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三江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化学性质演变特征。[方法]以三江平原地区主要种稻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白浆土为调查对象,采集0~40年不同种稻年限的土壤样本,开展不同种稻年限水田土壤化学性质演变规律的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土壤种稻后,土壤化学性质演变规律存在异同;3类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草甸土心土层和犁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上升,白浆土犁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上升,随种稻年限延长无变化,心土层有机碳含量种稻后下降;草甸黑土心土层和犁底层有机碳含量种稻后无增加趋势;草甸土和草甸黑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总量种稻后在各层均增加,随种稻年限增加有上升趋势,白浆土土壤中还原物质含量在耕层和犁底层随种稻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草甸土种稻后各层土壤Fe~(2+)、Mn~(2+)含量均增加,在种稻10年后向下移动,可达到心土层;草甸黑土种稻后各层土壤Fe~(2+)含量增加,Mn~(2+)仅在耕层有增加趋势;白浆土Fe~(2+)、Mn~(2+)含量在耕层和犁底层增加,在种稻10年后向下移动至犁底层。[结论]3类土壤在种稻过程中已具有向水稻土形成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枣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枣园种植年限对土壤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趋势,探明枣园退化关键原因,为枣园退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3年、5年、7年种植年限枣园,按照枣树冠幅内、外一周各取0~20 cm和20~40 cm各4个土样混合,分析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全氮、盐分、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3年、5年、7年果园冠幅内外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量元素(效硼、铜、铁、锰、锌)和土壤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而降低;冠幅内土壤0~20 cm土壤速效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冠幅外土壤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由于新疆南部地区果园普遍不施微肥以及不施或少施钾肥,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树根系及作物吸收消耗了土壤有效硼、铜、铁、锰、锌和钾元素,使得土壤微量及钾肥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果树和大田作物根系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大田作物间耕作效应,使得冠幅内外在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性;果树根系较深,对冠幅外土壤深层养分吸收消耗较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土壤养分消耗降低,使得果园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枣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枣园种植年限对土壤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趋势,探明枣园退化关键原因,为枣园退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3年、5年、7年种植年限枣园,按照枣树冠幅内、外一周各取0~20 cm和20~40 cm各4个土样混合,分析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全氮、盐分、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3年、5年、7年果园冠幅内外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量元素(效硼、铜、铁、锰、锌)和土壤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而降低;冠幅内土壤0~20 cm土壤速效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冠幅外土壤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由于新疆南部地区果园普遍不施微肥以及不施或少施钾肥,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树根系及作物吸收消耗了土壤有效硼、铜、铁、锰、锌和钾元素,使得土壤微量及钾肥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果树和大田作物根系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大田作物间耕作效应,使得冠幅内外在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性;果树根系较深,对冠幅外土壤深层养分吸收消耗较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土壤养分消耗降低,使得果园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置1 076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法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1.96、2.51、17.32和10.91 mg•kg-1,含量均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层中有效铁和有效锰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变程分别为21.6和45.3 km,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变程较小,分别为3.1和2.9 km,亚耕层中4种有效微量元素的变程与耕层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平谷区4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图,耕层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等结构性因素,而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布则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其中果园和菜地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田。亚耕层4种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结论】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有效锌含量偏高,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潜在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杨瑞  陈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3-6834,6913
[目的]为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南蒙自石榴园距树干基部水平方向0~200cm、垂直方向0~8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果树根区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石榴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71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48.83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94.92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97.22mg/kg。在垂直方向上,石榴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0~20和20~40cm土层,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50cm范围内,随着距树干基部距离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除碱解氮外,研究区石榴园养分含量普遍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找出吉林省中部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空间变异规律,从而为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黑土退化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对吉林省中部黑土区进行定点采样,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结果]与休闲黑土及第2次土壤普查进行对比,土壤中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产生变化且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含量呈现中间地区低、南北两侧地区高的趋势;有效铜含量从南到北呈现降低的趋势。