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结构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nn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Ⅰ)相似。马传染性贫血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慢性感染,以发热、贫血为特征,耐过马呈隐性感染并终身带毒。20世纪70年代初期,Coggins博士建立了检测感染马血清抗体的琼脂扩散试验(AGID),成为检测EIA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由该病毒引起的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或EIA)是马属动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  相似文献   

3.
八、披风病毒科(Togaviridae) 1.甲病毒属(Alphavirus) 代表种:辛得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 其他种:包括方马脑脊髓炎病毒(Fa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Semliki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omyelitis virus)、西方马脑脊髓炎病毒(We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等24个种。  相似文献   

4.
蓝响 《水禽世界》2009,(11):44-48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在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B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B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以10倍稀释的病毒来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同时,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和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基于gB基因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鉴定IBRV,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即0.02 TCID_(50),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而山羊关节炎脑炎与梅迪-维斯纳更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CIAV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1对扩增片段大小为180bp的特异性引物,构建pGM-T-CIAV重组质粒,制备阳性标准品,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CIAV的Ct阈值与标准品浓度在5.33×108至5.33×103拷贝/μ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斜率为-3.443,产物Tm值在86℃左右。该方法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为5.33拷贝/μL,比普通PCR高1 0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IA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感染程度的定量分析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死亡曲线旱尖峰式.该病的主要危害足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场对于病原的早期快速检测需求逐步增高,本研究旨在建立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 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和猪细小病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等7种常见病毒病病原感染的广谱磁纳米微粒可视化(ultrasensitive nanoparticle visualization detection, UNVs)现场检测技术。根据不同病毒的复制酶区域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探针和引物,通过探针的筛选和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快速而灵敏地检测禽弱毒疫苗中可能存在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污染,根据CIAV基因组保守区域VP2部分基因设计和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CIA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6.36 copies/μL,是常规PCR灵敏度的1000倍。该方法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mia virus,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等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2.5%,呈现良好的可重复性。在模拟试验中,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能够检测到1000羽份弱毒疫苗中1个EID50的低剂量污染,应用该方法从送检的14种(批)商品化禽用弱毒疫苗中检测到2份为CIAV阳性,阳性样品按照经典的SPF鸡检查法进行检测也为CIAV阳性。因此,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合用于疫苗中CIAV污染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1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病毒的持续感染和临床反复发作,主要呈现以发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12.
鸡腔上囊病又称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对环境有高度抵抗力,毒力易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损害腔上囊,引致B细胞免疫抑制,以侵害雏鸡和幼年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存在种间差异性。同一种属的不同病毒往往来源于不同的动物。天然免疫如何识别不同病毒并发挥抗病毒机制存在诸多未知。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如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只感染人类,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SIV)只感染猴子,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只能感染马。研究慢病毒与天然免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解释病毒侵染与天然免疫限制、病毒适应于宿主限制等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尼罗河病毒病(West Nile virus disease)是一种虫媒性病毒病,其病原为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该病毒属黄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血清群,可引起人类及马、鸟类出现脑炎症状,马是该病毒的终宿主。近年来,西尼罗河病毒病频繁发生于欧洲、北美洲及中东、西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  相似文献   

15.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16.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马免疫控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染性贫血病(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 virus,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已有许多直接的证据表明,尽管EIAV在马体内经常而迅速地发生变异,宿主的免疫系统最终有能力控制病毒的繁殖。慢性EIA的临床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带病毒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过程。EIAV进入体内后因大量复制产生病毒血症,临床表现发热等症状。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病毒的复制逐渐受到抑制,直至病毒血症消失,病马暂时恢复正常,病毒在体内迅速变异形成一个异质性群体,在免疫压力选择之下可产生一个优势的抗原变异株,它能逃避机体的免疫控制重新大量复制,再次导致病毒血症和临床发病。  相似文献   

17.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不同种类病毒引起马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总称。本病发生于很多国家,由于各国分离的病毒不同,因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德国的波那病(Borna Dis-ease),北美的西部马传染性脑脊髓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WEE)和东部马传染性脑脊髓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EEE),南美的委内瑞拉马传染性脑脊髓炎(Venezuelan EquineEncephalomyelitis,VEE),前苏联的苏联马传染性脑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肿瘤性疾病,以引起T细胞淋巴瘤为特点.过去,MDV在分类上属于γ疱珍病毒亚科,但研究表明其DNA结构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更相似.MDV编码的蛋白质不是与γ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质,而是与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工)和水痘带状病毒(VZV)编码的这些蛋白质显示了高度同源性[1].  相似文献   

19.
科技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遗传演化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传染病与慢病毒病研究创新团队的王雪峰副研究员以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为模型,系统研究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在体内体外的遗传演化规律。相关论文发表在病毒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相似文献   

20.
冠状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成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其基因组和抗原性的特征又分为3个群:第1群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人冠状病毒229E(Humancoronavirus 229E,HcoV-229E);第Ⅱ a群主要有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第Ⅱ b群主要有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Y);第Ⅲ群主要包括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my)、人冠状病毒0C4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