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内陆水域渔业污染事故调查监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持续时间短、污染源复杂、隐秘的特点,加上生产者报案不及时、缺乏经验等诸多因素,增加了调查监测的难度。因此,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不仅要进行理化指标监测,同时还要结合生物学、毒理学分析,才能作出科学、合理、准确、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渔业船舶海损事故处理中渔船的检验鉴定工作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要本着对检验鉴定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仔细的对船舶进行检验,要充分分析事故原因,给予正确的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3.
渔业船舶海损事故处理中渔船的检验鉴定工作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要本着对检验鉴定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仔细的对船舶进行检验,要充分分析事故原因,给予正确的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业水污染事故是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类型。对水污染造成农业污染事故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不同类型农业水污染事故的影响因素,剖析了水污染造成农业污染事故的特征,为快速、科学诊断和判定此类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渔业船舶历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做了分析,并从中引述了海上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减少和避免海上事故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海上油运的迅速发展将导致船舶溢油事故风险逐年增大,科学的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作为船舶溢油事故防控工作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我国以往船舶溢油事故的综合分析,借助国内外溢油事故数据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舟山港的溢油事故发生概率和溢油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将为船舶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类型可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4项工程.地貌类型是影响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各分项工程的投资比例.本研究以保定地区为例,通过对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区实施的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分析,探求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及其分项工程投资比例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洋性渔业是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捕捞渔业资源的海洋渔业,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海洋产业,其发展与资源、渔场、国内外渔业立法和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紧密联系。在我国过洋性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入渔国家的渔业资源衰退、政局不稳等因素关系到远洋渔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过洋性渔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投资,而对风险的评价是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分析过洋性渔业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风险与预警评价的理论,提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初步构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风险因素识别、指标分级2个方面的内容,选取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我国过洋性渔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远洋渔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东北输油管网泄漏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悟忠  郭庆茹  宫明 《油气储运》2001,20(12):37-39
分析了东北输油管网30多年来各类泄漏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了按泄漏事故划分泄漏类型的观点。根据泄漏事故随时间变化的走势曲线,将管道整个服役期分为初生期、前亚稳定期、稳定期、后亚稳定期和衰老期。预计今后十年东北输油管网因腐蚀与外力因素引起的泄漏事故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事故树分析(FTA)引入到海上交通事故研究中,以船舶碰撞事故为例,根据影响碰撞事故的各个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建立事故树,并对该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求出了各因素的重要度系数及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并且提出了控制船舶碰撞事故的措施,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再次发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故的因果关系,便于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便于制定出防控事故的主要措施,在海上交通事故控制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时空变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南极磷虾渔业行为及渔场变动信息可为模拟渔业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基于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利用渔场重心指标,分析了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变动及渔船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从作业网次上来讲,2009/2010-2011/2012渔季期间,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由48.1小区转向48.2小区,但产量变化却呈相反的趋势。尽管作业位置分布于6个精细管理单元中,但旬别渔场重心集中在4个精细管理单元中(APDPW,APDPE,APBSE和SOW)。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选择不仅受到本地磷虾丰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预定的决策,渔船条件及市场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洋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2日舟山沿岸渔场的韩国籍现代独立轮发生溢油事故,根据溢油区域的油类、天然渔业资源的现状监测结果,溢油油品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提出海洋溢油污染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的指标和方法。从生物资源增殖的角度,评估渔业资源恢复所需的费用。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溢油事故海域表层水体中油类含量分布范围为0.365-984.400 mg·L^-1,平均含量151.478mg·L^-1,该油品对海蜇水螅体的24h-LC50值为3.5 mg·L^-1,对牙鲆仔鱼的24h-LC50值为2.0mg·L^-1。