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13年9月对天津独流碱河河口潮间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该区域贝类种类组成有2纲、3亚纲、4目、12科、1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为菲律宾蛤和青蛤,主要分布于中潮带,栖息密度分别为112.7粒/m2和12.0粒/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34.1 g/m2和86.0 g/m2,商品率分别为36.4%和22.2%。2008年,该区域共有贝类15种,未见菲律宾蛤仔与青蛤。蛤仔与青蛤的大量出现可能与近年来邻近海域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对洪泽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种群动态和资源量进行了周年调查。洪泽湖河蚬周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2 ind./m~2和28.82 g/m~2;资源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达到最大值(4.15×10~7kg);湖区资源量分布呈西高东低态势,即老子山-临淮片区成子湖片区洪泽片区,而空壳率则表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蚬资源量的季节变动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夏末秋初为捕捞河蚬的最佳季节;而水深和食物来源是影响洪泽湖河蚬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工增殖时应选择水深在1.3~2.2 m、食物来源丰富的水域;大部分湖区总氮已经超出渔业用水标准,且总氮已经对河蚬的资源量分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洪泽湖河蚬的年资源量在0.82×10~7~4.15×10~7kg,与历史数据相比,年资源量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4.
大洋河河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对辽宁省东港市大洋河下游采捕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样品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河河蚬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休止期6个阶段,肥满度指数在2-10月间随水温上升递增,生殖期为6月上旬-10月中旬,其中6月中旬和10月上旬分别大量产卵一次,为两个生殖高峰期,水温为16.0—16.5℃;壳长为10-15mm的1龄河蚬可达性成熟,性成熟季节全为雌雄异体,比例约为1:1,繁殖方式为非孵育型。采用阴干和紫外线照射联合刺激,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卵为沉性,外被一层胶质卵膜。受精卵在水温为20—22℃,pH为7.3~7.8的淡水中,约10d发育至附着变态阶段,壳长约200μm。  相似文献   

5.
于2011年5月和9月对杭州湾北岸大金山岛潮间带区牡蛎种群数量开展了生态调查,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分布于潮间带区的鲜活牡蛎全部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5月近江牡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1(±106)个/m2和13006(±1509)g/m2,9月近江牡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21(±69)个/m2和14124(±1470)g/m2,两个月份间近江牡蛎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种群大小频率构成中,以壳高(SH)介于40~45mm的群体最多;5月和9月可收获牡蛎(SH≥0mm)的平均密度分别达到26个/m2和55个/m2。  相似文献   

6.
大珠母贝种苗海区深水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大珠母贝种苗不同深度和密度的养殖试验,以优化、筛选合适的养殖密度和深度,为大珠母贝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贝苗初始大小为平均壳长4.11 mm,平均壳高3.89 mm,平均体重0.0143 g,养殖水深包括3、5、7m和海底(12 m)(贝苗密度为2 000个/笼),养殖密度包括500、1000、1 500、2 000、2 500个/笼(养殖水深为5m).经过两个月的养殖,7 nm水深的贝苗生长最快,平均壳长达30.80 mm(平均生长速度为0.41 mm/d),平均体重达3.34 g(平均生长速度为36.69 mg/d);密度为500个/笼的生长较快,平均壳长达30.15 mm(生长速度为0.42 mm/d),平均体重达3.18 g(生长速度为31.90 mg/d).深度组中存活率最高的是海底组(12 m),为17.7%,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最低的是3m组,为6.9%;密度组存活率最高的是1 500个/笼组,为15.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最低的是2 500个/笼组,为7.4%.不管是深度组还是密度组,第1个月与第2个月的平均壳长增长没有明显差异,而第2个月的平均体重增长明显大于第1个月.说明大珠母贝苗海区养殖适宜在较深水层、密度为1 500-2 000个/笼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山湖虾类资源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最为丰富,在淀山湖渔业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淀山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淀山湖虾类资源的调查结果,对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头胸甲长范围为7.05~47.07 mm,平均值为(22.192±1.650)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30.5 mm,占82.98%;秀丽白虾头胸甲长范围为9.10~38.7 mm,平均值为(21.221±1.598)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25.5 mm,占80.49%;日本沼虾资源密度在9月份和5月份两次达到峰值,3月份最低;秀丽白虾资源密度在8月份和4月份两次达到峰值,6月份最低;在空间上,不同湖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在春季和冬季,敞水区资源量高于沿岸带,夏季和秋季沿岸带资源量高于敞水区,并且上半段湖区资源量整体高于下半段湖区的资源量。通过本研究为合理管理和有效开发淀山湖虾类资源提供依据,也为渔业主管部门划定增殖放流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小柘皋河河道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研究了河道水生植被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如下:通过3次全河道调查,小柘皋河水生植物共有16科18属25种,其中以夏季河道内水生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2种,隶属16科18属,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菱(Trapa incisa)、水鳖(Hydro-charis dubi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优势种,其次为秋季,以冬季最少。小柘皋河水生植被在不同的河段存在差异,可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其中上游河段主要分布挺水植物群落,中游河段以"喜旱莲子草+水鳖"为优势群落,下游河段则主要为沉水植物群落。小柘皋河中水生植物最大覆盖总面积为29400m2,占小柘皋总面积的41.2%;其中大部分河段单位面积生物在100~300g/m2,总面积为19800m2,单位面积生物量≥1000g/m2的植被面积为6000m2,最大植被总生物量为13472.1kg,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189.7g/m2。利用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河段的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段2、河段6、河段4、河段7、河段5、河段3、河段1。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吸收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株行距分别为1.0 m×1.0 m、1.5 m×1.5 m、2.0 m×2.0 m 3种林分密度对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不同直径等级(≤0.5、>0.5~1.0、>1.0~2.0 mm)根系、特别是吸收根(直径≤0.5 mm)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吸收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降低而减少,总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随林分密度降低而增加。吸收根与总细根根长密度均以中等林分密度下最高。单株水平上,各直径等级根群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均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底层(>20~30 cm)吸收根所占整个取样剖面的比例,随着吸收根根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密度处理内各样地单位面积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变异较大,导致密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根系直径等级和土壤深度对林分和单株细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P<0.05)。总之,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吸收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现存量影响较弱,而对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南支水域刀鲚仔稚鱼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涨潮期间密度为0.056 ind/m3,小于白天涨潮密度,退潮期间密度为0.003 ind/m3,小于白天退潮密度,涨潮平均体长为13.86mm,大于白天;夜间退潮平均体长为22.01 mm,与白天相当。比较沿岸碎波带研究结果,长江口南支出现的刀鲚仔稚鱼个体较小,有必要加强对江面刀鲚早期资源漂流水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雏鸡空肠黏膜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沙门菌组、干酪乳杆菌组、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用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雏鸡肠道黏膜结构变化和肠道中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沙门菌组相比,饲喂干酪乳杆菌预防使肠绒毛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维持肠绒毛的完整性。