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0和2001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ot2-rep-PCR技术分析了2000及2001年采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单元型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不同的年份及地区间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部分菌株属于相同系谱甚至同一单元型,而JSL17是各稻区均有分布的优势系谱;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寄主品种的菌株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说明寄主品种的遗传背景在病菌进化的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黑龙江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采用Pot2-Rep-PCR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部分稻区49个稻瘟病菌菌株的DNA进行指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稻瘟病菌种群在DNA水平上变异较大,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在20个遗传谱中第2个谱系为优势谱系,包含黑龙江省11个菌株,吉林省9个菌株,其他19个系谱的菌株数为1~10个不等。谱系3菌株既是黑龙江省菌株,又是黑龙江省特有的谱系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稻瘟菌株遗传多样性程度(系谱数/菌株数)黑龙江省(7/23=0.304 3)、吉林省(11/26=0.423 0),吉林省稻瘟病菌的多样性要强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小种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5~1998年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选择适当的病菌和品种互作组合,通过继代接种实验模拟研究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媾和体组成复杂,籼、粳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稻瘟病菌和水稻品种继代互作后不同品种上病菌群体中小种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品种上菌系组成出现了小种优势,不同类型品种上发生的优势小种差异是导致田间病菌群体组成对常变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稻瘟病预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pot2 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455份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扩增条带范围为2~17条,大小在0.4 ~19kb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0.64遗传相似水平上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类型与菌株地理来源、主栽品种(系)具有相关性,而在0.70的遗传相似水平上,籼、粳稻上稻瘟病菌宗谱组成分化更加明显。揭示了云南省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病菌群体结构与水稻品种、地理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9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999年分离自江苏五大稻区代表地通州、高邮、赣榆、宜兴、吴江的 98个稻瘟菌标样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江苏田间自然发生的稻瘟菌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在 5 5 %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将参试菌株划分为 7个遗传系谱 ,各地区所含遗传系谱的数量和谱系分布均不相同 ,其中赣榆地区稻瘟菌遗传多样性较为复杂 ,而宜兴地区最为简单 ,仅含 2个系谱 ;采自不同地区或相邻地区不同田块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瘟菌同样存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亚洲5国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ep PCR分析中国南方稻区及与中国相邻的4个亚洲国家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的遗传多样性,试图探明影响稻瘟病菌系统进化的相关因素,揭示不同地域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变异的内在原因。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中国菌株:江苏8个,其它省33个,由南方稻区的1000个菌株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不同角度和手段来了解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特征 ,笔者利用一种新型的PCR标记SRAP(se quence 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对广东省 2 0 0 0和 2 0 0 1年度 5个地点的稻瘟病菌亚群体组成的试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描述 ;进而计算各个亚群体的宗谱频率和特异性宗谱频率 ,对各个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稻作区层面来看 ,本试验群体的遗传结构呈现南北分离、中间交汇的区域性特征 ;粤北稻区的遗传特异性明显地高于粤中稻区和粤南稻区。从供试地点层面来看 ,5个供试亚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即便是同为粤北稻区的乳源县和仁化县、以及粤南稻区的信宜县和廉江县 ,亚群体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年份层面看 ,2个年度供试亚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极为相似。从生长季层面来看 ,2个生长季节供试亚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也较相似。试验结果表明 ,以较小地理范围选择和构成的试验群体 ,是从不同角度深入地了解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研发新型农用杀菌剂的活性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26.36、8.27mg·L~(-1),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0.17、222.93 mg·L~(-1)。此外,盆栽试验发现,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6.72%;而在水稻破口前7d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08%。  相似文献   

9.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使稻瘟病菌遗传规律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其遗传图谱并克隆了数种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同时利用重复DNA序列从分子水平上对病菌的群体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组成与水稻品种布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来自贵州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0.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同时,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各地区水稻品种的布局有极大的相关性.以杂交稻为主栽品种的几个地区,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相对单一,且多为优势宗谱GZL17;以地方品种或粳稻为主栽品种的地区,如六盘水和毕节,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较为分散,各个宗谱所占的比例相对均匀,没有优势或次优势宗谱,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可促使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背景趋于一致,增加稻瘟病的成灾风险.  相似文献   

12.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among isolates of different races in Magnaporthe grisea collectedfrom Jiangsu Province and asexual recombination among compatible isolates by anastomosis were tested.Twenty isolates involving seven races from diseased rice plants were paired on polished rice rose bengal mediumand incubated at 25℃ in darkness for 18 days. Among 173 pairings tested, solid hyphai fusion lines formed byanastomosis between 124 pairings, indicated that these isolates were vegetativ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st M. grisea isolates were vegetative compatible. Furthermore, 17 vegetative com-patible pairings between monoconidial isolates with MBCsIPTr marker and isolates with MBCrIPTs markerwere selected to detect the asexual recombination between the compatible isolates of different races. The asexu-al recombinants with MBCrIPTr marker were detected in single hyphal fragment progenies in thirteen of theseventeen pairings. The percentage of recombinants was about 0.6 - 11.3%. Results showed that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was prevailing among isolates of M. grisea in Jiangsu Province in vitro. Thes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asexual recombina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M. grisea to maintain genetic diversity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黑龙江省主要稻区的稻瘟病菌与水稻主栽品种互作关系,采用水稻苗期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7个水稻主要种植区的55个稻瘟病菌菌株对20个黑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的致病力及品种的抗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现象,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供试品种的致病力有差异.齐齐哈尔和...  相似文献   

14.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套具有不同致病性的22个鉴别菌株,对我省115个水稻主栽品种采用叶片离体接种法鉴定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98.26%的水稻品种均能够被稻瘟菌侵染,只是有的品种被多个稻瘟菌菌株侵染,而有的是被一个或者几个稻瘟菌菌株侵染;仅有2个品种未被侵染,占整个参试品种的1.74%。22个菌株的致病能力大多控制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17.
重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3个重庆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7,L9,L12为优势谱系。重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原寄主品种和地理分布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