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霍山冬青、大叶冬青、五棱苦丁茶、华中枸骨、枸骨;新干燥的成熟叶样品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绿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在野生的苦丁茶冬青叶片不同发育阶段中,一般是以老叶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高;野生苦丁茶冬青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要高于栽培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6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多糖、黄酮甙、生物碱和少量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嫩芽中芦丁含量最高为0.84mg/g,槲皮索没有检出。结合苦丁茶外形、品质和后续的加工和销售,建议苦丁茶最佳采摘标准为嫩叶和新生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4.
国际声誉日高的苦丁茶青石苦丁茶的别名很多,又叫富丁茶、苦灯茶、万承茶、臬卢菜、盖寿菜等,系冬青科冬青属植物的叶片和常见的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大叶冬青不是同一个种。苦丁茶叶片中富含咖啡碱、多酚类等一般茶叶中的成份,而且还有δ-香脂醇、β-香脂醇、满公类醇、...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鲜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植物春叶的嫩叶和老叶为原料,采用锅炒杀青、锅炒加盐杀青、蒸青3种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分析了各处理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叶处理浸提液与老叶处理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种类不同,老叶蒸青浸提液中含有嫩叶蒸青浸提液中没有的成分F,嫩叶处理浸提液各化学成分含量高于老叶处理;蒸青处理、锅炒加盐杀青处理对改善苦丁茶浸提液的苦味、亮度、色泽和提高水浸出物、各化学成分的浸出量有利;锅炒杀青处理(尤其是老叶锅炒杀青处理)能够促进物质的转化,形成新的物质;物质C是苦丁茶的主要成分之一,推测可能是一种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叶为材料,采取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高盐低pH法、PVP法4种方法提取了枸骨叶基因组DNA,并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测定仪检测DNA质量和纯度,对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枸骨叶DNA得率较高,质量较好,是枸骨叶片DNA提取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贵州苦丁茶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贵州苦丁茶主要成份为可溶性糖(10.57%)、多酚类物质(8.8%)、脂肪(6.34%)以及蛋白质(0.57%)、氨基酸等。从中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组份、其含量和组成与大叶冬青苦丁茶完全不同。贵州苦丁茶叶黄酮、γ-氨基酸和硒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极低,仅0.087%,是一种具特殊保健价值的饮料植物。  相似文献   

10.
脱蛋白工艺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玲  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02-6302,6334
采用乙醇对苦丁茶冬青叶进行脱脂,水提醇沉方法得到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采用Sevag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了除蛋白次数对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3次以后再继续脱蛋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 绿色紧实,味苦回甘, 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 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 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真正苦丁茶 。表3 参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苦丁茶冬青多糖醇沉规律及产物理化性质。通过热水浸提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乙醇终浓度为20%、40%、60%和80%的4种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即ICP-1、ICP-2、ICP-3和ICP-4。比色法检测各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各组分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ICP-1、ICP-2、ICP-3和ICP-4总糖含量分别为19.21%、34.91%、37.70%和30.2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04%、44.90%、24.20%和5.84%;凝胶渗透色谱图表明:ICP-2和ICP-3为高纯度均一组分,分子量为440.440与348.279 ku;4种多糖组分在280 nm处均有吸收峰,说明均为糖蛋白质化合物。红外结果显示,各组分均为吡喃糖环构型。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可用于分级纯化制备组分均一、纯度较高的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3.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加=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苦丁茶冬青的经济价值及其抗炭疽病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对苦丁茶抗炭疽病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苦丁茶冬青炭疽病抗性基因成功进行SCAR标记所必须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此项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并就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的抗炭疽病育种工作的创新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吕平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38-16840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和31.25mg/ml。[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 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s浓度为200μmol·L-1。最佳的RAPD-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12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然后通过RAPD技术筛选了91条随机引物,共计有24条引物能在雌/雄DNA/样品池间显示多态性,其中引物S164和S191分别扩增得到2个雄性特异标记S164—900和S191—800。经多次重复实验,RAPD标记均能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出现,故此标记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性别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氮对青钱柳生长和三萜类积累的影响,为规范青钱柳药用人工林的栽培和提高药用植物单位面积的三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共设置5个不同的施氮水平,包括:N1(0 g/株)、N2(1 g/株)、N3(3.4 g/株)、N4(6 g/株)和N5(10 g/株)。分别于5—8月的每月中下旬测定其苗高、地径、生物量,总三萜以及主要的3个三萜单体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1)青钱柳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在N4处理中获得,与对照N1相比,分别增加103.90%和57.58%;植株根系、茎杆、叶片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其中最大总生物量积累在N4处理中获得,达到7.24 g。(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叶片中N含量出现线性增加(根系和茎杆较稳定),而C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叶片中的C/N从20.42%线性下降到12.19%。(3)叶片是三萜积累的主要部位,叶片中阿江榄仁酸、青钱柳酸B、青钱柳甙Ⅰ及总三萜积累在各处理间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均在相对低N条件下(N2)获得峰值,分别为2.45、0.73、0.44 、22.95 mg/g。另外,所检测的3个三萜单体中,含量最高的为阿江榄仁酸(0.73 mg/g,干质量),其后依次为青钱柳酸B(0.23 mg/g,干质量)和青钱柳甙I(0.12 mg/g,干质量)。(4)施氮显著影响了青钱柳中总三萜和三萜单体的单株产量,其中总三萜、阿江榄仁酸的单株产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5.21 ~ 279.45 mg/株、4.64 ~ 17.21 mg/株,均在相对低N条件下(N3)获得最高;总三萜和3个三萜单体的最低产量在N1或N5处理获得。结论施氮量在中等偏高水平时可以促进青钱柳幼苗的生长,而中等偏低的施氮量则能促进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光质作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中国特有的药用及食用多功能植物,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三萜)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和改善作用。通过开展光质处理对不同家系青钱柳生物量及叶三萜类物质积累影响的研究,可为青钱柳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及保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材料,选择4个家系(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广西金钟山6号、广西金钟山7号)和设置4个不同光质(白光、蓝光、绿光和红光),测定不同处理对青钱柳苗期生物量、叶三萜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单株产量的影响。  结果  光质和遗传因子对青钱柳生物量、叶三萜质量分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白光处理,其他光质处理显著( P<0.05)降低了青钱柳的总生物量积累,但安吉1号家系的蓝光与白光处理差异不显著( P>0.05)。青钱柳叶总三萜质量分数在安吉1号和沐川31号家系的白光处理下最多,蓝光次之;红光处理显著( P<0.05)增加了青钱柳叶特有三萜单体的质量分数。白光处理下叶生物量积累高的青钱柳植株积累了更多的三萜类化合物,蓝光和绿光处理下较低。  结论  适当的光质处理可作为提高药用植物目标化合物(如三萜类物质)含量的一种控制措施。图1表8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