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鉴于低洼粘朽稻田采用翻(14-16 cm深)-耙-耢耕作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水稻的产量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因此设计了稻田少耕轮耕体系.经过第一、二阶段试验——平翻深松少耕体系,肯定了稻田加深耕层的增产作物及两年的后效.为了降低平翻深松作业次数和成本,设计了旋耕深松-耙茬(或旋耕)一耙茬的三年少耕轮耕体系.经过三年试验,证明这种耕作体系有增产10%以上和降低作业成本52.8%的效果.同时设计和制造了相应的农具—水旱兼用旋耕机.  相似文献   
2.
在低地草甸土上,改连年平翻为隔年间隔少耕深松,使耕层由14—16厘米加深到25—27厘米,局部打破犁底层,有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加土壤水分垂直渗透量的作用。这为粘重的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上建立稻田高产稳产少耕轮耕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主食构成方面需求“大米”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省水稻种植面积仅600万亩左右,扩大水稻生产面积又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因此,陆稻这种古老的作物,在我省旱农地区,特别是低洼地条件下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我院农学系耕作教研室巴恒修副教授,自1959年开始研究试种陆稻,至今已二十  相似文献   
4.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研究,进行了两种耕作方法及其轮耕体系试验。第Ⅰ、Ⅱ报报道了这一体系的设计指导思想及其实测的经济效益和这一耕作体系对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文则重点论述这一耕作体系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深翻深松和浅翻深松将耕作层由16厘米加深到21—29厘米,对水稻地上部及根系有良好的影响,并比对照区分别增产19.6%和11.9%。深翻深松的后效增产14.9%。由此肯定了稻田加深耕作层的必要性。但深翻深松的作业成本高于一般翻地,而且有推迟成熟的趋势。稻田间隔深松的耕作层加深至27厘米。由于它使肥沃土层位置不变,底土在原处熟化和控制适宜的透水性,导致水稻增产显著。其中间隔35厘米深松比翻地增产12.8%,而间隔70厘米深松增产不明显。间隔35厘米深松与耙茬轮耕后增产12.6%,作业成本比翻地降低50%以上。由此肯定了稻田间隔深松的少耕轮耕体系,并为研制水旱兼用的旋耕深松机提供了设计根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