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标称保质期内瓶装蟹糊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65.48±0.99)%、盐分含量(8.26 4-3.15)%、水分活度(Aw)(0.90±0.03)、pH(8.18±0.38)、T-VBN(48.02±19.61)mg/100g;菌落总数(5.60±0.81)lg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分离获得320株细菌,细菌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29.1%)、玫瑰色库克菌(27.2%)、棒状杆菌(25.6%)、并检出少量的马红球菌(1.9%).产品pH值、T-VBN值、菌落总数较高的原因和残存细菌的潜在致病性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县落叶松人工纯林落叶病病情与林地土壤关系调查发现:生长在白浆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病情明显重于生长在暗棕壤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经两个土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及落叶松根际施肥试验表明:林分病情的轻重与林地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关系不显著,与B层(淀积层)土壤的吸湿水含量、pH值,容重等关系显著,而与A层腐殖质层的关系不显著。确定了林地B层(淀积层)土壤质地粘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及酸性增强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锰的淀积量则为交替淋溶处理的高于同时淋溶的淀积量,且在交替淋溶条件下,淋溶液中锰的浓度越高,土壤中铁的淀积量越大。交换性K+、Na+、Ca2+、Mg2+随着铁、锰淋溶的进行而淋失,其中Ca2+、Mg2+的流失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白浆土机械物理性质,以黑龙江东部岗地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现场试验法和钢材脆性仪测定了白浆土原状土壤的抗剪强度和脆性。结果表明:白浆土内聚力白浆层最大,依次为淀积层、耕层;土壤粘着力淀积层最大,依次为白浆层、耕层;土壤外摩擦角由耕层向淀积层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水分升高,内聚力和内外摩擦角均有降低趋势;而土壤粘着力则相反。白浆土耕层土最易被破碎,白浆层居中,淀积层难以破碎。耕层和淀积层土壤在含水量低于塑性界限值阶段,破碎土壤所消耗的能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在土壤塑限值附近形成峰值,之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破碎白浆层土壤所消耗的能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破坏土壤时形成大小不一的土块,大土块比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耕层土壤易破碎成较小的土块和土屑;白浆层土壤居中,淀积层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摄食后不同时间条件下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西施舌胃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明显高于生理温度,酶活力达到最大(290.18±20.11)U;在温度为50℃下,最适pH值为2.6,酶活力达到最高,为(426.59±30.80)U,远低于生理pH;西施舌在摄食后,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明显的提高,摄食后0.5 h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96.04±30.02)U,其后活力降低,但在摄食后4 h时,活力又有回升,之后又趋于最低值(43.06±6.69)U。  相似文献   

6.
白浆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白浆土的改良,对白浆土不同层次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的白浆层(20~40cm)土壤含水量低,分别比耕层(0~20cm)和淀积层(40~60cm)低18.67%和24.13%;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在土壤不同层次间分布趋势是耕层>白浆层>淀积层,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检测13例骡胃扩张、小肠变位的10项血液指标。其中,血糖值明显升高(平均值及标准差为169.80±65.16mg%);分析红细胞压积容量(45.19±8.54%)、血清总蛋白值(10.58±3.84g%)、血红蛋白值(13.89±3.72g%)及其他临床指标表明,胃扩张及小肠变位病例极易发生脱水;血钾值(3.29±1.30mEq/L)一般趋向减少乃至低血钾;大量丢失胃液的病例,血氯值降低;原发性液性胃扩张早期病例出现代谢性碱中毒;肠变位、肠管坏死病例其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粗酶制剂对鹅十二指肠食糜pH、粘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长久性瘘管采取 8只成年鹅十二指肠食糜样品 ,经分析测定 :十二指肠的pH值和HCO-3 浓度分别为 (5 .5 2± 0 .10 )和 (7.4 8± 0 .89)mmol/L ;食糜上清液的粘度平均为 (1.0 9± 0 .0 5 )× 10 -3 Pa·S ,β 葡聚糖含量为(0 .38± 0 .0 6 )mg/ml;食糜主要消化酶活力 :蛋白酶为 (2 6 .2 4± 1.4 8)U/ml,脂肪酶 (0 .4 8± 0 .0 9)U/ml,淀粉酶为(130 .0 3± 15 .85 )U/ml。添喂酶制剂后 ,食糜pH值和HCO-3 浓度分别升高 15 .5 8% (P <0 .0 5 )和 12 .30 % (P <0 .0 5 ) ;食糜上清液的粘度和 β 葡聚糖的含量分别升高 8.2 6 % (P <0 .0 5 )和 4 2 .11% (P <0 .0 1) ,提示粗酶制剂作用于大麦日粮后 ,使其中 β 葡聚糖释放并游离到食糜上清液中 ,同时增加了胰液对HCO-3 的分泌量 ,从而使食糜pH值升高 ;食糜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分别增加 38.91% (P <0 .0 1)和 4 5 .83(P <0 .0 1) ,而淀粉酶活力也有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 ,酶制剂可提高十二指肠食糜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 ,有利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白浆土低产原因,对白浆土不同土层的机械组成、土壤硬度、透水性和水浸容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的"二层性"特点。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白浆土耕层通透性良好,白浆层和淀积层固相率高、气相率低;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透水性不良;白浆层土壤硬度大,容重高,埋藏深度浅,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10.
羊驼的卧式交配姿势、交配时间长以及子宫角射精等特性给羊驼人工采精技术带来很大困难。结合羊驼生殖生理特性,建立和优化了假阴道法羊驼人工采精技术,建立了羊驼采精异性刺激持续辅助诱情法。在假阴道的设计中,用特殊的温控装置,保证了内胎温度保持长时间恒定;在内胎中放置一“仿宫颈结构”模拟了羊驼子宫角射精。运用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多次成功采集了3只种用公羊驼的精液。对采集的羊驼精液进行了品质评价,羊驼人工采精交配时间为(22.88±4.64)min;一次性射精量为2.25±0.38ml;精液粘稠度为(2.4±0.6)cm;精子活率为82.55%±3.57%;精子密度为(276.11±37.64)×106/ml;pH值为7.51±0.15;精子畸形率为28.95%±1.80%。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