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水面养鱼的原理和意义施肥养殖的主要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从而提高鲢、鳙鱼的产量。大水面养殖的成本低、效益好、操作方便,但增产效果与水体的生态条件、施肥养殖技术、鱼种放养及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差别。目前我国的化肥养鱼的肥料系数多在3~4之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库化肥养鱼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向水库投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肥水质,促使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生物,以达到提高水库鱼产量的养鱼技术。一、水库化肥养鱼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花鲢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当家养殖品种,养殖效益十分明显.目前花鲢养殖单产最高只有150kg/亩左右,其中,池塘花鲢养殖往往以套养为主,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已逐步演变成以花鲢增养殖为主,而且大水面已支撑了我国花鲢产量的60%以上,但是,养殖模式都是以传统的肥水养鱼方法为主,通过施用化肥或有机肥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进而促进花鲢的生长.随着养殖水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传统的肥水养鱼方法终将被逐渐淘汰,如何化解养殖效益、水产动物蛋白保障与水资源安全的矛盾迫在眉睫,创制大水面增养殖花鲢专用生物饵料是一条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网箱、网围的养殖史1.网箱养殖据史料记载,中国约在800年前已用密目网箱来暂养由江河中捞取的鱼苗,暂养时间约15~30天,等待出售。这方法在捕捞天然鱼苗和池塘养鱼业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网箱养鱼则始于1973年,目的是利用兴建水库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而设置网箱,培育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鲢、鳙鱼种,再放养于水库,以提高鱼种在水库中的成活率。这种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以后又发展到培育2龄鲢、鳙鱼种。1977年起开展不投饵的网箱养殖鲢、鳙成鱼,同时开展了投饵的网箱养殖草鱼、鳊、鲤等鱼类,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找到了有效途…  相似文献   

5.
铜山县有水库37座,宜渔面积1700公顷。1992年全县水库成鱼产量突破百万公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该县水库成鱼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开展水库水化学调查,全面推广库区网围培育鱼种技术,积极发展网箱养鱼,重点推广化肥养鱼和多渠道解决渔用饲料,增加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改进成鱼捕捞技术.  相似文献   

6.
渔业养殖和供水的兼顾是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分析了许家崖水库水质现状和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不合理养殖方式,提出了以大水面放养鲢、鳙为主,有限度地发展网箱养鱼,确保库内鲢、鳙生物量达40 g/m2以上等5项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鹿原水库水面29.6hm2,1995年化肥养鱼年净产达2591kg/hm2。调查表明,施化肥后浮游植物发生显著变化:一是生物量大大增加;二是隐藻占绝对优势,从而为鲢、鳙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养鱼和供水的兼顾是水库工程发挥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岸堤水库水质的4个因素,提出了以大水面放养鲢、鳙鱼为主,有限度地发展网箱养殖,确保库内鲢、鳙鱼生物量达50mg/m^3,以上等5项养鱼措施,不仅不会污染水质,而且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安陆市百花养殖场百花水库400亩水面,于1992年5月7日起,按照水库化肥养鱼技术常规,坚持晴天上午向水库水面施氯化铵、碳酸氢氨、过磷酸钙等化肥养鱼。到6月11日止,共施化肥90.5吨.水色黄绿色,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25~30厘米,浮游植物20毫克/升以上。鲢鳙尾增重125~150克,生长较快。6月中旬,由于天气影响,阴雨连绵,有ID天未施肥,浮游植物由增长期、平衡期而迅速进入消落期,透明度40厘米以上,如果继续下去,等待天晴以后再施肥,不仅会浪费化肥,还会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影响经济效益。如果在阴、雨天施…  相似文献   

10.
<正> 水库施肥养鱼,是在学习池塘施肥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水库高产养鱼技术,现已被我国大部分省区水库渔业生产所采用。它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易推广等优点。在一般施肥水平情况下,中型水库鱼产量可达30~50kg/亩,小(一)型水库可达100kg/亩,小(二)型水库可达150kg/亩以上,鱼产量较施肥前可提高数倍,平均每施用1~2kg化肥,可增产鲢鳙1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适合开展施肥养鱼的水库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养殖水体,特别是水库、湖泊养殖鲢鳙鱼的水体,鸡粪的应用在增强水体的生产力和效益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事实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根据鲢、鳙鱼肠道的解剖分析,投入的鸡粪1/3以上可变为有机腐屑和生物有机絮团,被鲢鱼、鳙鱼直接吞食,还有近1/3可用于生产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被鲢、鳙鱼间接利用,这为大水面养殖鲢、鳙鱼提供了极其优质而廉价的鱼用饲料,余下的20%则很少被利用或者很难被利用。然而在大量投入鸡粪的同时,也为水体养鱼带来  相似文献   

