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3个葡萄品种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寻葡萄花芽分化及发育的生理机制.[方法]在葡萄花芽分化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巨峰、维多利亚、赤霞珠等3个葡萄品种花芽内4种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3个葡萄品种在花芽分化过程中IAA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到后期又略有升高;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间表现为逐渐减少,到后期降至一个极低水平;ZRs含量均表现为前期降低、后期有较大幅度升高;维多利亚和赤霞珠的ABA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巨峰的ABA含量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急剧下降,3个品种的ABA含量后期均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结论]巨峰、维多利亚、赤霞珠葡萄的花芽分化需要较高水平的ZRs、低水平的GA3和较低水平的IAA.  相似文献   

2.
孟磊  姜新  周导军  唐志鹏  杨培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63-2364,2382
[目的]为了研究外源GA3对巨峰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GA3混合配方对巨峰葡萄二造果进行处理,了解花后10~30 d葡萄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无核率的关系。[结果]外源GA3混合配方处理可以促使巨峰葡萄产生无核果实,并且促进果实膨大,在果实生长前期果实内GA3、IAA、CTK、A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GA3与IAA含量大致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TK含量变化类似,但与CK差异不大。ABA含量与其他激素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结论]巨峰葡萄无核化的较好处理为GA312.5 mg/L+SM 200 mg/L+CPPU 10 mg/L。  相似文献   

3.
葡萄新梢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比诺、赤霞珠两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葡萄新梢生长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新梢的生长过程中,黑比诺和赤霞珠新梢中内源激素GA3、IAA、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似。GA3、IAA的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GA3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而IAA的含量在7月下旬迅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ABA的含量变化则相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平缓趋势。黑比诺新梢中这3种激素含量变化的转折点比赤霞珠早1~2周;两个品种中(GA3+IAA)/ABA的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樱桃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大樱桃花芽分化期观察的基础上,对该期花芽和叶芽内源激素ZRs(玉米素核苷)、IAA(生长素)、GA1/3(赤霉素)、ABA(脱落酸)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樱桃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低水平的GA1/3和IAA。结合激素平衡学说,本研究认为:ZRs/IAA、ZR s/GA1/3、ABA/IAA和ABA/GA1/3值增大,可促进芽体上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这4种激素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GA3和ZR含量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时均达到高峰,相反IAA含量处于低谷;ABA含量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高峰,而此时GA3和ZR含量处于低谷;内源激素含量峰、谷时间和叶底红花芽分化的完成时间相一致;4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几种激素均与叶底红花芽分化密切相关,高水平的ABA/IAA、ZR/IAA、ZR/GA3有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孕育。  相似文献   