3个地区土壤中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低于公主岭休闲黑土,土壤中微量元素有减少趋势。吉林省中部黑土中微量元素空间上存在差异,不同元素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结论]适当增加3个地区锌、铜的投入,为吉林省中部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通过对滇池流域19个点位不同土壤剖面养分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的水平垂直空间分布、养分运移流失规律和影响因子与养分含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滇池流域土壤质地以壤质黏土为主,这决定土壤养分易随地表径流或渗漏流失。其中,NO3--N的流失潜力是渗漏方式;NH4+-N和Olsen-P的流失潜力是径流和渗漏2种方式。滇池流域土壤NH4+-N、NO3--N和Olsen-P含量高,耕层(0~20 cm)土壤含量分别为124.11、342.42、109.93 mg/kg,养分含量盈余;总体而言,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20cm耕层土壤NH4+-N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显著高于亚表层;NO3--N在0~40 cm土壤剖面中存在2个浓度累积峰,40~60、60~80、80~100 cm土壤剖面NO3--N含量极低,接近痕量;0~40 cm土层土壤Olsen-P含量显著高于40~60、60~80、80~100 cm土层,耕层(0~20 cm)土壤Olsen-P含量高达109.93 mg/kg,已超过土壤磷素淋溶的"突变点",磷素渗漏流失的风险大。滇池流域不同点位各土层间NH4+-N、NO3--N和Olsen-P含量差异极显著;土壤pH值、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和土壤质地等指标在不同点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解释滇池流域不同点位氮磷的流失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不同锌含量土壤上配方肥及锌肥在冬小麦上的增产效果。[方法]以平乡县为例,筛选土壤有效锌含量不同梯度大田开展试验。[结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68 mg/kg时,配方肥增施锌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10.8%。当有效锌含量为1.34和1.57 mg/kg时,较配方肥处理,配方肥+Zn产量变化不明显。当有效锌含量为2.26 mg/kg时,增施锌肥造成明显减产,减产390kg/hm2。与配方肥和常规处理相比,当配方肥增施锌肥15 kg/hm2ZnSO4·7H2O时,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隔年适量施用锌肥,用量以11.3~15.0 kg/hm2ZnSO4·7H2O为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不施锌肥。施用配方肥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效益优势,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宝红  鲁耀  杨文柱  段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10-16313,16326
[目的]了解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地耕层土壤肥力、盐碱化、土壤CO2含量及蔬菜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通海县九街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蔬菜连作种植造成了耕层土壤养分耗竭,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从连续3季蔬菜种植管理养分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促进耕层土壤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蔬菜连作土壤酸碱性改良,但耕层土壤Na+含量反而增加;动物粪肥增施有利于土壤CO2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土壤呼吸。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烟杆〉家禽、家畜粪便〉废弃蔬菜叶〉稻草,其中稻草对蔬菜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对连续3季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第3季蔬菜〉第2季蔬菜〉当季蔬菜。[结论]通过有机物质增施来培肥和改良土壤效果在短时间内不明显,尤其是稻草施用对当季蔬菜的生长反而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在蔬菜种植中应谨慎使用,从养分长期管理角度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改善蔬菜连作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提高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期试验1992年基础土样以及1996,2001,2006,2011,2016年各施肥处理的0~40 cm土样和2018年0~100 cm土样有效Cu、有效Zn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有效Cu、有效Zn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由降低转变为升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对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影响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性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60 cm土层有效Cu含量影响较大,对60~100 cm土层影响不明显;氮磷化肥配施有效Cu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与不施肥处理相似;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效Cu含量在0~60 cm土层有较大幅度提升。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影响较大,对20~100 cm深层土壤影响较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0~20 cm有效Zn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上升幅度较大,且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金权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22-15224,15230
[目的]探讨紫色土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果园、菜地和麦-玉-苕3种典型的种植模式为例,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差异,并且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土壤有机质在同一种植方式上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土层厚度上均表现出果园>麦-玉-苕>菜地的规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有效锌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变化幅度最大;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表现出果园>菜园>麦-玉-苕的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培肥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不同树龄果园土壤营养状况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明果园土壤质量的演化趋势,探讨果树可持续生产的理论基础。[方法]对渭北旱塬不同树龄果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磷以及钙的剖面分布特征和变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研究得出,果园土壤深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8~15龄果树的果园土壤有机质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园龄土壤在40 cm以上土层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尽管有所增加,但氮和磷的供给能力仍在中下等水平;即使在富钙的石灰性土壤果园里,其土壤上层交换性钙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而60 cm以下土壤交换性钙明显递减,土壤剖面有酸化趋势。[结论]渭北地区果园养分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施肥深度欠佳,旱塬地区土壤墒情欠缺的情况下,必须适度深施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  相似文献   

13.
