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一种一步法和二温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231bp的特异基因片断,对300份南美白对虾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快速和敏感的桃拉综合症病毒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在我国被广泛的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病、桃拉综合征和红腿病病毒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根据养殖场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沿海地区对虾桃拉病毒(TSV)检测及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病毒(TSV)是一种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的病原。应用RT-PCR方法对采自广西防城港、北海、钦州等地养殖场的疑似病虾进行TSV检测,结果在250份样品中,TSV的检出率为0;有5份病样在目的带位置附近出现明显条带,经测序和NCB I比对,该条带的DNA序列与南美白对虾18S ribosomal RNA 99%吻合。表明广西沿海地区近年来桃拉病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利用国际兽医局O IE推荐的引物检测桃拉病毒有可能造成假阳性。试验结果可为广西TSV的科学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成虾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晖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375-376
南美白对虾成虾常发生桃拉综合症、白斑综合病、红腿病、烂眼病等病害,选用健康虾苗,坚持定期消毒和调节水体,结合高效低毒药物防治,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应用RT—PCR技术,对2004~2008年在宁波地区收集的1201份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TSV检测,旨在调查了解该地区TSV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被检样品中,44份样品呈现阳性结果,总阳性率为3.66%,且2004~2008年南美自对虾TSV阳性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可见,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已得到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6.
一、超早桃——红蜜桃 “红蜜桃”是从早熟桃中选育出来的特早熟、全红、大果、硬内桃新品种。品种性状稳定,树势健壮,果实茸毛短而少,近圆形,黏核。它有以下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分别介绍了4类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即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白斑综合性红体的防治措施,并总结了对虾红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对虾红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1995,(2):35-37
<正> 红雪桃(见中心彩页)是河南省浚县小河中国冬熟果树研究中心马玉玺同志,用“雪桃”与“冬桃”杂交育成的晚熟桃新品种。该品种解决了原 雪桃果实无色、生  相似文献   

9.
苏吴 《农家致富》2007,(5):44-45
一、“死底症”的成因与症状1.“死底症”表现的症状“死底症”主要发生在白对虾生长的中后期,且养殖密度较高的虾塘。通常在水温达28℃以上,发病对虾规格在80~120只/公斤。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可发现死虾1~2公斤/池,到白对虾蜕壳时为死亡的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持续下去,直到收虾季节,甚至绝收。由于绝大部分虾死在池底,平时不易察觉,故有些虾农也称之为“偷死病”。死虾肉眼观察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死虾可见黄鳃或黑鳃,有时可见软壳红体症状,容易误诊为红体病。  相似文献   

10.
桃流胶病、桃疮痂病、桃蚜、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在桃园中普遍发生,为害程度较为严重。本文根据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实践防治经验,总结出了桃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桃流胶病、桃疮痂病、桃蚜、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在桃园中普遍发生,为害程度较为严重。本文根据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实践防治经验,总结出了桃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9-2012年在云南丽江拉市乡雪桃基地对丽江雪桃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丽江雪桃的病虫害共有10种,分别是桃缩叶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桃流胶病、桃细菌性穿孔病、桃蚜、桃红颈天牛、花蓟马、金毛虫和桃潜叶蛾。雪桃病虫害总体发生数量少、危害程度轻,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果树,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3.
桃拉病毒(TSV)病是危害我们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仍无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对虾血细胞既是细胞免疫的承担者,又是体液免疫因子的提供者,研究血细胞在Tsv入侵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对提出有效防止TSV方法上有着积极意义。用Tsv粗提液投喂感染南美白对虾,通过RT—PCtk法,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感染后南美白对虾发病死亡率,及总血淋巴细胞数和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比率组成变化,并检测了感染前后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TSV感染虾发生了60%~80%的死亡率,出现典型的Tsv症状,PCR证实TSV条带为阳性;而对照组仅有少量的虾只发生死亡。在TSV感染2~3d后,对虾总淋巴细胞数,透明细胞数,半颗粒细胞数及颗粒细胞数分别下降了约690/o、76%、60%和70%;而SOD和PO活力分别下降了约25%和68%。这一结果显示Tsv可能通过降低对虾血液学免疫力而实现其高致病性,通过提高对虾血液学指标可有效降低TSV感染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太康县立地条件下桃疮痂病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总结桃疮痂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豫东地区桃疮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桃树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桃树的主要病害如桃褐腐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的发病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桃树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红体病 (桃拉综合症) 该病由桃拉综合症病毒感染所致.病虾不摄食,游动十分缓慢,反应迟钝,肝胰脏肿大、变白,体色素扩散,尾、足发红,尾尖充血肿胀,表皮、鳃、附肢及前后肠有坏死性损伤,严重时整个虾体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17.
晚熟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极易发生裂果,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通过对晚熟桃“沂蒙霜红”裂果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降低其裂果率,为提高当地晚熟桃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危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地的桃园均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文明确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规范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桃树栽培面积的扩大。桃疮痂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也逐渐上升。由于有的桃园只重视防虫而轻视防病,致使该病在流行年份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我们对疮痂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