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育系花药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和多数氨基酸的含量,都高于同核保持系,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天门冬酰胺和脯氨酸,前者不育系远比保持系高,后者则反之。不同类型不育系间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含量也存在有明显差异。恢复系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保持系比较相似。不育系杂种随着育性的恢复,其脯氨酸含量迅速提高,天门冬酰胺和氨的含量迅速下降,趋向于正常可育系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辣椒雄性不育花药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辣椒雄性不育花药生化分析表明:辣椒不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的含量,花药内一些酶活性变化与败育有关,即不育系的花药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育系明显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3.
用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2个恢复系配组成14个aF1和2个bF1为材料,测定了它们花药中17种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凡育性可被恢复的不育系,花药中的冬天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相当于保持系的2.7-3.8倍和1.3-2.0倍,其它氨基酸的含量,除野汕A的胱氨酸外,则均低于保持系,相当于保持系的9.2%-87.5%之间。2.育性不能被恢复的隆汕A,花药中除天冬氨酸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氨基酸均低于保持系,但其中有12种氨基酸的含量较明显地高于育性可被恢复的aF1。3.花药中脯氨酸、胱氨酸、蛋氨酸是和雄配子育性转换密切相关的3种氨基酸,当其含量偏低甚至缺失时,则雄配子败育,反之,当其恢复到接近正常含量时,则败育的雄配子转换为可育。  相似文献   

4.
茄子雄性不育系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个不同品种茄子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中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可溶性糖高于其保持系;不育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保持系淀粉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达到最高,小孢子时期又迅速下降,其后缓慢上升。此外,不育系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 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 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3个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期不育系中的SOD、CAT活性以及MDA、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POD活性在花芽期显著低于保持系,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9A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花蕾期和成花期均低于保持系9B.花器官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9A的IA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PA含量为逐渐升高趋势,不育系各激素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IAA/ABA、IAA/GA3、IAA/iPA、ABA/GA3的比值与保持系存在差异.由此推断,花器官发育生理特性的异常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有关,花蕾期可能是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异常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不育化育种,培育雄性不育系,使杂交母本的雄花失去育性。为了解不育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对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开展了研究。已有报道在水稻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的游离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而对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已发现不育系的游离脯氨酸很低甚至没有,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含量则较高。天门冬酰胺的结果正好相反,不育系含量高,而保持系和恢复系低。另外,花粉中细胞色素氧化酶  相似文献   

7.
小麦异源细胞质效应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种同核异质不育系在花粉碘染、游离氨基酸种类、败育期上的差异及其所配F_1恢复度的异同,4种胞质被分为3种类型:即S型和Y型、T型、SP型。S型和Y型胞质具有容易恢复且恢复度高的特点。S型细胞质对种子重表现出明显正效应,因而在三系育种中具直接利用价值。不育系与同核保持系在花药游离氨基酸上的最明显差异首推脯氨酸和天门冬胺,前者保持系远高于不育系,后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肋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同工酶和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活性在营养器官中基本相同,在生殖器官中出现出明显的差异;不育系幼蕾中酶带数和活性显著增大,盛花却显著变小,保持系则与之相反;不育系花器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而保持系中却大量积累;不育系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也显著降低,其它氨基酸含量变化也极无规律。  相似文献   

9.
龚宏伟  马翎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2-13704
[目的]研究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方法]以2种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不育系花药中蛋白质含量从减数分裂期至单核期呈上升趋势,而单核期至三核期呈下降趋势,且单核期至二核期下降速率最快;保持系在单核期至三核期蛋白质含量下降较不育系缓慢,整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变化明显;K型不育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蛋白质合成受阻或较多的蛋白质降解会导致生理代谢紊乱,花粉正常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0.
以红麻细胞质线粒体近等基因系UG93A(不育系)、UG93B(保持系)及UG93A×福红992(恢复系)的F1代为材料,研究花药线粒体基因NAD3和COB的转录与表达。结果发现,在3种供试材料中,基因NAD3的CDS区在DNA水平和RNA编辑水平上均无差异;不育系与保持系的COB基因DNA编码序列无差异,但在RNA水平上发生了编辑,8个位点的编辑均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或第二位碱基,且导致氨基酸种类变化,主要为亲水性氨基酸转变为疏水性氨基酸;COB基因在UG93A中的RNA编辑频率低于UG93B;NAD3和COB基因在3种材料中的转录本大小基本相同,但在表达水平上表现为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和F1代。由此推测NAD3和COB基因在红麻花药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初花期对几个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的雌、雄蕊及花药发育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在雌蕊发育过程中差异相对较小 ,仅在花蕾发育后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开花前 ,不育系的雌蕊略长于保持系。而雄蕊则在蕾长 3~ 4mm时期开始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花药则在蕾长 1mm后开始表现出差异。临花前 ,不育系雄蕊及花药明显短于保持系 ,一般仅为保持系的 1/ 2左右。在不育系的花蕾中 ,雌蕊与雄蕊长度间在蕾长 3~ 4mm时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时 ,雌、雄蕊长度差异可达 0 5~ 1mm ,可以用肉眼直接剥蕾观察出来。这时可以作为不育系田间早期育性识别的大致时期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个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小抱子发育过程.[方法]对3对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3个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OBY,OBK,OD5)的小孢子败育均发生在单核早期,在开花前完全败育.[结论]不育系绒毡层液泡化早于保持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已开始退化,而保持系(BY,BK,D5)绒毡层自然解体,供给小孢子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发育空间.  相似文献   

13.
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原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莲座期原不育材料色素含量极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而在苗期及抽薹期,色素含量差异均不显。各时期不育材料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于保持系。莲座期,原雄性不育材料叶绿体呈椭圆形,片层结构疏松,叶绿体数目及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保持系及新不育种质叶绿体发达,片层结构较多。同期保持系线粒体结构发达,内脊丰富,内含物充实;而不育系线粒体结构简单,内脊较少,线粒体的数目高于保持系。到抽薹期,无论叶绿体还是线粒体都呈退化状态,叶绿体内累积淀粉粒,线粒体内脊减少,不育系线粒体严重空泡化。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白菜Oga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2个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IOJC',`OQS')及保持系('JC','QS')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2个不育系小蕾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保持系;中蕾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 CAT,POD,S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大蕾时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CAT,S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结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与大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同质异核辣椒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1442A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低于1442B和1442C,但13733C中的含量却明显低于13733A和13733B2;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育发生前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育发生后高;花冠露出之后,不育系花蕾中的MDA含量低于可育系,且随着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育系K132A、保持系K132B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生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不同发育阶段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活力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逐渐增强趋势,而保持系却逐渐减弱。但是,不育系过氧化氢酶的比活力低于保持系,推断由于酶活性的异常变化引起花粉内代谢的失调从而导致败育。为阐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