汪薇  曾晓房  白卫东  王顺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70-7373,7408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土壤矿质元素差异,为青梅产地溯源筛选矿质元素指标。[方法]通过ICP-MS检测从化、陆河和紫金3个地域青梅果园土壤的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钾、钠、钙、镁、铁、铜、锌、硒、铅、铬),并且采用SPSS软件对各产地的土壤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钠、钙、铁、锌和硒可以作为陆河地区的指标元素,而镁元素、铜元素可对紫金和陆河地区土壤进行判别;利用钾元素的显著性差异,可将从化2个不同果园区分出来;而重金属铅元素则可作为从化2的指标元素。[结论]土壤矿质元素的差异可以有效区别从化、陆河和紫金3个不同地域青梅土壤。  相似文献   

14.
胡世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5+11685-11675
[目的]为了解礼泉县果园土壤现状.[方法]采取主要的果园即苹果、葡萄、石榴、樱桃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速效钾、铵态氮、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石榴园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51.89±1.15) mg/kg,其次是苹果园,最低的为葡萄园;速效钾含量在(114.46~ 146.99) mg,/kg之间,苹果园的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pH没有明显的差异,pH接近于7;樱桃园的水分含量最高,约10 mg/kg,其余果园的水分含量较低.[结论]不同的果园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不同的果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陕北延安地区枣树土壤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枣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的微生物菌群、养分及pH状况,并且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在不同树龄的枣园土壤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数量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枣园>老龄期枣园>幼龄期枣园,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铁、钼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有效钾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适当降低土壤pH,提高养分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枣园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枣园滴灌及水肥耦合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方法]以农二师36团戈壁地滴灌枣园为试验材料,用手持式土壤水分测量仪测量在相同滴头流量下不同滴灌时间上枣园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在滴水6 h后0,cm处垂直深度中最大含水量位于30 cm处,为20.9%;在滴水24 h后0,cm处垂直深度中最大含水量位于20 cm处,为22.3%;在停水12 h后0,cm处的垂直深度最大含水量位于0 cm处,为6.1%。[结论]戈壁地枣树的根系主要集中在30 cm处。  相似文献   

19.
绿肥种植对石灰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绿肥对石灰土的增肥效应。[方法]取桂林毛村常年种植过紫云英绿肥的冬闲田和自然抛荒农田中的石灰土,测定石灰土的脲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结果]绿肥种植大大提高了石灰土N、P、K的有效态、全氮含量及脲酶活性,但对全磷、全钾的增加不明显。石灰土脲酶活性与石灰土氮磷钾全量、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石灰土脲酶活性呈垂直分布规律,从耕作层到犁底层下降明显,从犁底层到底土层下降缓慢。石灰土肥力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递减规律。石灰土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有较强的负效应,但其间接作用使其与脲酶活性在表观上显示正相关关系。[结论]脲酶活性是表征石灰土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苹果园化肥投入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状况。[方法]对25个农户苹果园化肥投入进行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氮磷钾养分平均投入量为839.6、520.4、899.7 kg/hm2,氮磷钾养分的投入比为1.00∶0.62∶1.07。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53.49、70.73、180.10 mg/kg,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比例为1.00∶1.32∶3.37。[结论]苹果园化肥投入总体水平比较高。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总体偏低,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偏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