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白浆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白浆土的改良,对白浆土不同层次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的白浆层(20~40cm)土壤含水量低,分别比耕层(0~20cm)和淀积层(40~60cm)低18.67%和24.13%;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在土壤不同层次间分布趋势是耕层>白浆层>淀积层,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白浆土低产原因,对白浆土不同土层的机械组成、土壤硬度、透水性和水浸容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的“二层性”特点。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白浆土耕层通透性良好,白浆层和淀积层固相率高、气相率低;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透水性不良;白浆层土壤硬度大,容重高,埋藏深度浅,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白浆土低产原因,对白浆土不同土层的机械组成、土壤硬度、透水性和水浸容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的"二层性"特点。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白浆土耕层通透性良好,白浆层和淀积层固相率高、气相率低;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透水性不良;白浆层土壤硬度大,容重高,埋藏深度浅,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4.
白浆土某些物理性质的研究Ⅲ.白浆土微结构及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白浆土的某些物理性质,对自然林下的白浆土和耕地白浆土的土壤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林下荒地白浆土剖面未受到过任何人为扰动,表层土壤中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残留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发达,孔隙量大,土质疏松;表土层向白浆层呈渐进式过渡;而耕地白浆土的表层土壤,由于受机械耕作影响,土层内混有大量白浆层土壤,土壤紧实,孔隙量减少。白浆层土壤结构呈厚度为2~3mm片状结构,仅有少量水平方向发展的孔隙,无利于土壤排水的纵向孔隙,无作物根系;淀积层土壤呈小核状结构,干缩后沿结构形成裂隙。白浆土的土壤总有效储水孔隙(0.050 0~0.000 2mm)为耕层的16.9%~20.3%。白浆层仅为耕层的67.4%~83.3%,淀积层为耕层的25.6%~54.4%。直径>0.05mm的重力水孔隙耕层在17.8%~24.4%,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的重力水孔隙仅1.3%~1.8%和2.4%~6.4%,表明土壤通透性差。直径<0.000 2mm的无效孔隙,淀积层明显高于耕层和白浆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白浆土的某些物理性质,对自然林下的白浆土和耕地白浆土的土壤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林下荒地白浆土剖面未受到过任何人为扰动,表层土壤中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残留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发达,孔隙量大,土质疏松;表土层向白浆层呈渐进式过渡;而耕地白浆土的表层土壤,由于受机械耕作影响,土层内混有大量白浆层土壤,土壤紧实,孔隙量减少。白浆层土壤结构呈厚度为2~3mm片状结构,仅有少量水平方向发展的孔隙,无利于土壤排水的纵向孔隙,无作物根系;淀积层土壤呈小核状结构,干缩后沿结构形成裂隙。白浆土的土壤总有效储水孔隙(0.0500~0.0002mm)为耕层的16.9%~20.3%。白浆层仅为耕层的67.4%~83.3%,淀积层为耕层的25.6%~54.4%。直径〉0.05mm的重力水孔隙耕层在17.8%~24.4%,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的重力水孔隙仅1.3%~1.8%和2.4%~6.4%,表明土壤通透性差。直径〈0.0002mm的无效孔隙,淀积层明显高于耕层和白浆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白浆土母质是由河湖淤积而成,土壤质地粘重,土壤中铁锰的含量较高。而铁锰含量随着剖面粘重程度的增加亦增加。其中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表层最低,白浆层居中,淀积层最高。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Yi_(游离铁)=0.075+0.365x,r=0.853~(**),n=12。络合态铁随着剖面的加深而含量逐渐降低。络合态铁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Y_(络铁)=158.8+109.2x,n=6,r=0.945~(**)。无定形铁在剖面中的变化,为表层和淀积层高而自浆层低。白浆土中铁向粘粒部分的富集率>1。全锰和活性锰的含量,表层最高,其次是白浆层,淀积层最低,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含量减少。白浆土铁锰在表层的含量较高,活性铁锰的含量也高,在一般生产条件下,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不必再施铁锰肥料。  相似文献   

7.
白浆土、黑土、草甸土土壤颗粒组成及微团聚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管法测定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结果是白浆土普遍存在有粘化层,粘粒的淋淀指数为1.32—3.86,以典型白浆土粘化较重,淋淀指数达2.95~3.86;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淋淀指数为1.32—2.55。草甸土和黑土一般无粘化层。粉粒的淋淀指数,白浆土较小,说明粉粒在白浆层中有积累。土壤中的微团聚体组成变化比较复杂,三种土壤之间无一定规律。总的说来,因受腐殖质的影响,三种土壤表层分散系数较低,一般均小于10%;白浆土的分散系数较大,下部土层达20—37%,说明白浆土的母质有较大的分散性。有些黑土和草甸土分散系数虽大,但粘粒没有发生悬浮迁移,这可能与土壤渗透性弱有关。  相似文献   

8.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白浆土区大豆耕层土壤有机质低,心土层硬度大,生育期内常出现表旱表涝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本研究应用心土混拌技术,并结合大垄密播种技术,形成大豆秸秆还田心土混拌深松技术模式.从而使白浆层和淀积层随机混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壤硬度,提高心土层有机质含量及肥力...  相似文献   