12.
顾维民 《水利渔业》1993,(4):47-49,56
解放、便河二座小(一)型水库共有养殖水面29.33公顷,利用库区周围消落区荒滩开挖鱼池12.49公顷。在水库应用化肥养鱼,在开挖鱼池采用池塘精养技术,使鱼产量大幅度上升.1992年总产成鱼11.77万kg,培育大规格鱼种2.14万kg,创总产值53万元,直接盈利29.6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125.  相似文献   

13.
小型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水库一般水深在10米左右,溶氧及饵料丰富,面积不大,在几十亩到几百亩之间,是施肥养鱼的理想水面。结合我县几十座小型水库施肥养殖技术,介绍几个要点。一、合理放养1.放养大规格鱼种水库养鱼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要放养大鱼种。水库比池塘敌害多,饵料基础差,小鱼种逃避敌害能力差,摄食能力也较低,所以放养鱼种规格太小,成活率较低。一般应放养在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方能取得较高的回捕率和商品率。2.品种搭配要合理采用化肥养鱼,应以鲢鳙为主,其产量可占总鱼产量的90%以上,放养鲢、鳙鱼比例为4∶1。搭配…  相似文献   

14.
童晓辉 《内陆水产》2003,28(2):15-15
为了充分利用水库水面资源,挖掘水库渔业生产潜力,2000~2001年,作者在毛易镇黎家水库进行了主养草鱼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现将黎家水库主养草鱼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水库条件黎家水库位于冷水江市毛易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的小Ⅱ型水库。养鱼水面3.5公顷,常年水深5~6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无霜期267天,年降雨量一般在1400毫米,日照时数平均为1400小时以上。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多年来以养鲢鳙鱼为主,处于人放天养状态,鱼产量很低。2主要技术措施拦鱼设施和饵料台设置在水库的进、出水口设置钢栅和拦网,…  相似文献   

15.
水库(湖泊)化肥养鱼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大、操作简便的养殖新技术,也是解决我国大中水面渔业长期低产最有效的三大技术措施之一。10余年来,经我县首次试验、研究和全国各地的推广证明,只要正确掌握此项技术,~股经过1-2年,可使水库(湖泊)的产量、产值、利润增长2-10倍,高的可达数十倍。我县官亭水库333.3hm2水面,自1987年推广化肥养鱼技术后,每公顷产量由原187.5kg,陡上升到450kg,每年获利25万元以上。望城乡东堤水库12hm2水面,近几年推广化肥养鱼技术后,每公顷产鱼由原60kg,1995年陡升到2250kg,产量、产值、获利均在3…  相似文献   

16.
水产技术推广是指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水产技术普及应用于渔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活动。我省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自开展以来,先后推广了大面积综合养鱼技术,每公顷净增产超过4500公斤;池塘集约化养殖鲤鱼、草鱼技术,每公顷超过15000公斤;网箱养鲤技术,平均每公顷产120—150万公斤;小水库精养技术,每公顷产1500公斤以上;以及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在推广区域内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分宜县城地处江口水库中游,距钤阳湖4公里,水域面积3.5万多亩。“钤阳湖”与“仙女湖”紧连成一体计50平方公里,常年蓄水量3亿米3。农民依托湖区水面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产业。一、抓好发展,创建协会组织我县网箱养鱼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现已发展到年产无公害网箱养殖的鲢、鳙、鳜鱼等水产品4360吨,网箱养鱼1.2万多箱。前几年,由于鲢、鳙等常规鱼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价格低,农民养殖效益持续下降,致使网箱养殖的鲢、鳙鱼年年增产不增收。为寻求较理想的增收渠道,分宜镇水产科技人员会同部分网箱养殖专业户,从2001年开始探索网箱…  相似文献   

18.
邓永生  冉红  袁泉  冉体琼 《中国水产》2009,397(1):52-52
川中遂宁有中小型水库333座,养殖水面3485公顷。近些年来,冬季中小型水库鲢鳙鱼锚头鳋病时常发生。现将诊治效果显著的中小型水库17座(次),水面535公顷的实例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鱼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大型水库资源的立体养殖技术,近年来,杭州千岛湖库区农民充分利用优质水源,大量推广养殖花鲢,其有机鱼花鲢销往海内外,给下岛湖库区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采用网箱养殖花鲢技术是众多养殖项目中收益最高的一种,相关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过去湖泊、水库等小水面(1000亩以下)多采取的是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粗放式养殖方式,以施肥(化肥、粪肥)为主,少量投喂饲料或不投喂饲料,产量低,效益差。近些年来,随着鱼价上涨,特别是吃食性鱼类价格的上涨,激发了渔民养鱼积极性,增加了鲤、鲫、草等吃食性鱼类放养量,加大投饲量,大幅度提高了小水面养殖产量,产量达到200~300kg/亩,其中鲢鳙鱼产量达到75~100kg,同时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水质恶化和鱼类病害频发。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