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22-1428
为了获得表达猪细小病毒(PPV)VP2蛋白和细胞因子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PRV)。将PPV VP2基因和猪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PRV转移质粒PG中,得到重组质粒PG18-VP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转移质粒PG18-VP2与猪PRV弱毒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以EGFP荧光标记,通过5轮蚀斑筛选纯化,成功获得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且带EGFP标记的重组伪狂犬病毒IL18-VP2-rPRV。用重组病毒感染ST细胞,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通过RT-PCR证实感染细胞中含有PPV VP2和猪IL-18mRNA;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PPV VP2蛋白和猪IL-18。重组病毒经连续20次传代后感染细胞仍能发出绿色荧光,PCR检测表明VP2及IL-18基因在重组病毒中能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研究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01-2106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均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疾病。本试验以PRV基因工程弱毒株rPRVSMX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PV流行毒株VP2基因的重组PRV(rPRVSMX-VP2)。Western blot和IFA试验均证明了重组病毒在细胞中成功表达了VP2蛋白。动物试验结果证明重组病毒可以诱导猪体产生特异性的PPV抗体,首免后40 d血凝抑制抗体(HI)为1∶192±73.9,虽然低于PPV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HI抗体,但此时免疫系统被认为是激活的水平;重组病毒诱导产生的PRV抗体与载体毒株rPRVSMX诱导产生的抗体相当。由此可见该重组毒株经过优化后,可以作为二联疫苗的候选毒株防控猪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13-820
旨在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融合VP22短肽的重组猪细小病毒(PPV)衣壳蛋白VP2,分析其免疫原性。以PPV N株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分别将VP22融合到VP2基因的N端或C端,构建重组杆状病毒rBV-VP2、rBV-VP22-VP2和rBV-VP2-VP22,通过感染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在小鼠上初步验证其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均能与鼠抗PP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到rBV-VP2、rBV-VP22-VP2的表达产物可装配形成直径约22~24 nm的病毒样粒子,VP2-VP22没有观察到病毒样粒子。PPV 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种表达产物均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PPV特异性抗体,其中VP2、VP22-VP2组产生抗体水平与PPV灭活苗相当;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3种表达产物均能有效刺激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其中VP22-VP2组IL-2和IFN-γ的含量要显著高于VP2和PPV灭活苗组及重组蛋白VP2-VP22组,表明VP2 N端融合VP22蛋白的免疫效果要优于其C端,VP22-VP2虽不能提高VP22蛋白的体液免疫效果,但具有增强小鼠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猪细小病毒分离株LJL12 VP2基因和猪瘟病毒多肽基因E290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Mel Ba-cA,将该重组质粒与Bac-N-Blue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构建了表达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和猪细小病毒VP2融合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显示,获得了含VP2基因和E290基因的重组质粒pM-VP2-E290,昆虫细胞sf9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后确定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约为67 ku,且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特性。免疫电镜观察可见表达产物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证实,成功构建了同时含有PPV VP2基因和CSFV特异性T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将猪IL2成熟肽基因、PPV VP2基因和PCV2 ORF2抗原多肤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重组质粒pCI-ORF2-VP2和pCI-IL2-ORV2-VP2,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PK15细胞,采用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质粒在体外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将pCI-IL2-ORF2-VP2质粒、pCI-ORF2-VP2质粒、pCI空载体、猪细小灭活苗和圆环亚单位苗通过肌注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体外能正常表达,pCI-IL2-ORF2-VP2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血清PPV/PCV2抗体的OD值在二免后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Ci-ORF2-VP2对照组.结果表明,猪IL2基因重组能显著增强VP2/ORF2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与猪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从河北省部分地区病猪中分离猪细小病毒,通过PCR技术获得VP2蛋白的编码基因,采用PCR技术对猪圆环病毒的多肽P21基因进行扩增。分别将其连入Simple-T载体中,经酶切、PCR及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测序正确后,将VP2基因与多肽P21基因插入到pET-32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并用IPTG诱导,诱导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85 ku的目的蛋白,结果显示VP2基因与P21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获联合表达。Western-blot试验证明,该蛋白可以与猪细小病毒免疫血清以及猪圆环病毒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特异性抗体检测用抗原VP2、VP1及VP2-VP1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IBDV野毒株NN1172的VP2和VP1基因,并扩增VP2和VP1基因中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好的重要区域,通过PCR扩增基因串联方法对截短的VP2和截短的VP1基因进行串联,首次获得VP2-VP1串联基因,并对VP2、VP1和VP2-VP1串联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VP2、pET-VP1和pET-VP2-VP1;诱导表达条件显示,3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BL21菌株后经0.