,但随着近年来外三元的迅猛发展及养猪经济的市场化,阳新猪的生存与发展阶段性受到重挫,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Weitzman方法是目前研究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常用方法,它通过估计总体遗传多样性和构建最大似然树,分析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遗传多样性最大化保护提供一个优先保护次序。本文系统地介绍了Weitzman方法的原理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以中国18个地方猪种为实例,阐明Weitzman方法在实际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方案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8个地方猪种总的遗传多样性为8 369,期望遗传多样性是5 971.974,约占总体遗传多样性的71.47%;马身猪、香猪、滇南小耳猪和民猪是对总体遗传多样性贡献最大的4个品种;边际多样性最大的4个品种分别为藏猪、马身猪、香猪和滇南小耳猪;保种潜力最大的4个品种分别是金华猪、藏猪、香猪和汉江黑猪。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十年来由于大量国外猪种的引入和大规模饲养,导致我国地方猪品种数量锐减,而且品种内血统数也在不断减少,遗传多样性降低,使很多地方猪品种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方品种资源的意识提高,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对地方猪品种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云南省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猪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养猪业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云南省科技厅于2001年立项进行“保山猪优良母系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2001年组建基础群,对基础群进行科学的选种选配,制定了保山猪优良母系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有关的饲养管理方案和疫病防疫措施,到2002年11月,通过对基础群生产的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组建了零世代核心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8个微卫星座位对福建省5个地方猪种(槐猪、官庄花猪、莆田黑猪、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表明: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5个猪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高,8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杂合度介于0.7006~0.7760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6917~0.7609之间;槐猪与武夷黑猪的遗传距离最小0.5531,官庄花猪与闽北花猪的遗传距离最大0.8618。  相似文献   

7.
品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地方猪种是猪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品系)不可缺少的基本素材,丢失则永远不可再生。本文就湖南地方猪品种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一综合阐述,并提出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10):1-4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资源,也是世界上家猪驯化较早的中心之一。但近40年,地方猪品种受到国外引进猪种的强烈冲击,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显著降低,遗传资源受到威胁。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我国21个地方猪品种共计8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43个地方猪品种的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线粒体D-Loop区存在序列长度多态性。86个序列共检测到32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66±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92±0.00023,遗传多样性贫乏。32种单倍型可明显的聚为2大类,但是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布没有显著相关性。分子进化树显示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猪种处于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上;由于受到人类迁徙活动以及不同猪种间基因交流的影响,猪种的聚类关系与地理分布同样不存在显著相关,很难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中国地方猪品种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9.
5个品种猪生长激素基因座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PCR -RFLPs技术分析猪GH基因座位 +2 0 6~ +711位共 5 0 6bp片段中的多态位点 ,比较不同品种猪该座位的多样性差异 ,结果发现多样性程度以皮特兰猪群最高 ,梅山猪群最低 ,长白猪群居中 ,杜洛克和姜曲海猪群较高。该方法提示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与蛋白质 (酶 )多样性指数相近 ,故PCR -RFLPs技术可作为多样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且用生长激素基因座位多样性来考察群体遗传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丰富的猪品种和遗传资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对猪的分类鉴定、选育提高、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8年以来中国地方猪种基于微卫星位点、mtDNA、SNP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红  王文涛  刘娣 《猪业科学》2013,(7):124-125
过去几十年来由于大量国外猪种的引入和大规模饲养,导致我国地方猪品种数量锐减,而且品种内血统数也在不断减少,遗传多样性降低,使很多地方猪品种濒临灭绝[1]。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方品种资源的意识提高,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对地方猪品种进行保护,而对公猪精液进行冷冻保存,则是一种方便有效的保存手段。并且冷冻精液可以进行长时间、长距离运输,对于加快品种内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共有8个地方猪种,分别为玉山黑猪、杭猪、乐平花猪、赣中南花猪、赣西两头乌猪、滨湖黑猪、赣东黑猪、东乡花猪。目前,除玉山黑猪列为国家级保护品种外,其余都是省级重点保护品种。地方良种母猪具有繁殖力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好等显著特点,是生产优质、安全猪肉的良好亲本,也是培育优良肉质和抗病品种(品系)的育种素材。这些品种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之处,根据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这些猪种有必要全部保留,同时江西省对地方猪种的保护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为我国独特小型猪品系。本研究采用美国猪基因组协作计划推荐的19个微卫星标记对荣昌猪、荣昌猪B系、巴马香猪、贵州小型香猪及外来猪种大白猪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位点在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每位点等位基因数10~23个。