10.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⒈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⒉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浆层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酒精分级沉淀法,按芳构化程度高低将土娄土不同层次胡敏酸分成7个级分,并对各级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耕层土壤胡敏酸以级分4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25.20%;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以级分1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85%左右。和耕层胡敏酸相比,粘化层、淀积层土壤胡敏酸中颗粒大、芳构化度高的组分多。耕层土壤胡敏酸由A、P、Rp3种类型级分构成,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由A、B2种类型级分构成。  相似文献   

12.
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02年采用心土培肥犁进行大田作业处理,将白浆土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混拌,并向混拌层施入改土物料钙肥和磷肥。4年后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心土混层改土区与对照区相比20-35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降低,液气比例有所上升;孔隙度20-50 cm机械处理区平均比对照高5.00%-6.68%,说明机械处理4年后改土效果仍然十分明显。白浆土心土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心土施钙提高土壤pH。连续3年产量调查结果,磷和钙配施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平均增产20.27%。  相似文献   

13.
抚远县应用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良白浆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抚远县地处祖国边陲,白浆土分布面积大,所占耕地比重高。由于白浆层硬度高达20~50kg/cm2,阻碍土壤通气透水,土壤旱涝严重。在深松改土措施上,能够保持白浆土黑土层位置不变,使其下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按适当比例混拌的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可以使心土硬度降低到10~20kg/cm2,硬度降低效果保持5年以上。在国家及省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大面积推广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良白浆土,对于挖掘低产土壤生产潜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61个白浆土剖面,分层次进行酸碱度测定,各层的pH值所测结果为:腐殖质层(A):6.13±0.38;白浆层(E):6.22±0.37;淀积层(Bt):6.07±0.38;过渡层(BC):6.42±0.35。pH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积层pH最低,与交换性阳离子中的铝浓度较高有关。室内试验表明,有机质可使水浸pH降低,使盐浸pH升高,其影响程度又随不同水分状况而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认为,白浆土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母质条件,白浆土母质中的粘粒易于分散,随下行水流发生机械淋溶,使上层粉砂化,下层形成深厚的粘化层。随着植物的生长,有机质的积累,粘粒的机械淋溶受到抑制,而逐步被还原淋溶和络合淋溶所取代,最终使亚表层脱色形成白浆层。白浆土在生产上的障碍因素主要是物理性质不良,由于粘化层的存在,容水量小,怕旱怕涝,调节土壤水分是改良白浆土的关健所在。对于养分问题,通过施肥,易于得到解决。试验证明,白浆层施加黄粘土改变其机械组成,表现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7年系列试验和两年心土混层耕改良白浆土效果试验证明:设计心土混层耕犁的理论依据是保持耕层,改造白浆层。淀积层与白浆层按1∶1或0.5∶1混拌,应用心土混层耕犁的农艺参数为上翻20cm,下混30-40cm。心土混层耕具有持续改土增产效果,粮豆作物第一年增产15.6%,第二年增产11.4%;心土层土壤硬度降低,抗穿透阻力从25kg/cm#+2降到5-10kg/cm#+2,土壤饱和透水系数提高1.7-7.3倍,土壤抗旱涝能力提高。心土混层耕改土经济效益显著,改土效益期内(两年)每台犁可获纯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17.
Lou土不同层次土壤胡敏酸级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酒精分级沉淀法,按芳构化程度高低将Lou土不同层次胡敏酸分成7个级分,并对各级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ou土耕层土壤胡敏酸以级分4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25.20%.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以及分1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85%左右。和耕层胡敏酸相比,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中颗粒大,芳要化度高的组分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三江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化学性质演变特征。[方法]以三江平原地区主要种稻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白浆土为调查对象,采集0~40年不同种稻年限的土壤样本,开展不同种稻年限水田土壤化学性质演变规律的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土壤种稻后,土壤化学性质演变规律存在异同;3类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草甸土心土层和犁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上升,白浆土犁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上升,随种稻年限延长无变化,心土层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下降;草甸黑土心土层和犁底层有机碳含量种稻后无增加趋势;草甸土和草甸黑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总量种稻后在各层均增加,随种稻年限增加有上升趋势,白浆土土壤中还原物质含量在耕层和犁底层随种稻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草甸土种稻后各层土壤Fe~(2+)、Mn~(2+)含量均增加,在种稻10年后向下移动,可达到心土层;草甸黑土种稻后各层土壤Fe~(2+)含量增加,Mn~(2+)仅在耕层有增加趋势;白浆土Fe~(2+)、Mn~(2+)含量在耕层和犁底层增加,在种稻10年后向下移动至犁底层。[结论]3类土壤在种稻过程中已具有向水稻土形成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县落叶松人工纯林落叶病病情与林地土壤关系调查发现:生长在白浆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病情明显重于生长在暗棕壤土类土壤上的落叶松纯林。经两个土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及落叶松根际施肥试验表明:林分病情的轻重与林地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关系不显著,与B层(淀积层)土壤的吸湿水含量、pH值,容重等关系显著,而与A层腐殖质层的关系不显著。确定了林地B层(淀积层)土壤质地粘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及酸性增强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低地草甸土上,改连年平翻为隔年间隔少耕深松,使耕层由14—16厘米加深到25—27厘米,局部打破犁底层,有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加土壤水分垂直渗透量的作用。这为粘重的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上建立稻田高产稳产少耕轮耕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