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选择活性90kg左右的关中黑猪30头,应用宰前活重、体长、屠宰后的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重、背膘厚与胴体瘦肉量资料,计算了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以此7个性状为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Pyxi),决定系数(dYxi)及相关指数(R^2)。分析结果表明,7个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的相关系数均呈现极显著或显著;宰前活重和背膘厚对瘦肉量的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决定程度大,是胴体瘦肉量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选择的7个性状与瘦肉量的相关分析中相关指数(R^2=0.9398)大,通径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活重 90 kg左右的 30头关中黑猪的宰前活重、体长、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重、背膘厚度为自变量 ,胴体瘦肉量为依变量 ,采用逐步回归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逐步引入作用较大的自变量又逐步剔除作用较小的自变量 ,选择最优回归方程 ,最后建立了 R=0 .95 15的“最优”三元回归方程 :Y=- 30 .5 194+ 0 .5 5 3 7X3+ 0 .2 742 X4+ 0 .3316 X5 ,经对 43头关中黑猪的胴体瘦肉量进行估测 ,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 (P>0 .0 5 )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取广东省4家典型集约化养猪场40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提出的饲养标准初稿配制饲粮,分3~8、8~20、20~50、50~90kg4体重阶段饲养,测定各阶段生产性能,同时分别于20及90kg体重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宰前活重、热胴体重、瘦肉重、骨重、皮重、脂肪重、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瘦肉组织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按如下三种方法求得试验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①实测法,通过测定胴体瘦肉重及瘦肉脂肪含量求得;②估测法Ⅰ,通过热胴体重、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利用公式求得;③估测法Ⅱ,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膘厚利用公式求得.将求得的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输入NRC(1998)营养需要模型进行运算.试验结果表明:20kg猪瘦肉率为65.10%,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0.69cm与11.37cm2,胴体瘦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07%、17.01%,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18.11%;90kg猪瘦肉率为65.95%,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2.00cm、2.36cm与42.38cm2,胴体瘦肉脂肪、粗蛋白质含量、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02%、19.81%、22.52%.通过实测法、估测法Ⅰ、估测法Ⅱ求得试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分别为291.0、270.3、252.5g/d.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取广东省4家典型集约化养猪场40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提出的饲养标准初稿配制饲粮,分3~8、8~20、20~50、50~90kg 4体重阶段饲养,测定各阶段生产性能,同时分别于20及90kg体重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宰前活重、热胴体重、瘦肉重、骨重、皮重、脂肪重、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瘦肉组织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按如下三种方法求得试验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①实测法,通过测定胴体瘦肉重及瘦肉脂肪含量求得;②估测法I,通过热胴体重、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利用公式求得;③估测法Ⅱ,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膘厚利用公式求得。将求得的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输入NRC(1998)营养需要模型进行运算。 试验结果表明:20kg猪瘦肉率为65.10%,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0.69cm与11.37cm2,胴体瘦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07%、17.01%,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18.11%;90kg猪瘦肉率为65.95%,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2.00cm、2.36cm与42.38cm2,胴体瘦肉脂肪、粗蛋白质含量、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02%、19.81%、22.52%。通过实测法、估测法I、估测法Ⅱ求得试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分别为291.0、2  相似文献   

5.
杜洛克猪胴体瘦肉量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活重90kg左右的杜洛克猪65头,分别以其股二头肌重,股四头肌重、后腿重、板油重、背膘厚和活重作为自变量,胴体瘦肉量作为依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通过统计检验,剔除作用较小的自变量,建立了3个回归方程。经对65头杜洛克猪的胴体瘦肉量进行估测(其估测值与实测值均数经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证明此为一个简易、准确估测瘦肉量的方法,适于科研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活重90kg左右的30头关中黑猪的宰前活重,体长,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腱臂重,背膘厚度为自变量,胴体瘦肉量为依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逐步引入作用较大的自变量又逐渐剔除作用较小的自变量,选择最优回归方程,最后建立了R=0.9515的“最优”三元回归方程:Y=-30.519+0.5537X3+0.2742X4+0.3316X5,经对43头关中黑猪的胴体瘦肉量进行估测,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业学报》2022,(2):126-129
选择5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4肋背膘厚(x5)、臀中肌垂直至背中线的最薄处膘厚(x9)、臀中肌末端垂直到脊髓管边缘处膘厚(x10)被选入方程,经实际生产验证,此模型准确度较高,方程可靠。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双版纳州种猪场1981—1984试验的小耳猪育肥屠宰的140头资料,进行胴体性状遗传参数估测及几个活体性状与瘦肉率相关分析。小耳猪主要胴体性状的遗传力,胴体长0.22,背膘厚0.76,眼肌面积0.62,瘦肉率0.38,腿臂比0.51,腿肉率0.96,腰肉率0.87。瘦肉率与达60公斤体重日龄,膘厚,眼肌面积,腿臂比,腰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5,-0.33,0.92,0.69和0.86。几个活体性状与瘦肉率通径分析结果,活体背膘与瘦肉率的通径系数为-0.1766,与眼肌面积的通径系数为0.5031,与达60公斤日龄的通径系数为0.3421。因此,选择这几个性状有可能改善小耳猪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猪个体育种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养猪科学研究所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 1986~ 1992年期间测定资料 1747条、繁殖性能资料 5 2 0条和系谱资料 ,对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 6个性状进行了详细的遗传统计分析。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 (MTDFREML软件 )估计了这些性状的不同遗传模型条件下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用BLUP方法 (PEST软件 )估计这些性状的育种值 ,并计算遗传进展。日增重、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力分别为 0 .41、0 .47和 0 .42 ,日增重和背膘厚两性状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 0 .0 2和 - 0 .0 2 ,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相关为 0 .99。而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遗传力分别是 0 .0 9、0 .12和 0 .2 1。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遗传进展分别为 3g/d、- 0 .14mm、- 0 .13mm、0 .0 13头、0 .0 2头和 0 .0 3kg。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 6个世代的选育 ,主要性能指标均取得一定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选择5~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4肋背膘厚(x5)、臀中肌垂直至背中线的最薄处膘厚(x9)、臀中肌末端垂直到脊髓管边缘处膘厚(x10)被选入方程,经实际生产验证,此模型准确度较高,方程可靠。  相似文献   

11.
