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明益生菌能否增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局部黏膜组织的免疫效果,雏鸡分别于ND疫苗免疫后第0,7,14,21天及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攻击7d后或死亡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派伊尔结的IgA,IgM,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益生菌协同ND疫苗组雏鸡局部黏膜的IgA,IgM,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分别在免疫后7d明显高于N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P<0.05);NDV攻击后,益生菌ND疫苗免疫雏鸡的局部黏膜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益生菌是疫苗的理想佐剂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2周龄健康雏鸡 ,剂量是 2头份 /只 ,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对免疫应激后第 1、 3、 5、 1 0、 1 5、 2 0d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活性B淋巴细胞和IgG、IgM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 :(a)与对照组相比 ,各器官中浆细胞、巨噬细胞 (MΦ)、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而且脾脏、盲肠扁桃体中的淋巴小结数增多。 (b)各免疫器官中活性B淋巴细胞在第 5天开始显著增多 ,并且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c)各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在应激第 1 5天达到高峰 ,呈持续增长趋势 ;IgM抗体生成细胞法氏囊在第 5天 ,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这表明在本试验的免疫应激条件下体液免疫功能未被抑制。  相似文献   

3.
 雏鸡 1日龄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 (CAV) ,于 8日龄接种 L asota疫苗 ,免疫后 2 8d进行新城疫强毒 (v NDV)攻击 ,以同龄未感染 CAV和用 L asota疫苗免疫并经 v NDV攻毒雏鸡为对照 ,检测其免疫保护效应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及 T细胞增殖反应 ,法氏囊和脾脏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含量 ,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等。结果表明 ,CAV人工感染并用新城疫 (ND)疫苗免疫雏鸡经 v NDV攻击后的免疫保护率为 6 0 % ,对照组雏鸡 v NDV攻击后免疫保护率为 10 0 %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和 T细胞增殖反应、法氏囊和脾脏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 Ig G、Ig M、Ig A含量及 HI抗体滴度 ,均较对照组雏鸡显著降低。说明感染鸡贫血病毒雏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及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对异种抗原——小鼠红细胞(MRBC)和新城疫(ND)疫苗在外周血液的免疫应答反应。检测指标有IgG,IgM 和γ—球蛋白含量;血凝抗体滴度以及 T 细胞、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ND 疫苗后,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B 细胞、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1日龄和4周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MRBC 后血凝抗体滴度,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也均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对 ND 疫苗和 MRBC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人工感染葡萄球菌后鸡血液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周龄健康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5只)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5×10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对照组(15只)经关节腔注射PBS。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外周血内细菌、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及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后均发展为典型的关节炎症状。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的死亡率为51.11%,对照组表现正常。接种后1-5 d外周血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升高。试验组鸡接种后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升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WBC总数的差异水平在第1、5、7、21、28 d极显著(P<0.01)。异嗜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在接种后1周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在第3 d上升至1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在接种后第3、5、7 d的转化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第7 d达到峰值70.30%。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在整个试验期内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雏鸡分别于新城疫(ND)疫苗免疫后第0、7、14、21天,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IgA、IgG、IgM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观察益生菌能否增强ND疫苗的局部黏膜体液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益生菌协同ND疫苗组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体液IgA、IgG、IgM相对含量分别在免疫后14 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疫苗单独免疫组雏鸡(P<0.05).可见,益生菌能够提高ND疫苗的局部黏膜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从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8分子协同新城疫 疫苗 ,免疫 18日龄尼克红公鸡 ,以β-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并在免疫后 39d用 F4 8E9强毒株攻毒。结果表明 ,CD58能促进 ND抗体的提前产生 ,使应答负期明显缩短 ,并且试验组 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或 P<0 .0 1)。攻毒后 7d内 ,试验组鸡死亡率为 16 .7% ,对照组为 5 3.3%。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禽流感灭活抗原(H5N2)中添加黏膜免疫佐剂CpG(CpG佐剂组)和重组IL-2(IL佐剂组),经过鼻腔免疫鸡群后研究呼吸道各段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在鼻腔免疫后第3周和第5周CpG佐剂组肺单位视野中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P<0.05),CpG佐剂组和IL佐剂组肺和气管、气管叉单位视野中IgG分泌细胞面积和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后第5周和第7周CpG佐剂组气管和气管叉单位视野中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第7周2个试验组气管叉中IgG分泌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单独应用禽流感灭活抗原在鼻腔免疫后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面积和IgG分泌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鼻腔免疫添加了佐剂的禽流感(H5N2)灭活抗原能够增加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面积和IgG分泌细胞数量,提高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禽流感灭活抗原(H5N2)中添加黏膜免疫佐剂CpG(CpG佐剂组)和重组IL-2(IL佐剂组),经过鼻腔免疫鸡群后研究呼吸道各段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在鼻腔免疫后第3周和第5周CpG佐剂组肺单位视野中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P<0.05),CpG佐剂组和IL佐剂组肺和气管、气管叉单位视野中IgG分泌细胞面积和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后第5周和第7周CpG佐剂组气管和气管叉单位视野中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第7周2个试验组气管叉中IgG分泌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单独应用禽流感灭活抗原在鼻腔免疫后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面积和IgG分泌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鼻腔免疫添加了佐剂的禽流感(H5N2)灭活抗原能够增加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面积和IgG分泌细胞数量,提高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定乳糖对不同阶段仔猪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将6窝58头1日龄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到2个处理组,组问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猪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2个乳糖添加水平,从第7日龄起对供试猪进行补料,第22日龄早晨断奶,试验期共54d,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近。试验结果表明:在7~21日龄阶段,2.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4.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22—40日龄阶段,4%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其蛋白质、纤维、铜和锌的采食量均分别极显著(P〈0.01)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钙、总磷和铁的采食量分别显著(P〈0.05)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在41~60日龄阶段,3%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而只有铜和锌的采食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1%乳糖组仔猪,其余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选择24头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配对,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头.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从产前21 d开始在日粮中添加20 g·d-1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产后添加量根据配方设定为30 g·d-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提高了6.83 kg(P0.05),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升高了0.14个百分点(P0.05),体细胞数下降了26.80万个·m L-1(P0.01).产前14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和尿素氮浓度升高,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降低(P0.05);产后14 d时,试验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产后70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浓度也降低(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HMBi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促进机体的脂代谢;同时提高牛奶的乳蛋白含量,有效降低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13.