6.
以15年生木麻黄根系的水浸液作为他感作用物,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木麻黄自毒作用对其苗木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自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其幼苗叶、根中生长类激素IAA、GR、iPAs和ZRs含量下降,且随自毒作用物质浓度升高下降幅度增大,ABA含量、ABA/IAA、ABA/GA、ABA/iPAs、ABA/ZRs、ABA/IAA+GA+iPAs+ZRs增加,内源激素失衡.木麻黄自毒作用对其根、茎和叶生长量和生物量下降与IAA、GR、iPAs和ZRs含量减少和ABA含量增加及内源激素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与顶芽相反,呈现先积累,经短暂平稳期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花芽分化开始后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的比值均增大。【结论】高水平的CTK和ABA与菊花花芽分化相关联。在花芽分化初期,顶芽中低浓度IAA、GA3,以及叶片中高含量的IAA、GA3关系到菊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在花芽分化后期,顶芽中GA3和IAA的积累关系到花冠形成。从激素平衡来看,维持高比率的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蓝果忍冬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蓝果忍冬果实生长发育生理机制研究及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蓓蕾和长白山1号两个蓝果忍冬品种(系)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蓓蕾和长白山1号果实生长曲线均呈不明显双S型.盛花后6d果实内GA3、IAA和ABA含量均处于峰值,此后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第Ⅱ快速生长期前期和中期果实内GA3、IAA和ZT含量均出现一个小峰值,第Ⅱ快速生长期后期ABA含量出现高峰(蓓蕾为4.88 μg/gFW,长白山1号为3.32μg/gFW).两个品种(系)果实中GA3和IAA与单果重、横径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00.[结论]蓝果忍冬果实发育初期ABA含量出现小高峰可促进落花,且高含量的GA3、IAA和小高峰含量的ABA及第Ⅱ快速生长期前期高含量的GA3、IAA和ZT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采收前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可作为蓝果忍冬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果实生长发育、成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澳洲坚果内源激素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澳洲坚果品种Own Choice(O.C.)和Beaumont(695)为试材,调查2个品种的花芽分化物候期,并测定其花芽分化期间细根、枝条、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O.C.的花芽出现时间、花序伸长时间及盛花期均比695早;在10月中旬,O.C.叶和枝中的GA3含量较低(213.78、250.00 ng/g),而695含量较高;O.C.叶和枝中的ABA、ZT含量在10月中旬达到高峰(132、48、178、111 ng/g),而695叶中的ABA和枝中的ZT含量在9月到10月下旬较低;O.C.各器官中ABA/GA3、ABA/IAA、ZT/GA3、ZT/IAA的值在10月中旬均高于695。[结论]在澳洲坚果的细根、叶片及枝条中,低水平的GA3、高水平的ABA、ZT、ABA/GA3、ABA/IAA、ZT/GA3和ZT/IAA有利于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以6 ̄7年生的设施杏(金太阳和凯特)为试材,研究了从扣棚升温至开花前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BA和ZR呈“升-降-升”的趋势;GA3变化较为复杂,IAA前期含量低且变化缓慢,后期含量急剧升高;四种内源激素中,ABA含量最高,IAA最少;ZR/ABA在升温后16d开始升高,而(IAA GA3 ZR)/ABA的升高,金太阳比凯特提前5d。  相似文献   

11.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凤梨开花的生理机制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凤梨‘丹尼斯’为试材,研究乙炔催花对其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炔催花7天后诱导‘丹尼斯’进入花芽分化状态,其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萼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植株生长点及叶片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而玉米素核苷(ZRs)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和花原基分化期呈现出2次显著增加,赤霉素(GAs)含量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和器官分化早期显著下降,从而引起ABA/GAs、ZRs/GAs、ZRs/IAA比值在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和器官分化早期显著增加。表明,高水平的ZRs含量、ABA/GAs、ZRs/GAs、ZRs/IAA比值以及低水平的GAs含量有利于凤梨‘丹尼斯’花芽分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14.
以勒杜鹃(Bougaivillea glabra)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氮营养的变化,为勒杜鹃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勒杜鹃花芽分化前期L姐和GA3含量降低,ABA、ZT含量的升高;花芽分化中期GA3、ABA含量继续上升,ZT略有下降;花芽分化末期,ZT/IAA、ABA/IAA、ZT/GA3、ABA/GA3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初花期时ZT/IAA、ZT/GA3呈现下降趋势。勒杜鹃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与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对玉米分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不同分蘖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调查研究分蘖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于分蘖高发期与消亡期测定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分蘖能力受基部茎节中激素含量及其之间比值的控制,分蘖高发阶段,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值较高或呈升高趋势,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值较低或呈降低趋势;激素之间平衡状态对分蘖的影响表现为,在分蘖高发阶段,IAA/ZR、ABA/ZR值较低,分蘖停止发生时其值较高。不同玉米类型之间,分蘖高发阶段,分蘖能力最强的墨西哥玉米(MXG)的ZR值较高,IAA、ABA、GA值较低,IAA/ZR、ABA/ZR较低。【结论】ZR促进分蘖发生,IAA、ABA和GA抑制分蘖发生,促进分蘖衰亡。分蘖的发生,还由激素间的平衡状态决定,更重要的是以互作的方式影响分蘖发生,即低IAA/ZR、ABA/ZR值促进分蘖发生;高IAA/ZR、高ABA/ZR值则抑制分蘖的发生,促进分蘖的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