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粳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防治适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粳稻生产上危害日益严重的稻曲病,在大田重点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病指防效为76.82%,下同)、爱苗(73.18%)、菌刀(69.21%)及头等功(68.54%)4个药剂防效相当,极显著优于阿米妙收(48.68%)、井冈霉素(49.01%)和好立克(42.05%)的防效,这4种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4.38%~7.89%。破口前10 d、破口前3 d和齐穗后各施药1次的处理(S1)稻曲病病指防效显著优于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S2)以及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与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防效相当,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经历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其内涵更加历久弥新。茶文化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其中就蕴含着法治精神的精髓,并深刻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如何在网络时代下将茶文化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氮肥后移",推迟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减少前期基蘖肥施氮量,增加中后期穗粒肥施氮量。为探究该技术在直播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5年在江西省新建区恒湖垦殖场开展了此试验,以期为直播双季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要素趋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效益相对收窄,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种粮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严重,撂荒粮田增多等现象出现,"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一度严峻。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江西坚持问题导向,按照  相似文献   
6.
一季中粳品种生产力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筛选适宜江西省不同生态区域的粳稻主导品种是推广"籼改粳"集成技术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景德镇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了一季中粳品种生产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景德镇市陶瓷科技园区罗家桥乡鲍家段村种粮大户陈忠良承包的水田进行,面积3.6亩,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排灌便利,试验田肥力中上、砂壤土质、前作冬闲。1.2参试品种供试品种16个,其中常规粳稻4个品种,即长江19、长江25、长江32、长江38由扬州大学供种;籼粳杂交稻8个,分别为甬优9号、甬  相似文献   
7.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杨瑞  陈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3-6834,6913
[目的]为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南蒙自石榴园距树干基部水平方向0~200cm、垂直方向0~8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果树根区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石榴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71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48.83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94.92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97.22mg/kg。在垂直方向上,石榴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0~20和20~40cm土层,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50cm范围内,随着距树干基部距离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除碱解氮外,研究区石榴园养分含量普遍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9.
贵州赤水素有"竹乡"之称,当地所种植的竹子种类繁多,并且竹子的种植为贵州赤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竹子的品种多,赤水的南部又被世人称之为竹海,在赤水主要种植的是楠竹和纸浆原料竹,其次还有斑竹、水竹等等。一般来说,中国所有的竹子品种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本文主要是以贵州赤水最著名的楠竹为例,讲述了竹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杂交晚粳花优14在江西省适宜播种期和栽插苗数,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栽插苗数试验。结果表明:花优14在鄱阳湖平原作双季晚稻手工栽插,适宜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秧龄25~30 d,每丛插3本或3本以上有利获取高产,最后提出了花优14高效应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