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为筛选用于草莓炭疽病绿色防控的高效生防菌提供资源及应用技术。采用平皿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和盆栽灌根法测定了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效及其对草莓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菌LC0220具有较强的竞争、抗生和重寄生作用,菌株GYSW-6m1能迅速占领营养空间,对峙培养3、5和7 d对病菌LC0220抑制率分别为68.06%、71.03%和79.03%,病菌LC0220在含有菌株GYSW-6m1发酵代谢产物平板上培养3、5和7 d抑菌率分别为79.18%、75.81%和76.13%,菌株GYSW-6m1挥发代谢物对病菌LC0220菌丝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菌株GYSW-6m1菌丝可通过接触、缠绕和穿透病菌LC0220的菌丝并引起菌丝消解断裂。菌株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盆栽防治效果,处理LC0220+GYSW-6m1防效最显著,防效高达87.23%,处理GYSW-6m1(3 d)+LC0220和LC0220(3 d)+GYSW-6m1防效分别为52.72%和44.76%。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株高、根长、植株总鲜重和植株总干重均显著增加,促生率分别为7.96%、10.42%、22.54%和34.21%。棘孢木霉GYSW-6m1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资源用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部分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灌根法对34个辣椒区试品种进行了疫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34个辣椒平中,高抗1个,抗性品种11个,中抗品种15个,感病品种7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2.94%、32.35%、44.12%和20.59%。黄平线椒、贵椒1号、绥阳小米辣、贵椒3号、独山皱椒3号、H29、1001、137、87-2-3、党武辣椒、绥阳锥椒2号、独山线椒等辣椒品种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快速评价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对照(清水)3个处理对马铃薯叶片上病斑扩展距离和霉层产生情况进行了试验,且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处理病斑扩展距离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6、18和17个病斑;药后1 d不同处理病斑扩展距离开始有差异,药后2 d两药剂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后3 d不同处理之间病斑扩展距离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病斑上霉层产生情况也有显著的差异;此结果与第2次药后7 d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差异一致.该方法可作为快速评价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室内测定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为0.4549mg/L,亚致死剂量(EC95)为1.6425mg/L,喷雾800倍液和10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0.66%和75.32%,对马铃薯喷雾600倍液和500倍液,药后3d、7d和14d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组成与水稻品种布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来自贵州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0.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同时,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各地区水稻品种的布局有极大的相关性.以杂交稻为主栽品种的几个地区,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相对单一,且多为优势宗谱GZL17;以地方品种或粳稻为主栽品种的地区,如六盘水和毕节,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较为分散,各个宗谱所占的比例相对均匀,没有优势或次优势宗谱,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可促使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背景趋于一致,增加稻瘟病的成灾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8.
利用Rep-PCR分子指纹对2003~2004年采自贵州7个地区22个县(市)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在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从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分布来看,时空特性表现较为明显。在空间上,各地区既有相同的优势单元型和优势宗谱,又有自己的特异性单元型与宗谱,且各地区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该地区的水稻品种布局相关;在时间上,不同年度的稻瘟病菌在遗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各年度的特异性宗谱因当年水稻品种的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方式控制稻瘟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4个当地主栽杂交稻品种与1个优质感病糯稻品种配置4个组合进行混合间栽组合控制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混合间栽对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间栽区各品种的平均叶瘟和穗瘟发病率均比净栽区低,尤其对优质易感病糯稻品种,穗瘟相对防治效果达到46.90%~77.36%。混合间栽较之净栽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可达675.0~921.3 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贵州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黔东南和黔南8个地区114个水稻纹枯病菌AG1-1A融合群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4个菌株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03 6~0.421 6μg/mL,平均EC50值为0.0655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但其主峰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