2)饲喂干酪乳杆菌使得沙门菌感染组的促炎因子IL-17、IFN-γ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能保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沙门菌对雏鸡空肠黏膜的损害,加强肠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预防畜禽沙门菌感染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克隆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含DM结构域的Dsx基因(MroDsx)部分序列,DM结构域包含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2个组氨酸(Histidine), 且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sx基因DM结构域具有73%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显示:MroDsx基因仅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在精巢发育早期(主要是精原细胞)高表达,随着精巢的发育MroDsx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进一步显示:MroDsx转录本在精原细胞表达量高,在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中较弱,在成熟的精子中不表达,与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基于对MroDsx转录本的表达分析,推测MroDsx可能参与罗氏沼虾精巢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药用植物砂地柏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的活性.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78.69%和60.28%,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9.75%,对其他两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随浸提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使用浸提液原液时,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6.30%、61.02%和78.72%、76.75%,其次为黄瓜霜霉病,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OsRacD, belonging to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Rho family of the small GTPases, is a pivotal gene involved in rice photoperiod fertility conversion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which influences the rice fertility via controlling the pollen tube growth. Using OsRacD as bait, tw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genes designated as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screened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To further study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sRhoGDIs and OsRacD, the upstream regulation sequences of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cloned by PCR, and the cis-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were predicted using internet tool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kinds of response elements, such as phyto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lightregulated elements and adversity induced 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of OsRhoGDIs, some of which were similar. Comparing with the promoter of OsRacD, several pollen tube germination related elements were found. On one hand,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were complex, they may be regulated by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 commonly,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were similar to some ext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fertility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cooperative expression of OsRhoGDIs and OsRac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长期食用黄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日常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先将小鼠按照年龄分为1月龄(幼年)、6月龄(中年)、9月龄(老年)组,每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1组、1:2组和1:4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1:1组、1:2组和1:4组分别将基础饲料与黄豆按1:1、1:2和1:4关系配比进行饲养。喂养4个月后,采集小鼠盲肠段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 1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下降明显(P<0.01);6月龄小鼠1:2组的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远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9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肠道细菌总数下降,且食用较高比例的黄豆,肠道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或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食用不同比例黄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同,6月龄食用1:2黄豆最佳。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中2种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2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通过25 d的室内发酵培养试验对固态发酵中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后玉米秸秆的有机碳、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10~16 d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均达到最高,发酵25 d后,2种微生物处理的玉米秸秆分别累积降解了21.79%和20.12%,说明两者的降解效果差异不大;与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相比,哈茨木霉处理的秸秆剩余量、有机碳含量、剩余秸秆有机碳总量分别降低了1.67%、0.26%和1.80%,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秸秆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升高了6.99%、6.54%、0.7 FPU·m L~(-1)、0.04 IU·m L~(-1)和9.26 IU·m L~(-1),说明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降解秸秆,但两者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多种饵料鱼暴发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烂鳍、白尾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长江江豚的食物和水生环境安全。自患病的?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饵料鱼的肝、脾和肾中分离出多株菌株,其中分离株SS161012经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该菌编码溶血素(Hly)、外膜蛋白(Omp)、粘附素(Aha)、丝氨酸蛋白酶(Ahp)等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SS161012可通过注射感染和划痕浸泡感染致试验鱼死亡,且创伤浸泡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注射感染。药物敏感性测试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BD PhoenixTM分析鉴定系统基本药物和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水产常用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浙江庆元县的缨口鳅属(Crossostoma)鱼类一新种,即亮斑缨口鳅(Crossostoma galericula Zhang sp.nov.)。测量标本均采自同一地点,体长35.0~46.5 mm。背鳍条III-8;臀鳍条II-5;胸鳍条I-13;腹鳍条I-8;侧线鳞91~97。体长为体高的5.1~5.4倍,为体宽的5.4~7.0倍,为头长的3.7~3.9倍,为尾柄长的5.9~6.6倍,为尾柄高的7.2~8.8倍,为背鳍前距的1.9~2.0倍,为腹鳍前距的1.8~1.9倍。头长为头高的1.5~1.6倍,为头宽的1.1~1.3倍,为吻长的1.8~2.1倍,为眼径的5.5~6.4倍,为眼间距的2.8~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2~2.5倍。新种吻褶具13条吻须,吻须基部均与吻褶相连,排成1排;与近似种横纹缨口鳅(C.fasciolatus)相比,新种有如下明显的区分特征:(1)最长吻须与眼径等长;(2)背鳍基后部两侧具1对亮斑;(3)各鳍均无明显的斑纹;(4)腹部裸区延伸至腹鳍起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