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限制饲喂对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肉品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将30头美系杜洛克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以20%的限量进行饲喂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参数、肉质参数,并分析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要比对照组低52 g,每增重1.00 kg少耗料0.36 kg,每头猪销售净增收入31.65元,猪肉的贮存损失和水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肉质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限制饲喂能明显改善饲料利用率,对肉质参数影响不大,使猪养殖的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金田园”系列配合饲料和玉米对牛的补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牛肉品质和养牛的经济效益,选择“金田园”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牛进行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补饲“金田园”系列配合饲料组犊牛和育肥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补饲玉米组。可见,补饲配合饲料对犊牛培育、肉牛育肥有显著效果,是提高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过去 ,韩国在育肥肉牛时 ,以屠宰18月龄450公斤左右的阉牛经济效益最好(日增重率和饲料报酬高) ,但胴体肉能达到高档年肉要求的仅占总量40 %左右。现在 ,已总结出一套从改变喂养技术措施上来获得高档牛肉品的方案 :生长期的饲料应是高蛋白、低能量 ,矿物质和维生素平衡。精料限制在体重的1 2 %~1 5 %,粗饲料自由采食 ,日增重0 7公斤~0 8公斤。育肥前期(13月~18月龄)的精料控制在1 7 %~1 8 %,粗饲料自由采食。育肥后期的所有饲料均自由采食。最大限度地利用粗饲料和精饲料 ,生长期间的粗蛋白质含量14 %~1…  相似文献   

4.
犊牛断奶后,不直接育肥,而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粗饲料,促其长起“架子”,然后进行短期强度育肥,使其增重,改善肉质。这种育肥方法称为架子牛短期育肥。它具有育肥时间短,节约大量精饲料,饲养成本低,对饲养水平要求较低,短期内可获得高日增重,改善牛肉品质,提高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此法主要是利用牛的补偿生长效应,即利用牛由瘦到肥的过程中,短期内(2个月)每天能增重1.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5.
放牧期过后,对山区本地牛、黑白花改良牛及西门塔尔改良牛,采用高、中、低三种不同营养水平进行为期60天的异地育肥研究。结果:(1)不同杂交组合中,以西杂牛育肥效果最好,每头平均获纯利300元以上;(2)不同营养水平下,以中水平组饲料报酬最佳,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两组;(3)牛肉品质经理化分析和品味评分,以西杂牛最优,其肌纤维细嫩,横截面积仅2241.8μm~2,每平方毫米肌纤维根数达371.9条,且蛋白质含量高(88.69%)、热值低(21.88kJ/g)。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羔羊短期最佳经济育肥饲养模式,以子午岭黑山羊羔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价颗粒饲料(试验组)和当地配合饲料(对照组)进行短期育肥试验,观测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生长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生长性能、胴体重和屠宰性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育肥期增重分别是5.15 kg和4.51 kg,胴体重分别是10.54 kg和9.88 kg,屠宰率分别是49.63%和48.31%。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部分肉品质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失水率比对照组低5.4%(P0.01),熟肉率比对照组高8.15%(P0.01)。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只羔羊的纯收益较对照组高16元。由此说明,用全价颗粒饲料短期育肥子午岭黑山羊羔羊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麻城黑山羊进行分组饲养(分别为有角公羊、无角公羊、有角母羊和无角母羊)对比试验,测定各试验组黑山羊的生长性能,观察其健康状况,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比较试验期间各组的日增重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无角山羊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方面高于有角山羊;母羊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方面高于公羊。在经济效益方面,无角山羊高于有角山羊,母山羊高于公山羊。  相似文献   

8.
用郏县红牛成年母牛和青年母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牛对尿素均无不良反应,而且可提高增重和饲料报酬。试验组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量较对照组的要少;无论青年母牛或成年母牛,其每公斤增重的饲料费用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增重产值、每头日增产及节约总值仍以试验组为高。上述这些方面,尤以成年母牛更为显见。因此,今后在郏县红牛选育区对尿素应进行推广应用,以满足牛对营养的需要,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9.
影响肉牛育肥效益的四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牛的品种不同,其育肥成绩、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杂交牛的肥育性能大大优于地方牛种纯繁。2.年龄牛的年龄与增重速度、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诸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较高的营养水平情况下,肉牛在第一年即性成熟前生长最快,以后则生长速度减慢。前期以青粗饲料为主进行“吊架子”,故增重速度较慢,进入肥育阶段后,在高营养水平的影响下,生长速度较快。体况较瘦的不同年龄的“架子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充分肥育时,年龄较大的牛,因其胃容量较大而比年轻牛采食量大,因此,增重亦快于年轻牛。3.性别公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应用5mg·kg~(-1)(Ⅰ)、10mg·kg~(-1)(Ⅱ)和20mg·kg~(-1)(Ⅲ)3个剂量的弗吉尼亚霉素,并设20mg·kg~(-1)杆菌肽锌(Ⅳ)组和空白对照(Ⅴ)组,对900只 AA 肉鸡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Ⅰ,Ⅱ,Ⅲ和Ⅳ组肉鸡的增重分别提高了2.23%,5.42%,5.15%和2.52%;饲料/增重分别降低了1.30%,4.35%,4.35%和1.30%;肉鸡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0%,2.22%,1.67%和0.5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3.39%,11.445,9.11%和3.81%。并且试验Ⅱ组和Ⅲ组肉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均明显(P<0.05)高于试验Ⅳ组。试验各组的屠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从上所述,肉鸡饲料中添加弗吉尼亚霉素或杆菌肽锌均能降低肉鸡死亡率,提高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其中10mg·kg~(-1)和20mg·kg~(-1)弗吉尼亚霉素组的效果优于其它各组。建议在肉鸡生产中使用弗吉尼亚霉素的推荐剂量为10~20mg·kg~(-1)。  相似文献   

