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效果检测与效益分析(一)效果检测水库施肥在于通过增加水体的营养盐分,从而增加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及各营养级的生产量,最终达到增加鱼产量的目的。因此,施肥的效果如何,可通过检测水体中从营养盐分、浮游植物到鱼类生长等一系列环节的变化情况来了解。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因水体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它因素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色的好坏是决定水质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水产养殖中评价水色通常用"水华"表示。研究水华不仅对鱼类生产及藻类植物的分布生长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危害,水华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小水库化肥养鱼的原理是通过向水体中投施化肥,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加快浮游植物的繁生,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小水库化肥养鱼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高产高效、技术易掌握等特点,很有发展前途。主要养殖对象是鲢、鳙鱼。 小水库化肥养鱼技术在河南省南阳市应用较为普遍,全市有小型水库484座,养殖水面3133公顷,有50%以上的水库使用化肥养鱼,平均每公顷增产600公斤,个别好的水库增产10倍以上,已显示出小水库化肥养鱼的显著效果和巨大潜力。小水库化肥养鱼要抓住鱼种投放和施肥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硅藻是海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中的最主要类群,也是鱼类、贝类和虾类的重要饵料生物,在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对海水养殖水体硅藻的种类多样性、微型硅藻的分布与作用、硅藻的分类研究、硅藻的营养价值与饵料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丰富硅藻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力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4,(8):71-71
每年春夏季节,随着养殖水体温度升高,养殖水体理化因子日益多变,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生物滋生,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逐渐增多。如果养殖户片面追求高产,不考虑养殖水体的水源和水质条件,随意加大放养密度,将会导致水质恶化而引起鱼类泛塘和其它疾病的频繁发生。特别是主养花  相似文献   

6.
池塘中的水总是呈一定颜色,即水色。它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以及光线入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而综合形成的。我们在养殖生产中所指的水色主要是指各种藻类(主要为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而使池水呈现的颜色,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藻类,而不同的藻类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造成池水的颜色不一样,浓淡不一样。藻类是水体中的主要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鱼类对不同种类的藻类利用不同,有些藻类,鱼类不仅不能利用,而且在其大量繁殖时,由于死亡分解…  相似文献   

7.
2009年冬季恶劣的天气,导致了辽源地区现有的鱼类越冬池塘、泡塘、水库、大水面等养殖水体冰封较差,“乌冰”现象严重。乌冰严重影响阳光透过冰层进入水中,从而大大降低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生物增氧的能力降到最低。水中溶解氧出现严重不足现象,会致使越冬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进食、呼吸、粪便排泄、繁殖、吸收和排泄盐类等行为全部都发生在水中,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健康程度和水产品的安全性。1氮的循环氮的循环是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养殖水体中氮的多少关系到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转化。氮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  相似文献   

9.
“中华肥水王”是专门针对高产型水产养殖的水质特点,应用“以磷促氮,以微促肥”的科学原理研制开发的绿色环保型水产增产剂。其作用机理为:“中华肥水王”含有丰富的营养微量元素、生物素等。微量元素能定向繁殖滤食性鱼类所喜食的硅藻、隐藻等天然生物饵料,且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利用水体中大量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能有效分解水体中残饵,腐殖质及鱼类排泄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理化因子,抑制有害藻类细菌繁殖,促进鱼类生产。东湖2001年应用“中华肥水王”,鲢、鳙鱼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1应用情况东湖面积700公顷,…  相似文献   

10.
关于滤食性或杂食性鱼类对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已做过很多工作。罗非鱼作为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不仅能够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还通过自身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1~4]。Drenner等[5]研究罗非鱼在Kinneret湖中对浮游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后指出,罗非鱼对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具有压制作用,同时能促进超微浮游植物的发展。因此养殖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不仅能够提高池塘的物质利用效率,还会起到稳定养殖环境的作用。本文结合台湾红罗非鱼(Ore…  相似文献   

11.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有用的鱼类,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仅供参考。1套养鲤鱼、鲫鱼鲤鱼、鲫鱼是水底名副其实的“清洁工”,它们生活在水体底层,摄食水底的残饵和腐殖质。在养殖水体中适当套养部分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鱼病发生。2套养青鱼利用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青鱼常常栖息于水体的下层,肉食性,多摄食昆虫幼体、螺蚬、幼蚌类等。在水体中套养青鱼,一方面可以抑制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确保有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青鱼的生长,增加水体的产出和效益。一般5kg饵料生物可以长1kg青鱼。3套养鲢鱼鲢鱼可称为水体的“过滤器”,它是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为食,在水体中适当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同时,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方地区 ,特别是黑龙江地区鱼类将在冰下度过漫长的越冬期 ,如何才能使越冬鱼类安全地度过冬季 ,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 ,发现在越冬池中施用生石灰能调节冰下水体的水质 ,增强浮游植物活力 ,保持 1 0~ 1 5天的氧量平衡。而掌握生石灰对冰下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 ,有助于针对不同越冬池塘的水质条件 ,科学合理地施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多功能作用。本文通过连续测定施放生石灰前后一段时间内试验水体的水温、H2 S、CO2 、pH、氨氮、溶解氧、浮游生物等多项因子 ,进行化验分析 ,研究生石灰对冰下养殖水体的影响 ,从而在越…  相似文献   

14.
在集约化养殖中,溶解氧是调节鱼类生长最重要的变量。溶解氧的动力学主要受浮游植物密度的影响,而浮游植物密度主要由鱼类摄食率调节。因此,浮游植物的密度和低溶解氧发生的次数及其严重性,随着投饲率的增加而增加。鱼类的强化养殖最终受到投饲量的限制,向池塘投喂的饲料以不致导致氧的耗尽为度。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现今凡纳滨对虾养殖面临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养殖环境中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虾养殖中过量的投饵及高密度的养殖模式等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的水质因子。  相似文献   

16.
於振南 《齐鲁渔业》2005,22(3):19-19
1 忌雨天施肥 雨天水体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相似文献   

17.
孔磊 《水利渔业》2007,27(3):116-116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解氧。一般来讲,施传统有机肥,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19.
于丽萍 《齐鲁渔业》2002,19(8):37-37
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试验证明,秋 季鱼塘重施磷肥,不仅能促进隐藻、裸甲 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丰 富的天然饵料,而且还能借助浮游植物的 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鱼塘水  相似文献   

20.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