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分子量为69、114和63 kDa的VP2、VP1和VP2-VP1重组蛋白,且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3个重组蛋白分别于诱导后5、3和6 h时表达量最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肠孤病毒(Reo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新城疫病毒(NDV)4种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免疫了IBD灭活疫苗,IBD基因工程疫苗和IBD弱毒疫苗的商业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能显示疫苗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利用该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3个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为IB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将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截短基因(47~207a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含VP2和ORF2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pCI-ORF2-VP2,经脂质体法转染PK15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到融合蛋白能正常表达。将pCI-ORF2-VP2质粒肌注BALB/c小鼠(100μg/只),相同剂量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设立圆环亚单位苗、细小灭活苗和空载体对照组,于免疫后7、14、21、28、42d无菌摘取脾脏作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摘眼球采凝血和抗凝血,分别作PPV、PCV2抗体的监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pCI-ORF2-VP2免疫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诱导CD4+、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和血清PPV/PCV2的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I-ORF2-VP2能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8):88-92
从GenBank下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根据昆虫细胞偏爱密码子对IBDV VP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化学合成优化后的VP2基因序列,然后构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Tri Ex-4-VP2,构建成功的重组杆状病毒pTri Ex-4-VP2转染sf9细胞,制备病毒原种,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VP2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细胞感染Bac-VP2后,其细胞裂解蛋白在58 ku附近有1个条带,且该条带与IBD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VP2基因能在Sf9细胞中表达;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中,2次免疫重组VP2蛋白后能诱导14日龄SPF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保护率为60%。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IBDV VP2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CPV—VP2),用于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为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对CPVVP2基因进行扩增,将CPVVP2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AA中,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ZAA-VP2,将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X-33中,甲醇诱导表达CPVVP2,SDs_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扩增了CPV—VP2基因,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ZAA—VP2,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出约68000蛋白。Western—blotting鉴定表明,表达蛋白为目的蛋白VP2。表达菌株扩大表达体系于培养基中培养,上清液用70%过硫酸铵4℃沉淀浓缩,采用His选择镍-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获得重组的酵母表达的带组氨酸标签的VP2蛋白,表达量约3mg/L。结果表明,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表达了CPV—VP2蛋白,且能被犬细小病毒VP2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结构蛋白VP1难以实现体外的高效表达。本研究为获得良好免疫原性的VP1蛋白,选用肝片吸虫Fh8小肽段作为新型融合表达标签,构建重组Fh8-VP1免疫原,以期获得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分别合成VP1的20~40aa和129~169aa之间的核苷酸片段,并用2个甘氨酸(GG)连接2个片段,合成的核苷酸片段(ΔVP1)克隆入Fh8标签之后,构建重组菌BL21(DE3)/pColdⅠ-Fh8-ΔVP1,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His-Fh8-ΔVP1的抗原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BL21(DE3)/pColdⅠ-Fh8-ΔVP1,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蛋白,可与猪源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重组痘病毒是研制新型疫苗的良好载体。先前的研究显示,黏液瘤病毒(MYXV)能有效诱导绵羊的抗体反应。本试验研究了重组MYXV对蓝舌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旨在证明其作为反刍动物传染病疫苗的潜在能力。绵羊两次接种表达VP2蛋白的重组MYXV(SG33-VP2),能促进中和抗体的产生,并能对以蓝舌病病毒血清8型强毒株(BTV-8)攻毒提供部分保护。但是,同时表达VP2和VP5的MYXV(SG33-VP2/5)仅能诱导极低的保护。VP5被认为有助于VP2的抗体反应,本试验通过研究VP2和VP5的表达水平表明,与同VP5共表达相比,VP2的高水平表达才是MYXV刺激绵羊产生免疫保护的关键。因此,在判定保护性抗原所起的作用时,需要先对抗原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本研究结果表明,MYXV载体可应用于反刍动物疫苗研制。