杂种猪胴体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种猪瘦肉率与其它胴体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瘦肉率与脂率、皮率、背膘厚、屠宰率、宰前重及胴直长的表型相关都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这些性状中,脂率和皮率是影响瘦肉率的最主要因素。以瘦肉率为依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9.4467+0.0712X1-0.1413X2+0.1678X4-0.8237X5-0.9611X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13.
选取73只紫石房蛤,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紫石房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89)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39,0.297)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0.4023,0.3787)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82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长、壳宽、壳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猪胴体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活体测膘仪了81头同胞测定猪和杂交组合猪胴体瘦肉率的活体估测。结果表明,瘦肉率活体估测较实际剥离低7.7432%,。均值差异极显,但变异系数和标准误二十分接近;腰部、胸部边膘及胸部眼肌厚与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4、-0.9128、0.5217,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5、=0.7631、0.5209,瘦肉率活体估测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为0.7749,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猪业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我国猪肉市场链效应已形成并逐渐绷紧,体现在对上市肉猪大体重、胴体瘦肉率高和肉质表现好的多重需求。当前商品肉猪生产的目标之一是大体重上市,但实现大体重上市后背膘厚增加,多余的肥肉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抵制。肉质表现方面,无论从基因水平(氟烷杂合子个体在体重大时更接近纯合阳性猪)、还是屠宰工艺革新的延迟(眼肌面积大和肌肉更厚造成中心温度更难冷却)都不利于猪肉品质的保障和提高。本文拟从胴体瘦肉率这一市场要求出发,浅议种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眼肌深度测定,以满足胴体按质定价需求的科学仪器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商品肉猪胴体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M肉脂仪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4年10月对四川省内1988头和4553头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进行了屠宰线上的随机抽样测定。测量性状为猪左半胴体最后肋骨处背膘厚(P2)和倒数第3、4肋骨间背膘厚(RF)及眼肌厚度(RM),瘦肉率由相关回归公式估测,并随机抽取40头个体测定其部分肉质性状。分析了不同年度、不同胴体等级间各性状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及变化趋势,并与国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年来四川省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高,瘦肉率提高了0.48%,年均提高0.24%,胴体重提高了4.73kg,年均提高2.37kg,且肉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A Hinf I locus of the porcine subunit C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DHC) gene and a Msp I locus of the porcine rod cGMP-phosphodiesterase γ-subunit (PDE6G) gene had been reported before, but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the traits had not been done. 300 Large White × Meishan F2 pig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performe the PCR-RFLP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for the two loci,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porcine subunit C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DHC) gen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aits which included the carcass length, the estimated lean meat percentage, the estimated backfat thickness at last rib, the estimated backfat thickness at last 3-4th rib, the fat meat weight, the fat meat percentage, the lean meat weight,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the ratio of lean meat to fat meat, the leaf fat weight, the backfat thickness at shoulder, the backfat thickness at thorax-Waist, the backfat thickness at 6-7th thorax and the average daily gain. Seven other traits, the meat color value (Biceps femoris, BF), the meat marbling (Biceps femoris, BF), the water moisture (Longissimus dorsi, LD),the bone weight, the bone percentage, the loin eye width and the loin eye area,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porcine rod cGMP-phosphodiesterase γ-subunit (PDE6G) gen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two genes as candidate genes to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MAS) in pig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元多项式回归分析研究了102头“大长北”三品种杂种猪的六个胴体性状与瘦肉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与猪胴体瘦肉率关系最密切的六项因素依次为:膘厚二次幂、膘厚一次幂、腿肉率一次幂、膘厚三次幂、后腿比一次幂和腿肉率二次幂;②瘦肉率与膘厚和腿肉率呈曲线关系;③各性状间的互作对瘦肉率的影响不可忽视;④各性状的三次幂多数对瘦肉率的作用较小,为了便于生产上的应用,采用逐步回归建立了一组估测胴体瘦肉率的简易多项式回归方程,它们的复桐关系数多在0.83以上,p<0.005,比用线性回归方程估计的决定系数(R~2)提高1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