溢油扩散范围达300 km^2(≥0.3 mg·L^-1)以上,其中造成天然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影响的海域范围达100 km^2(≥5.0 mg·L^-1)以上。该油污染事故造成鱼卵和仔鱼的总损失量分别为6.7×10^7个和1.17×20^9尾,鱼、虾和蟹类幼体总损失量分别为515354102尾、2386250520尾和56801322尾,潮间带底栖动物总损失量为81622968个。该溢油事故海域的渔业资源恢复所需总费用估算为2 569万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我国渔业船舶技术法规体系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渔业船舶法规技术体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渔业船舶技术法规体系不健全,现有法规与渔业发展实际状况偏差较大。二是渔业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条款执行关系模糊。三是渔业船舶技术研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表明:(1)应完善顶层设计,在渔船检验领域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渔船检验体制;(2)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吸纳技术创新,提高指标参数的先进性和国际化水准;(3)应创新管理和组织制度,规范采标、制标流程,避免盲目采标和制标;(4)政府应加大政策与法规等制度的研究性投入,为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建设储备知识要素,为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水产品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99~2006年的水产品产量及其相关数据,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得出的福建省水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产养殖面积和渔业劳动力人口,与机动渔船年末拥有量关系不大,并且渔业劳动力人口对于水产品产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5.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东海是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最早的海域之一,首先梳理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的完善历程,分析了东海区伏季休渔实施效果与特征,指出其中渔业资源的“暂养”功能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是该制度最为显著的特点;然后探讨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趋势,并结合现行东海伏季休渔制度,提出了严格执行“双控”制度、建立渔具准入制度、建立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渔船实时监控系统、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建立渔业科学专家委员会制度等建议,以期实现东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2013年在南沙海域4个航次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鸢乌贼的资源生物量为渔场指标,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主要集中于南沙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夏季和秋季主要分布于南沙南部海域,冬季主要分布于南沙中南部海域;各环境因子中SSH与SSS对渔场有显著影响,SST和Chl.a影响不显著;影响渔场的主要因子有SSH、SSS、经度(LON)和纬度(LAT),并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建立渔场与影响因子的最优关系模型,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54.7%,进入最优模型的4个因子中,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南海鸢乌贼渔场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与海流洋流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进行评估,查阅文献收集伏季休渔秩序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筛选出符合南海伏季休渔秩序影响因素的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实例验证,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利用德尔菲法从收集的33评价指标中共筛选出28个符合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评价标准;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得出一级指标权重中伏休相关人员(A1)(0.345)和伏休设施建设(A3)(0.370)所占权重较大,二级指标中执法设施(B6)(0.200)和渔民(B1)(0.193)所占权重较大。三级指标中执法经费(C16)(0.100)、执法装备(C17)(0.100)、 休渔期的补贴(C3)(0.087)、涉渔“三无船舶(C26)(0.072)及越南渔船的侵渔(0.052)所占比重较大;实例验证得出渔政执法经费、执法装备对目前南海伏休秩序具有关键性影响;渔民的休渔期补贴、涉渔“三无船舶”及越南渔船的侵渔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评价指标对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的影响程度,可为规范我国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采用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CCAMLR数据库等多源数据,分析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全产业链条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自2009/2010年渔季以来,连续投入渔船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生产;2)在南极磷虾油研发环节申请6项发明专利,储备了产业开发核心技术;3)开发10余种南极磷虾相关产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建立了销售渠道,因此认为辽渔集团已经初步建立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探讨新时期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制定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专利技术保护战略、构建南极磷虾信息平台、加强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和推动新型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国际远洋渔业的作用愈发重要,研究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鱿钓渔业为例,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CMS模型,分析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和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稳定,能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与变动,但也存在进口市场不均衡,外部市场需求依赖性强并呈现下降趋势,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信息平台、盘活资源禀赋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渔船寿命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1年农业部“渔船报废年限”项目调研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渔船经济寿命的一些因素,并以8154型拖网渔船为例,介绍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计算渔船经济寿命的方法,同时对钢质渔船的物理寿命进行了简要探讨。在综合考虑渔船经济寿命和物理寿命的关系以及当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渔船寿命的综合模糊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