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猪细小病毒(PPV)主要保护性抗原VP2基因核酸疫苗,本研究将猪圆环病毒(PCV)编码T细胞表位P21多肽的序列连接于PPV VP2基因的5’端克隆于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P21-VP2,并将其经磷酸钙介导转染HEK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情况。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21-VP2重组蛋白获得了有效的表达,其分子量约为67 ku。将pcDNA-P21-VP2肌肉注射BALB/c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并采用MTT法检测小鼠免疫后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并且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该实验结果为研制有效的PPV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与鹅细小病毒VP2和VP3蛋白相互作用的鹅胚成纤维细胞蛋白,构建VP2和VP3蛋白的诱饵载体pGBKT7-VP2和pGBKT7-VP3。从pGEX-4T-VP1质粒中PCR扩增VP2和VP3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测序验证鉴定后定向克隆到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中。将2个重组诱饵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验证后分别转化酵母菌H2YGold中,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有无自激活和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BKT7-VP2和pGBKT7-VP3诱饵载体,且其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细胞无毒性。由此说明,诱饵载体pGBKT7-VP2和pGBKT7-VP3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P2和VP3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在不同细胞部位表达猪细小病毒(PP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系统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将构建的细胞表面表达和分泌表达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分别经口免疫BALB/c小鼠,免疫分3次进行,时间间隔为2周,每次连续接种3d,每只小鼠每次接种100μL10^10CFU/mL的菌量,对照组小鼠接种相同剂量的PBS。初免后不同时间收集免疫小鼠粪便及肠黏液样本测定小鼠产生抗PPV的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采集小鼠血液样本测定其血清中抗PPV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表达系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分泌型的重组菌系统免疫小鼠诱导机体产生的抗PPV的特异性sIgA和IgG抗体水平高于细胞表面表达型的重组菌系统的免疫效果,表明分泌型的重组乳酸菌作为活菌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16.
参照已发表的PP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了长约810 bp的VP2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均正确后,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得到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变性、纯化和复性后,免疫印迹检测证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的VP2-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检测其他7种常见猪病病毒(PCV-2、PRV、PRRSV、JEV、PEDV、TGEV、CSFV)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10%;与血凝抑制(HI)相比较,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86.6%和94.5%。本研究制备的重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PPV VP2-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猪细小病毒病的快速诊断、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 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8.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 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 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 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9.
将干扰素-γ、猪圆环病毒Ⅱ型ORF2主要抗原表位(47-85位AA)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至pCI-neo真核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CI-IFN-γ.ORF2.VP2.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到MDBK细胞中,利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产物的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pCI-IFN-γ.ORF2.VP2、pCI-ORF2.VP2、对照质粒pCI-neo、PBS、猪细小病毒火活苗和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小鼠不同时期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情况以及PPV、PCV2抗体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在转染重组质粒的MDBK细胞中能扩增到ORF2-VP2和IFN-γ基因;转染后48 h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检测到特异性蛋白的表达.pCI-IFN-γ.ORF2.VP2免疫组从第7天开始脾淋巴细胞对ConA有明显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CI-ORF2.VP2免疫组;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CI-ORF2.VP2免疫组;在免疫后第14天检测到PPV PCV抗体.结果表明,pCI-IFN-γ.ORF2.VP2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20.
以Protean软件对犬细小病毒南京株(CPV-GN)VP2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潜能的部分片段(VP2′片段),利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一对引物,用以该片段的扩增。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了pMD-VP2′重组质粒。双酶切回收目的条带,将之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VP2′。转化宿主菌BL21,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34ku的融合蛋白。免疫转印显示,目的蛋白可被CPV-2b抗血清所识别,证明其具有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抗原性,为CPV亚单位疫苗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