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  相似文献   

2.
克氏螯虾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真菌性疾病 1.黑鳃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方法:(1)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市。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发生的斑节对虾烂鳃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虾由杆状细菌感染造成鳃丝萎缩、坏死,鳃小片呼吸上皮脱落,鳃血中有菌团存在,而且病虾的肝胰脏、胃、肠、心脏等器官组织受毒素影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证实斑节对虾烂鳃病由杆状细菌感染引起。本文对细菌引起虾体的损害及对虾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斑节对虾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鳃呼吸功能障碍和细菌毒血症造成肝胰脏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一、莫格球拟酵母菌病1.症状。莫格球拟酵母菌病。又称罗氏沼虾亲虾暴发病,是由莫格球拟酵母菌感染引起的。病虾体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较深、不透明,部分病虾步足变红,肝胰腺肿大、发自或糜烂。病虾肠内可见少量食物,鳃丝明显肿大,鳃血管充血。目前仅在温室越冬的罗氏沼虾亲虾中发现此病,该病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数天内即可造成虾成批死亡。2.防治措施。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故应加强检疫,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6.
烂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经常清除水体内的残饵、污物,及时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作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7.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对患小瓜虫病的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的扁平上皮细胞之下、鳃丝表面及鳃小片之间,感染小瓜虫后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鳃丝小骨裸露变形,鳃小片变粗且间距缩小,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黏液细胞分泌增多,而且在鳃丝及鳃小片上观察到氯细胞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9.
1.烂鳃病 该病由鱼害粘球菌感染所致。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带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的中间部分被腐蚀成透明的小窗,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不食。  相似文献   

10.
看病灶部位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看鳃丝颜色粘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1,(1)
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小龙虾养殖,给不少养殖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低密度养殖小龙虾,一般发病率较低,但在高密度精养条件下,多种病害会加重发生,防控不力就可严重影响养殖效益。1.烂鳃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细菌附生在虾鳃上大量繁殖,阻碍呼吸,鳃丝呈灰白色,逐渐溃烂。发病后病虾浮于水面,反应迟钝,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一、烂鳃病 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溶水后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兰松 《农村新技术》2011,(15):26-27
一、黑鳃病:发病高峰在7~10月,主要为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死亡率较高。1.症状:病蟹鳃丝发黑、发暗,严重时全部发黑,鳃丝残缺不全,末端坏死,鳃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或水草上,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者几小时内死亡。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 1.症状和诊断两者外观症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发病晚期两者易区别,前者有“开天窗”,后者无。如果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少,不占优势,则基本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反之,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15.
病原指环虫病的致病种类主要有:①鳃片指环虫,寄生于草鱼和青鱼的鳃、皮肤和鳍。②鳙指环虫,寄生在鳙鱼鳃。③鲢指环虫,寄生于鲢鱼的鳃丝上。④坏鳃指环虫,寄生于鲤鱼、鲫鱼、金鱼的鳃丝上。  相似文献   

16.
一、黑鳃瘸:发病高峰在7~10月,主要为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一20%,死亡率较高。1.症状:病蟹鳃丝发黑、发暗,严重时全部发黑,鳃丝残缺不全,末端坏死,鳃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或水草上,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者几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胡嘉俊 《新农业》2006,(5):37-38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呼吸器管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疣梭子蟹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两侧对称排列,每侧八枚。除第二枚关节鳃的鳃轴在一侧外,其余几枚的组织结构均相似,最外层为薄层角质膜,其深层为单层上皮。从鳃的横切面观察,背面血管为人鳃血管,腹面的为出鳃血管,连接这两条血管的结缔组织为鳃轴。鳃轴向两侧(或一侧)生出数条鳃丝。鳃丝主要由柱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入鳃血管的侧壁上有成列的卵圆形孔,这些孔与鳃丝相通。采用汞溴酚蓝等4种方法,对上  相似文献   

19.
看鳃识鱼病     
正对鱼鳃部的检查,重点是检查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现象。如是细菌性的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黏液较多;鳃霉病,则鳃片颜色比正常鱼的鳃片颜色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连地区及辽宁省一些沿海养殖的中国对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腿病”(黄鳃病)发生,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严重时造成大量成虾死亡。 我们连续3年,从典型发病的虾心脏血液、肝胰脏、鳃丝中分离纯化获得菌株17株,经感染试验证实为病源菌。感染后的发病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完全相同的症状。而且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