曹旭敏  卢福山  侯生珍  张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59-1460,1462
[目的]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中草药添加剂的利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试验I组(对照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和试验IV组4个组。在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第7、第14和第21天分别采取血液进行抗氧化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试验IV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酶(GSH-Px)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高于其他试验组,尤其在第7天时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且GSH-Px活性随日龄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丙二醛(MDA)含量,在第7和第14天时,试验Ⅳ组低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第21天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试验IV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并随着日龄增加,各组的N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中草药添加剂能提高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益生菌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肠道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1日龄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益生菌低剂量组和益生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低剂量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109 cfu,益生菌高剂量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2×109 cfu。第21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鸡放血致死,并立即采集样本,进行ELISA、免疫组化、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在第21天,益生菌低剂量组和益生菌高剂量组鸡的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和12% (P<0.05),血清IgG含量分别升高28%和40% (P<0.01),血清IgM含量分别升高44%和58% (P<0.01)。益生菌低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33%和28%,AP-1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升高106%和67% (P<0.01);益生菌高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106%和69%,AP-1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163%和98% (P<0.01)。结论 饲喂益生菌可降低肉仔鸡料肉比,提高血清中IgG、IgM的含量,并且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通路蛋白表达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细胞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对鸡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分别用含0%、2.5%、5%和10%胎牛血清(FBS)的细胞培养液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检测细胞活性;选择适宜的FBS浓度,并测定了该浓度条件下鸡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含2.5%和5%FBS的培养基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第4天细胞贴壁率达最高,分别为84%和80.33%,显著地高于无血清和10%FBS组(P<0.01/0.05),第7天仍均维持在76%以上,两者间除了第2天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用含2.5%FBS的细胞培养基进行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第2~3天为适应阶段,第3~5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5~9天细胞进入减速期,第10~11天再次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1天以后细胞进入衰退期,整个过程持续14 d左右。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培养的血清浓度以2.5%FBS为宜。  相似文献   

16.
间歇光照对肉仔鸡免疫器官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间歇光照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的240羽AA+肉仔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光照1组(L1)和光照2组(L2),于7~30 d期间对3个试验组分别采取24L∶0D、22L∶2D和20L∶4D的间歇光照措施,30 d后均恢复为连续光照,并于14、21、28、35、42 d观测各试验组肉仔鸡血液中免疫参数的变化,于14、28、35、42 d测定各组的免疫器官指数。[结果]在14~42 d观测期间,间歇光照L1和L2组可提高肉仔鸡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脾脏和法氏囊指数,但仅L2组的白蛋白于21和35 d极显著高于C组(P〈0.01),其余各指标值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L1和L2组的球蛋白值和ND效价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22L∶2D和20L∶4D的间歇光照措施对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老七  聂芙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22-2624,2626
将24头21日龄仔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4头(28日龄不断奶),分别于21、27、30、33、36、42、49日龄屠宰,每次宰杀2头,公母各1;试验组10头(28日龄开始断奶),分别于30、33、36、42、49日龄屠宰,每次宰杀2头,公母各1.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①仔猪在断奶后第2、5、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下降4.6%(P>0.05)、27.0%(P<0.05)和22.0%(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则分别上升10.3%(P>0.05)、50.0%(P<0.05)和28.9%(P>0.05);N/L值分别升高23.4%(P>0.05)、85.7%(P<0.01)和58.1%(P<0.05).②仔猪断奶后第2、5天,血清γ-球蛋白含量分别下降7.9%(P>0.05)、4.8%(P>0.05);在断奶后第8、14、21天分别增加2.9%(P>0.05)、27.2%(P<0.01)和18.2%(P<0.05).③在免疫后第7天,仔猪血清SRBC抗体效价低1.61个滴度(P<0.05);免疫后第14天,低0.5个滴度.④在断奶后第2、5、8、14、21天仔猪胸腺相对重量(脏器重/体重)分别下降54.6%(P<0.05)、47.6%(P<0.01)、48.3%(P<0.05)、39.8%(P>0.05)和38.8%(P>0.05);脾脏相对重量分别下降20.4%(P>0.05)、34.1%(P<0.05)、34.4%(P<0.05)、42.3%(P<0.05)和32.1%(P>0.05);肾上腺相对重量在断奶后第2、5、8天分别升高41.0%(P<0.01)、28.2%(P<0.05)和13.2%(P>0.05).⑤组织学观察表明,试验组仔猪肾上腺皮质部肥大,整个皮质区有大量被染成空泡的脂肪微粒;同时大量红细胞散布于皮质区的束状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