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珠母贝海区不同深度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下潜式缆绳吊养大珠母贝幼苗,设计5个不同的水深,记录养殖海区的水文因子,测量大珠母贝的壳长和壳高两个性状指标,统计成活数,比较不同水层贝苗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大珠母贝在4、5、6m水层生长较快,3个深度下幼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2m和3m水深的贝生长速度较慢,其中3 m水层的壳长与4、5、6m的差异显著.大珠母贝在5 m的深度条件下养殖幼苗存活率最高,4m水层次之,而在2m水深下幼苗的成活率最低(52%).综合生长和成活数据可知,大珠母贝苗在4~5 m养殖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换用网眼大的笼。一般日换水量在10%-30%,控制水透明度在60-80cm,水温不超过33℃。按比例投放饵料,定期泼洒营养盐,约5d追肥1次。[结果]3枇人工繁殖的贝苗,经4个月的水泥池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27.7和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24.9和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和17.9%。[结论]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的大规模死亡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珠母贝人工苗工厂化标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珠母贝人工苗工厂化分组标粗;室内养殖54d,贝苗平均壳高从地6.61mm,增长至13.08m,最大为14.85mm平均成活率31.9%,最高达49.8%。试验初步表明,大珠母贝岸上室内工厂化养殖不但可行,而且也将解决当前海上养成困的一条出路;2.发现自然涨区中也存在饥饿死亡现象及死亡潜伏期,反映出海上养殖高死亡率的复杂性;3;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贝苗的增长率和成活率,显示出广阔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角螺幼螺网笼吊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不同网笼养殖密度和海区网笼吊养的方法,对管角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d的不同养殖密度养殖,各密度组幼螺壳高、体质量的生长均呈指数生长,除10个·笼-1密度组生长离散(SV)增加外,其他4个密度组(20,30,40,50个·笼-1)生长离散(SV)均降低;不同密度组间生长表现差异显著,20,30个·笼-1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质量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3次项回归关系(SGR=0.8573+0.1532D-0.0051D2+0.00005D3,R2=0.9991)。海区网笼吊养结果表明:选取养殖密度为30个·笼-1,经过100d的海区吊养,管角螺壳高增加了34.7%,体质量增加了157.4%,壳高平均日增长0.18mm,体质量平均日增长0.173g,成活率为98%;网笼吊养模式适合管角螺养殖。  相似文献   

5.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蛤池塘养殖密度调控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28日通过取样调查研究了上海市淀山湖沿岸及周边河道内河蚬的分布状况,发现湖内西南方向沿岸区域河蚬分布较多(平均密度62.3个/m2,生物量62.7 g/m2),而东北方向沿岸区域河蚬分布较少(平均密度13.8个/m2,生物量12.8 g/m2),位于东南侧的河道内河蚬密度最大,达到318.5个/m2,生物量225.2 g/m2。2011年1-12月通过按月取样对淀山湖内河蚬群落的生长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仔蚬(壳长<8 mm)在6月份大量出现,指示6月为淀山湖内河蚬的繁殖高峰期,仔蚬在1年后壳长生长至19mm,2年后壳长生长至27 mm,2年之后仍然存活的个体比例很低。估计淀山湖内河蚬在开始底栖生活之后的生命周期约为2~3年,理论上最大壳长为30 mm,实际最大壳长为34 mm。淀山湖河蚬的分布及生长数据将对于此区域河蚬资源保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9.
海洋珍珠贝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珍珠贝是人工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多个国家的海洋珍珠贝出现大量死亡[1-6],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推动了对海洋珍珠贝病害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珍珠贝的病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1 养殖海洋珍珠贝的种类目前世界上能够养殖海水珍珠的贝类约有20种[7],但在世界各地大规模进行养殖的海洋珍珠贝主要有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和珠母贝三种。1.1 大珠母贝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俗名白蝶贝,是目前世界珍珠养殖母贝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2龄刀鲚Coilia nasus生长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43±1.25)g的2龄刀鲚,分别按500 ind./667 m2(A 组)、1 000 ind./667 m2(B 组)和1 500 ind./667 m2(C 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养殖,每个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189 d.结果表明:A组末体质量、末体长、增重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单位面积产量(A组8.59 kg/667 m2,B组7.28 kg/667 m2,C组11.33 kg/667 m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下,2龄刀鲚的肥满度、脏体比和比肠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肝体比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密度组,2龄刀鲚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即m=aLb(a = 0.000 8~0.002 8,b= 3.076 8~3.534 3),体长、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拟合(L=at+b,a= 0.029~0.048,b= 11.625~12.510;m=at+b,a =0.080~0.146,b=3.142~5.576);3个密度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长为18.1~22.9 cm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90.0%,体质量为25.31~40.94g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88.3%,均优于其余两组.研究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2龄刀鲚的生长性能逐渐降低,参照本试验条件,2龄刀鲚养殖可采用500 ind./667 m2作为适宜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