5个猪种中荣昌猪B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荣昌猪次之;2种小型猪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中巴马香猪的等位基因数(121个)略大于贵州小型香猪(114个),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期望杂合度0.6535±0.0347)小于贵州小型香猪(0.6919±0.0227),反映了巴马香猪较低的基因杂合度和较小的遗传变异;大白猪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从品系的共有等位基因来看,荣昌猪B系基因背景组成中其亲本品系荣昌猪所占比例(30.22%)要大于大白猪(24.37%);大白猪和其他4个猪群体的共享等位基因数均较低(21.24%~25.12%);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之间共有等位基因数最高(45.06%)。采用基于遗传距离的NJ法和基于基因频率的最大似然法进行系统聚类,除了大白猪明显为独立分支及荣昌猪B系表现出较远的聚类关系外,其他3个猪种间的聚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指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反映的是生物体遗传上的千差万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畜禽的起源、品种分化及畜禽的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的基础是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愈丰富,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就愈大,杂交育种的潜力也就愈大。  相似文献   

15.
品种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它们在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和利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一些优良地方猪品种建立了保种场,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开展保种选育,各地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五指山猪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地位,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得到55条五指山猪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发表的1条五指山猪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56条序列中出现21次保守区变异,即"TTATAAAACAC"序列重复,共定义13个单倍型,发现14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838和0.00334,表明五指山猪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五指山猪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Network网络分析呈现两大分支,推测有两个母系起源,且与GenBank中其他23个猪种的聚类结果表明,五指山猪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猪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文平 《家畜生态》1998,19(2):13-17
云南地方猪种在生境,形态外貌,细胞遗传,血液蛋白等均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但mtDNA的是度很低。结果分析表明;mtDNA多态性的贫乏并不能代表云南猪种的群体结构单一,体现了猪种进化的不平行性,此现象很可能是长期以来人工强烈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深县猪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及母系起源分化,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40头深县猪的mtDNA CytB基因长1 140 bp片段的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已公布的15个猪种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深县猪、部分其他地方猪种和引进猪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1 140 bp长的序列中A、T、G、C的含量分别为25.93%、31.72%、28.90%及13.45%,其中A+T的含量(57.65%)高于G+C的含量(42.35%);共发现2个变异位点,无插入和缺失突变,全部为转换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未发现单一信息位点。40条序列共定义了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1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2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327。在深县猪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NJ进化树中,三种单倍型聚为同一分支,母系来源单一,与莱芜猪、大蒲莲猪等山东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结果表明,深县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比较贫乏,与山东地区的华北型黑猪种群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自达尔文1859年在《物种起源》中将可遗传的变异称为多样性,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对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利用。对野猪资源而言,遗传多样性指猪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种问和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对遗传多样性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形态学水平上研究,而后经历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研究。近年人们在DNA分子水平上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始利用DNA分析手段选育品种和寻找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基因,为开发利用与物种保护提供依据,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主要从野猪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野猪部分核内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淮南猪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本实验对32头淮南猪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国内外猪种及黄河流域古家猪D-loop序列,分析淮南猪线粒体多态性及其起源。结果显示:淮南猪1 170 bp的D-loop序列核苷酸多样性(Pi)及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004 25和0.968;32个测序结果共检测到27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种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淮南猪在驯化进程中曾发生过种群扩张;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明显将群体分为国内和国外2个类群,淮南猪20个单倍型都聚集在国内分支上;进一步Network分析显示,淮南猪单倍型在国内猪种中呈广泛分布,但与华中、华北型猪种基因交流较多,且与黄河流域古家猪遗传关系较近,表明淮南猪为多母系起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流域古家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