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使稻瘟病菌遗传规律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其遗传图谱并克隆了数种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同时利用重复DNA序列从分子水平上对病菌的群体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由异宗配合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Pyricularia grisea Sacc.]引起的稻瘟病,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水稻种植区限制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抗病品种在推广3~5a后,其抗性往往很快“丧失”,而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推广过程中对目标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把握不准确,是抗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概况,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进展 ,包括生理小种的鉴别、命名及演变 ,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原因及遗传、菌株的多样性以及病菌侵染与为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两个田间水稻稻瘟病菌菌株杂交后代在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结果。100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共出现54种致病类型,在不同的品种上分别出现1:1,1:3,3:1,7:9和9:7的无毒性/毒性分离,表明性试菌朱对不同品种的无菌性/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品种新2种和露明的无毒性/毒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对品种藤坂5号、K60和K59的无毒性/毒性是由2个基因控制的,对品种爱知旭和草笛的无毒性/毒性是由4个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谱系划分、遗传变异以及通过水稻品种间与品种内的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云南原有稳定粳稻、籼稻及日本鉴别菌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方向复杂,但也有稳定的菌株存在,日本菌、云南籼稻菌和粳稻菌之间的致病性变也存在一定差异,提出了鉴别品种与菌株致病性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稻瘟病菌(Pyriculoria oryzae Cav.)非致病性菌系89-44-1和致病性菌系89-10-3,89-7-3,89-42-3和89-12-1的培养过滤液对寄主作毒力测定,研究了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害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瘟病菌粗毒素为致病性因素,在病菌侵入寄主体内时起作用。不同菌系对寄主植物的毒力存在差异,金属元素Zn、Mn、Fe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28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至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以 OPG、 OPH、 OPK等 3个系列 6 0个引物对福建稻瘟菌进行了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分析 .6 0个引物中有 2 1个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表明福建省稻瘟菌群体有丰富的 RAPD多态性 ,可为该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 .对 RAPD条带多样性分析发现龙岩江山病圃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简单 ,有明显优势种群 ,可能影响其抗瘟评定的代表性 ,说明多点进行品种抗性鉴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引致天优998抗性丧失的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自雷州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天优998穗颈瘟标样进行了病菌单孢分离,获得11个来自不同地点的分离物,并利用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单孢分离菌株均属于ZB3小种。选取TY1、TY4、TY2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试的44个品种(组合)中,对测试菌表现高感的有天优998、博优998、博优903等11个品种组合;表现中感的有Ⅱ优3550、汕优3550、K优451、金优253、两优326、特籼占13、野丝占等7个品种组合;对测试病菌表现抗性反应的有优优122、龙优665、汕优46、粤杂763、粳籼89、粤香占、丰丝占、白香占等26个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研究结果还表明稻瘟菌育性与其致病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5-2000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动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1995-2000年从福建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的204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25个生理小种.1995-1999年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B13为优势小种;2000年,ZC群出现频率高于ZB群,成为优势小种群,ZC13成为优势小种.最后简要讨论了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及鉴别品种的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福伊A、谷丰A和全丰A等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选育系谱中的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全丰B为母本,以CO39为轮回亲本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LTH)为父本,组配了包括亲本(P)、F1、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以3个稻瘟病菌系进行苗期室内喷雾接菌鉴定,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系谱中的5个供试...  相似文献   

17.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SSR)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介绍了SSR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了阐述,为揭示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20.
544份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