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日照2000h以上、降雨量1500mm左右、无霜期达300d,农业宜种性很广,生物资源丰富,为茶树的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漳州市运用科技手段,扩大种植规模,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和提高,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7万hm2,已成为漳州市农业支柱产业。然而气象条件对茶树的栽培、生长、发育、采摘,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而如何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趋利避害,以促使茶树生长好、产量高,是目前漳州市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11个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了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检测,并选取优良金线莲种质进行了快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芦丁含量均极低,总体表现为广西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其中以广西平乐金线莲芦丁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栽培种均值高于野生种,总体表现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浙江金线莲广西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总有机酸含量表现为台湾金线莲高于广西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有机酸含量最高;选择台湾桃园金线莲含1个茎节的0.8 cm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蔗糖20 g/L+琼脂6 g/L+6-BA 1.5 mg/L+NAA 0.5 mg/L作为培养基,诱导萌发率最高,可达91.67%。  相似文献   

3.
以漳州市蘑菇生产所需气象条件为例,通过对漳州蘑菇生产密切相关的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以及蘑菇生产中培养料发酵、蘑菇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培育阶段详细分析漳州蘑菇生产的气象条件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线莲生长及养分的差异,明确不同配方对金线莲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经过7个多月的栽培,基质的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同基质覆盖料对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株移栽成活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基质保水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成活率、保水量及长势都有影响。台湾金线莲对环境的适应度要强于福建金线莲;覆盖砂石处理的金线莲长势和保水量较好,但叶片数与其他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栽培台湾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品相较好,基质覆盖料最好以砂石为主。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源的金线莲,在黄酮成分的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本试验通过对7个不同种源金线莲的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得出金线莲黄酮含量在1.8956%~2.5104%之间,其中以明溪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高,南靖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低。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对金线莲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同时为金线莲良种选育及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的金线莲,在黄酮成分的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本试验通过对7个不同种源金线莲的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得出金线莲黄酮含量在1.8956%~2.5104%之间,其中以明溪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高,南靖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低。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对金线莲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同时,也为金线莲良种选育及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金线莲茶的有效功能成分并改善其感官风味,本研究通过炒干、炒青和揉捻3种方式加工金线莲代用茶,检测不同炒青和揉捻时间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金线莲代用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总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金线莲感官品质和有效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均优于冻干和烘干方式,而冻干的感官品质略高于烘干。100℃烘干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60℃烘干茶样,但两种方式处理下,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通过比较4种干燥方式发现,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感官风味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本研究为金线莲代用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金线莲植株为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源、栽培模式、栽培时间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多糖含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林下栽培苗繁殖瓶苗大棚栽培苗,以林下栽培3个月的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栽培时间金线莲各组织的多糖含量不同,处于蕾期、花期的金线莲,其根部的多糖含量最高,其他时期则以茎、叶的多糖含量高;栽培3个月时,多倍体金线莲的多糖含量为6.12%,水培金线莲的多糖含量达13.26%.多倍体和水培金线莲可用于多糖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林下穴盘袋栽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金线莲生长的套袋时长,为金线莲科学种植、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靖大叶金线莲为试验材料,在南靖县葛山村试验地设置7个不同套袋时长处理,以落地栽培为对照(CK),研究穴盘袋栽及不同套袋时长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1)穴盘袋栽金线莲可以提高保...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基质和光照强度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以福建红霞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按月测定13种不同基质上金线莲的成活率;以5个品种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条件,按月测定各光照强度下各品种金线莲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基质试验中,绝大多数实验组30 d金线莲成活率处于较高水平,30 d后死亡加速,移栽120 d后,以泥炭土:椰糠(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成活率最高,为64.44%;光照实验中,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1.6 klx)条件下,随月份增加各品种金线莲成活率较为平稳,成活率显著高于1层和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福建圆叶金线莲品种成活率表现良好,在各光照强度下移栽120 d,其成活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低光照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维持金线莲正常生长的最低光照强度,为利用棚外自然条件进行金线莲人工栽培提供相关技术参数,以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光照度的荫棚进行栽培,比较不同低光照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不同低光照处理分别为对照(2000Lux)、中弱光(800Lux)、弱光(400Lux)、微光(20Lux)、全暗(OLux).结果表明,400Lux是金线莲能正常生长的最低光照强度.400Lux以上随光照强度加大,金线莲生长越健壮;低于400Lux金线莲发育不正常,出现严重徒长、干重减少等现象.阴凉湿润、光照强度不低于400Lux的环境仍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金线莲多糖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且名贵珍惜的中草药金线莲,多糖是其主要功能活性成分之一。通过研究表明,8个不同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17.0755%~25.5143%之间,但不同地区的金线莲多糖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台湾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7.0755%,以广西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最高为25.514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16.
金线莲叶片气孔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线莲的光合特性,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为试材,观察气孔特征,测定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金线莲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V"形,中午13:00光合速率最低,在早晚光强较低时有光合积累,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不同种间金线莲气孔特性、光合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台湾金线莲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有效光合时间较长;福建金线莲和广西金线莲的光合特性相似,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腐熟花生壳代替腐熟松树皮的可行性。[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以农富康秸秆发酵剂发酵花生壳+泥炭土(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成活率、生物产量最高。[结论]在栽培基质配方为花生壳+泥炭土(1∶1)情况下,自然风干花生壳不能用于金线莲栽培,自然条件下腐熟花生壳可用于金线莲栽培,选用适宜发酵菌剂发酵花生壳用于金线莲栽培,能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完全可以替代腐熟松树皮用于金线莲栽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州天湖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通过不同基质、不同种植密度以及2层种植方式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组培苗。结果表明,采用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基质移栽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可达到93.33%;以800株/m^2为适宜的生产种植密度;双层种植时,单位面积鲜品产量是单层种植时的2.01倍,单位面积干品产量是单层时的2.09倍,可作为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种植模式。仿野生栽培试验明确了该地区常绿阔叶林下种植金线莲的可行性,有利于天湖金线莲原生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维持原生态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进行研究。[方法]以台湾金线莲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和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和浓度、不同接种密度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诱导台湾金线莲的最适外植体为基部茎段外植体,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为2.0 mg/L 6-BA+1.0 mg/L NAA,最佳接种密度为每瓶8~10个外植体。[结论]该研究为实现台湾金线莲的工厂化育苗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金线莲中微量元素,为企业种植金线莲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样品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各元素含量,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及月龄对金线莲中各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各微量元素标液工作曲线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精密度RSD≤4.4%,重复性RSD≤5.8%,回收率89.4%~114.2%,回收率RSD≤4.8%。金线莲不同品种间微量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Ca、Mg、Fe、Mn、Zn的含量较高。[结论]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随种植周期的延长而增长。该方法快捷准确、灵敏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金线莲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