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鉴于国内至今尚无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标准的现状,本文分别研究了接种时间、接种强度与水稻接种苗龄3因素对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适合抗性鉴定方法应为:接种时间48~72 h, 接种强度2~6头/株和水稻接种龄期0.5~1.5叶龄。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制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的江苏省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离体接种鉴定和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品种专化性致病型(即生理小种)严重分化,给抗病育种及病害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研究其生理小种变化是目前发展所必需。本试验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掌握了产孢的技术、水稻离体培养和接种技术、菌株诱变的条件以及获得致病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3.
2002年江苏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引发的水稻稻瘟病是目前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存在着品种专化性和致病性的分化.一些抗病品种推广3~5年后即丧失抗病性,给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良种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由于稻瘟病菌的多样性及易变性直接导致了品种的抗病性丧失,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组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单头灰飞虱中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简单快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种从介体灰飞虱中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直接捕获RT-PCR经简单的样品处理后可以从单头虫粗提液的10^-3中检测到病毒,并具有快速、简单优点;单头灰飞虱样品汁液点膜或虫体直接积压在膜上杂交检测具有简单、经济和快速的特点,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的测报。研究中60%-70%杂交检测阳性的介体生物学接种结果为阴性,反映了介体灰飞虱带毒率与传毒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藻类、植物以及动物源的天然代谢化合物在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中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离体接种鉴定和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瘟病菌品种专化性致病型(即生理小种)严重分化,给抗病育种及病害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研究其生理小种变化是目前发展所必需,本试验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掌握了产孢的技术,水稻离体培养和接种技术,菌株诱变的条件以及获得致病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传毒介体、病害流行以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7-2008年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致病性测定及Pot2-rep-PCR技术对2007、2008年采集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的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这2年的菌株被划分为10个小种和14个系谱,其中ZG1为优势小种,JSL5为优势系谱,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与1999 - 2002年的群体结构比较时发现,群体结构趋于简单;对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水稻条纹病毒(RSV)在水稻和玉米上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的原因,从一个侧面了解RSV流行本质,2004年在洪泽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黄盘诱集、盘扑、盘刮、肉眼计数等方法比较武育粳3号和掖单13上灰飞虱侵入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均只有一个成虫侵入高峰,单位面积迁入虫量前者是后者的3.6倍,单株平均虫量相近。Dot-ELISA法测定灰飞虱带毒率为40%,成虫迁移扩散高峰期22d内两者接毒量约为每天百株137头带毒虫。武育粳3号有二代若虫发生,掖单13则无。逐日调查发病进程,结果显示水稻发病率为60%,玉米为0。室内抗性鉴定,掖单13对RSV的抗性比武育粳3号高4个级别。综合以上结果,寄主品种抗性决定了RSV在水稻和玉米上流行状况,二代若虫重复侵染是RSV在水稻上重发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