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也叫"死底症",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虾塘,在水温超过28℃环境下,养殖60~80天时较易发生.发病虾规格多为30 ~ 35尾/千克,多发生在富营养化且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初期,一个池塘底每天可出现1 ~ 1.5千克死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池底死虾增加至10~ 15千克.在蜕壳期间为发病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虾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虾季节,直至绝收.由于大部分死虾是沉在池底才被发现,平时不易及时觉察,故称之为"偷死病".死虾通常无明显异常症状,部分死虾可见黄鳃或黑鳃,有些可见软壳.该病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连地区及辽宁省一些沿海养殖的中国对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腿病”(黄鳃病)发生,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严重时造成大量成虾死亡。 我们连续3年,从典型发病的虾心脏血液、肝胰脏、鳃丝中分离纯化获得菌株17株,经感染试验证实为病源菌。感染后的发病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完全相同的症状。而且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3.
寒流低温期冬棚白对虾养殖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若遇较强寒流袭击,突发性骤然大降温,再加上天气多为阴天.日照的时间和强度不足,对冬棚南美白对虾养殖十分不利.容易诱发虾病。其表现为,对虾应激性红体现象增加,虾池培水不易经常出现浑浊,造成亚硝酸盐过高。对虾软壳症中毒死亡,冬季寒流低温期闽,温棚养虾应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一、莫格球拟酵母菌病1.症状。莫格球拟酵母菌病。又称罗氏沼虾亲虾暴发病,是由莫格球拟酵母菌感染引起的。病虾体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较深、不透明,部分病虾步足变红,肝胰腺肿大、发自或糜烂。病虾肠内可见少量食物,鳃丝明显肿大,鳃血管充血。目前仅在温室越冬的罗氏沼虾亲虾中发现此病,该病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数天内即可造成虾成批死亡。2.防治措施。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故应加强检疫,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小龙虾即克氏螯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容易发生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以下6种。1.黑鳃病主要病状:该病主要是由池水污染严重、虾鳃丝受真菌感染所致。病虾鳃丝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引起鳃部萎缩坏死。病虾多数卧于池底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爬行缓慢并拒食,最终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季节安排池塘第一茬养殖南美白对虾,第二茬养殖青虾,充分利用池塘空闲期,提高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为4月中旬到10月底,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200~500公斤;  相似文献   

7.
涂建萍 《福建农业》2011,(11):28-29
一、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 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相似文献   

8.
晓峰 《农家致富》2014,(7):17-19
一、南美白对虾 2013年.受虾病的影响.很多养殖户无法正常出虾。同时.由于南美白对虾的主产区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屡屡遭受台风影响.当地的南美白对虾减产幅度较大.导致其价格明显抬高.江苏省赣榆县南美白对虾最高出塘价曾达80元/公斤。  相似文献   

9.
一、红体病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后的一种显著现象,有学者认为它属于“桃拉综合症”,实际上,白对虾在发生病毒性“桃拉病毒”(TSV),细菌性弧菌病以及环境突变情况下,外观上都会出现红体现象。  相似文献   

10.
百毒清     
百毒清经溶解、活化后产生二氧化氯,故俗称为“二氧化氯”。在二氧化氯中存在未成对电子,属活性自由基,具有特强的氧化作用,可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从而使微生物死亡。它的最终产物为水和氯化钠,微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糖、无酸腐物质。本品可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原虫和藻类,主要用于水体消毒和净化水质、除臭等。 主治 ①虾的白斑病、桃拉病毒病、杆状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及黄鳃黑鳃病、红腿病、细菌性红体病、烂眼病等细菌性疾病。②海水蟹类的黄水病及河蟹的  相似文献   

11.
文内报导了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两种新病原菌,这两种菌均从患“红腿病”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或肝脏中分离获得,经系统分类法及DNA分子中(G+C)mol%测定分别隶属于哈氏弧菌和需钠弧菌。感染试验证实这两种菌均能侵入虾体引起红腿病并导致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在感染死亡虾体内可再次分离到与感染用菌形态相同的菌体。  相似文献   

12.
克氏螯虾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真菌性疾病 1.黑鳃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方法:(1)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市。  相似文献   

13.
读者热线     
田野 《油气储运》2006,(1):33-35
广东省读者吴帆询问白对虾冬棚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方法,我们请有关专家为你介绍。发病症状 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中肠水肿呈黄色,甲壳上有白色圆点,头胸甲处最为明显,严重者白斑连成一片,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病虾在水面漫游,边游边倒卧,几天后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夏季来临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增加。水质变化快,再加上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大,草鱼疾病就愈来愈多,且难控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1.草鱼发病茵源及症状。①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  相似文献   

15.
谌海 《农村百事通》2007,(20):47-49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  相似文献   

16.
五、出血病1.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引起。2.症状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肛门红肿,一旦染病,很快就会死亡。3.防治方法(1)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并对虾池水体整体消毒。水深1米的池子,每亩用生石灰20~25公斤全池泼洒,最好每月泼洒1次。(2)内服药物用盐酸环丙沙星按1.25~1.5克/公斤拌料投喂,连喂5天。六、水霉病1.病因由水霉菌所致,主要原因是小龙虾肢体受伤感染。2.症状患水霉病的小龙虾伤口处的肌肉组织长满长短不等的菌丝,该处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集中,摄食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三、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 1.症状和诊断两者外观症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发病晚期两者易区别,前者有“开天窗”,后者无。如果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少,不占优势,则基本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反之,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18.
用对虾的致病病毒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用从对虾闰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在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  相似文献   

19.
1.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  相似文献   

20.
成训妍 《新农村》2004,(8):16-16
猪魏氏梭菌猝死症又称猪红肠病,是由A、C、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猪肠毒血症。1.发病症状该病一般无先兆症状,呈突然死亡。也可见部分病猪死前狂躁不安,共济失调,叫声嘶哑,腹部膨胀,呼吸困难,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四肢划动,肌肤苍白,角弓反张,于1∽3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