11.
将200只雄性雏乌鸡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全程使用中等营养水平饲料,第二组全程使用较高营养水平饲料,第三组于6周龄前用中等营养、以后用较高营养料,第四组与第三组相反,共饲养13周。结果第二组增重最高,第三组次之,第一组最低;饲料转化率的测定结果与体增重情况相似。各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末商品鸡的整齐度第三组最好,第二组次之,第四组最差。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明显星差异。综合评价以第三组的营养水平调整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调控剂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的影响,为开发营养调控剂用于改善牛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选用18只荷斯坦公牛,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分别在精料中添加调控剂Ⅰ(100g/d)和调控剂Ⅱ(108g/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330、2.0420和1.8330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比对照组提高25.04;,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赖氨酸、亮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亮氨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对牛肉的背最长肌(IMP)和臀中肌(IMP)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效果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两种营养调控剂都可以提高肉牛增重性能,改善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夏广军  严昌国  刘成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69-19873
[目的]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研究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延边黄牛(公牛)16头,将豆油、红花油和葵花油,按55%、25%和20%的比例混合,分别以4%、5%、6%(以精料为基础)水平添加于肉牛日粮中,研究不同水平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利用率植物油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油组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呈下降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植物油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磷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血清其他指标含量不产生明显变化。植物油组眼肌面积和肉质等级均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降低了肉牛的采食量、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但对肉牛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增加了眼肌面积,提高了肉质等级,使胴体和牛肉品质得到提高。日粮添加混合植物油的比例不宜过高,可控制在日粮精料的5%以内。  相似文献   

14.
陵川半细毛羊是我省培养的新类群。本试验旨在测定其产肉性能,最佳屠宰月龄,一般饲养及短期补饲肥育的经济效益,探讨最佳经济效益的饲养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八月令为最佳屠宰月龄,其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最高(二十月龄次之,十三月龄最差),肉毛比例将近2:1,其产值比率为二十月龄的2.64倍。在分期饲养试验中,跑茬期羊群在放牧时获得足够营养,虽不补充饲料其日增重仍高于青草期,确为我省羊群增膘的黄金季节。枯草期反为增重最快,说明短期补饲可以促进羊群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报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6月龄夏西本、皮西本、利西本、西杂二代各 1 0头进行 36 5天育肥 ,研究不同杂交组合对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 ,1 8月龄各组试验牛体重分别达到 ( 5 2 9 5 0± 2 3 38)kg、( 5 82 2 5±2 9 2 5 )kg、( 5 35 6 3± 2 7 88)kg、( 5 0 4 0 0± 2 4 2 5 )kg,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和夏西本较高 ,分别为 0 96kg、0 90kg和 0 83kg,皮西本、利西本与西杂二代 ( 0 77kg)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饲料报酬以皮西本较好 ,每公斤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 4 0 3kg和 5 98kg。 3个三元杂交组合体尺均大于对照组 (西杂二代 ) ,但各项体尺指数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对各组饲料营养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高营养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极显著低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草原红牛(p0.01)。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且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肉用群体的平均日增重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肥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荣  吕文发  王自良  秦贵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91-1091,1093
选择21月龄左右(体重300 kg左右)的西杂牛和夏杂牛各20头,平均分为2组,以干玉米秸秆为基础粗料,配置了精粗比例分别为505∶0、653∶5的2种饲粮。经过3个月的短期肥育,研究了不同杂种牛的肥育效果以及牛的遗传基础及饲粮类型在肥育及屠宰性能上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夏杂牛的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大于西杂牛;各项屠宰指标以及各分割肉块及其占胴体的比例,在50%精料组夏杂大于西杂,在65%精料组西杂大于夏杂,在杂交组合与饲粮类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筛选5—20公斤仔猪及20—53公斤后备猪最佳日粮配方的饲养试验。设四种日粮类型:1、亚麻饼型;2、血粉型;3、低菜籽饼型;4、高菜籽饼型。将40头35日龄断奶的甘肃白猪仔猪按随机单位组设计要求分为四组。综合评定结果并选出最佳日粮配方。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方为:5—20公斤仔猪阶段—低菜籽饼型日粮配方体系,其平均日增重0.428公斤,饲料增重比1.83:1,64日龄达20公斤活重;20——35公斤后备猪阶段—血粉型日粮配方,其平均日粮增重0.535公斤,饲料增重比2.56:1。在5—10,10—20,20—35公斤阶段可依次分别使用3、4、5%血粉替代适量鱼粉,效果甚佳;并可依次分别使用2、4、9%莱籽饼,效果较好。在10—20公斤阶段,4%菜籽饼和6%亚麻饼合用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以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发酵益生菌(Max200)和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Ⅱ)的玉米青贮饲料作为粗饲料,将27头‘平凉红牛’公牛(未去势)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Max200组、MIXⅡ组,经过180d育肥,分析肉牛的生长育肥指标、胴体品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的Max200组和MIX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肉牛的日干物质采食量(P<0.05);Max200组和MIXⅡ组‘平凉红牛’日增质量分别较对照组高0.09、0.05kg,料肉比分别较对照组低0.49、0.28,说明玉米青贮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转化率;Max200组和MIXⅡ组‘平凉红牛’的屠宰率分别较对照组高2.08%、1.11%,净肉率分别高2.82%、1.51%,胴体产肉率分别高2.04%、1.12%;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相同的肉牛活质量价格时,Max200组、MIXⅡ组‘平凉红牛’分别较对照组平均多赢利297.73、170.13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