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颗粒物沉积作用及其对刺参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较单一养殖模式显著提高养殖产量(P<0.05),其中刺参产量较单养模式提高22.6%,海蜇、对虾产量较单一养殖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在海蜇、对虾养殖期间,复合养殖模式颗粒物沉积量显著高于刺参单养模式,复合养殖模式沉降颗粒TOC及TN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单养模式(P<0.05).刺参摄食海蜇、对虾单养来源的沉降颗粒物相对于摄食刺参单养来源沉降颗粒,其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排泄率明显较低(P<0.05),摄食率无显著变化(P>0.05).刺参养殖水体上层养殖海蜇和对虾,能够优化刺参食物结构,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获得更高产出,提高了单位水体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是中国沿岸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来海蜇养殖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但其产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本研究中综述了水质环境(氨氮、溶氧、p H、盐度、温度、透明度、光照等),营养条件,以及其他因素对海蜇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培育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海蜇良种,研制出海蜇人工饲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海蜇养殖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是海蜇养殖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蜇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也是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概述了海蜇的生态习性、生活史、摄食与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海蜇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对海蜇水产食品的热爱,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也得到了更多水产界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对海蜇进行了人工养殖。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针对海蜇放苗存活率低下的问题,人们也已经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也研制出海蜇的人工饲料。在2002年左右,山东以及辽宁等地都对海蜇的生产性进行了推广的试验,也由此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养殖海蜇的放苗成活率以及产量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养殖效益还是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蜇的养殖不断扩大,为了海蜇渔业产业更好的发展,本文从海蜇的苗种培育、成体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海蜇养殖关键在于苗种培育和养殖过程中温度和盐度的控制,做好水质调控及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海蜇人工育苗的成功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它不仅使广大渔民及养殖户致富,还可以充分利用鱼、虾、贝类等一些水产品所不能利用的较深的大水体,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一个崭新的养殖物种.海蜇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销路好,生长快"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但对其养殖技术的研究还是不够成熟的,许多技术性问题仍有待于突破,如:回捕率偏低,严重影响养殖者的效益和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海蜇养殖回捕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针对平潭县池塘海蜇养殖现状,提几点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世公 《当代农业》2014,(20):36-37
海蜇含有大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相当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因此营养价值极高,深受购买者的青睐。同时,养殖海蜇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养殖海蜇的池塘要求进排水条件较好,附近最好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以适时地调节水的含盐度。换水量需随着海蜇的生长而渐渐加大,排水时水流尽量慢一点,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导致溃烂,甚至死亡。池塘的水深控制在1.5~3.0米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处理对海蜇水发过程脱盐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超声波应用到海蜇水发过程当中,通过测定水发后海蜇的持水率、盐含量、铝含量等指标,分析超声波对海蜇水发过程脱盐矾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频率为28 k Hz时,海蜇水发效果最佳;在一定范围内,海蜇持水率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加,超声后的海蜇明矾残留量最低(仅为0.38%),盐含量最低(仅为0.75%);频率越低、功率越大所需超声处理时间越短,相比传统处理方法,超声波辅助海蜇水发可以将加工时间从24 h减少到1-2 h,且盐矾含量比传统工艺低.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波可提高海蜇的水发效果,并降低盐、明矾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9.
<正>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池条件。①池水。用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自然海水。②海蜇池。养殖池为新开发的池塘,面积共计200亩,池深2.5~3米,养殖水深2~2.5米,软泥底质,坡度较陡,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  相似文献   

10.
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上旬-8月上旬,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的海蜇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蜇幼体放入池塘后生长迅速,从6月1 H放苗到8月1日收获海蜇,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甚至可以长至50 cm.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湿重)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0.176 x28914( R2=0.990...  相似文献   

1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Kishinouye)是大型海洋食用水母,味鲜质脆,为人们所喜食的一种水产品。过去一直以自然捕捞为主。近年来,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水产养殖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试养。但由于养殖技术尚处于研发、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海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动物,常见品种有两个,一个是绵蜇,一个是沙蜇,绵蜇是公认的海蜇上品,它毒性小、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并含有多种维生素,适合各类人群食用。下面介绍绵蜇的养殖技术。一、生活习性绵蜇生活在北温带海域的5~20米深的近海海水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河口附近,对光线和海水盐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喜欢栖息在光照2400勒克斯以下的环境中,一般在风平浪静的早晨和傍晚漂浮在海面  相似文献   

13.
盐渍海蜇中铝的脱除与质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针对海蜇制品中铝残留严重超标的问题,用5种不同试剂对盐渍海蜇进行铝脱除工艺研究,并分析了铝脱除工艺对海蜇质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剪切法(A/CKB探头)分析海蜇质构,可以更准确更稳定地测得海蜇产品的质构差异;供试的5种试剂中以复合脱铝剂的脱铝效果最佳,在脱除盐渍海蜇中铝的同时,基本保持了海蜇的质构等感官品质,可以较好保持铝脱除后海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以梁鹏等(2014)黄海2号对虾、海蜇、贝类无公害立体养殖技术为例。1养殖池塘的选择1.1位置选风浪小,潮流畅通,海水交换好,易排灌,不受雨水和工厂排污影响,泥沙底质无渗漏的池塘。1.2规格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13.3hm~2的4口池塘,  相似文献   

15.
了解出口海产品硼酸本底含量,为制定卫生标准和查处市场水产品添加硼酸等化学品提供依据。在捕捞时采集未添加任何物质的鲜活海虾、冻虾和海蜇,用SN/T0392-95方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硼酸本底含量。结果显示,海虾类产品中硼酸含量在2.0~5.0mg·kg-1,沙虾和海蜇类中硼酸含量在5.0~10.0mg·kg-1。东海渔区海虾类硼酸的本底含量与无公害食品标准存在一定风险,市场调查则暴露出部分样品严重超标,应引起消费者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海蜇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一种食品,但是真海蜇价格较贵,从而造成了现在市面上很多人造海蜇的出现,但是这类人造海蜇是用各种化学制品制作而成的,没有任何营养价值,长期食用还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人造海蜇丝由化学试剂海藻酸钠加无水氯化钙和明矾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模具做出各种形状的海蜇制品。  相似文献   

17.
海蜇,象一个个白色的降落伞,在大海里随波逐流,到处漂浮。我国从辽宁至福建、广东沿海都有海蜇的分布。“四月八,一哺雨,一匍(虫宅)。这是福建沿海渔民的古谚,意即在每年初夏时节,几阵暴雨之后,海面即会有大批海蜇(俗称“(虫宅)”)聚结漂浮而来。海蜇,在动物分类学属于腔肠动物。目前世界上仅发现四种,我国有三种: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前两种有经济价值。另外,我国沿海渔民通常把其他有食用价值的大型水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了姜黄比色分光光度法和萃取一姜黄比色分光光度法两种快速测定方法,用于测定海蜇加工废水中硼酸的含量.其中萃取-姜黄比色法能够对硼酸进行富集、萃取,有效去除共存盐类的干扰,同时处理方法较姜黄直接比色法简单,适用于样品的快速检测.在该法基础上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条,可用于海蜇加工废水中硼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东港海蜇     
一个方圆不足5km2的小岛,人口只有1700多人,但是靠海水养殖,每年从海里打捞海蜇的收入却有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0.
海蜇养殖与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蜇渔业和食品医药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笔者对常见海蜇产品的加工技术以及海蜇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海蜇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