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试验得出:在晴天日照时间内,使用100米~2的平板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可收集热量约36800千卡/时;在晚间和阴天,小型间接发热炉可提供热量约25400千卡/时.二者交替使用可使大气温度从10℃提高到19℃.采用134米~3/吨·时的单位通风量,在大气相对湿度为40%的情况下,对100吨原始水分为19.2%的潮湿玉米进行104小时的通风干燥,可使水分降到14.07%.平均单位降水率为0.0493%/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一般深层粮堆通风干燥中存在的水分垂直分层问题 ,开发了移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 ,并应用该系统在江西南昌进行了稻谷通风干燥试验。试验原粮 15 33t,平均水分 17.4 %。从 2 0 0 3年 1月 2 5日到 4月 2 4日 ,利用地上笼风道通风 198小时 ,移动组合式立体通风 2 0 0小时 ,各层水分分别降低为表层 15 .3% ,上层 14 .7% ,中层 13.7% ,下层14 .4 % ,全仓平均 14 .5 % ,水分梯度小于 0 .6 % /m粮层 ,各层水分最大相差 1.6 % ,明显改善了水分的垂直分层现象。试验共耗电 190 6 8kW·h ,单位能耗 0 .37kW·h/kg水。干燥前后稻谷的发芽率等品质指标无明显变化 ,较好地保持了粮食的原始品质。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入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笼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款组合式钢板仓,配合通风导管使用,开展高水分稻谷就仓干燥试验,将初始水分含量为23.4%的稻谷降至13.5%(安全水分),且水分分层控制在0.3%/m粮层内,干燥后稻谷品质良好,单位能耗为2.9 kW·h/(t·1%)。  相似文献   

5.
玉米就仓干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移动组合通风系统进行了玉米就仓干燥试验,水分从15.3%降至14.2%,单位能耗2.66kw·h/1%·t,全仓水分由干燥前的很不均匀到干燥后分布相对均匀,保证了粮食安全,干燥成本低于人工晾晒,综合效益显著。根据实际通风效果将整个通风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移动组合通风各阶段的粮食温度变化和粮食水分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6.
偏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节能通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建房式仓对当年收获入库的偏高水分玉米(入库平均水分15%),利用加速式节能轴流风机和地上笼通风系统进行实仓降水通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从入仓玉米装满一组地上通风笼开始依次通风,进行均匀降水,经过475 h的压入式通风作业,整仓玉米平均水分降至14.3%,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是1.18 k Wh/(1%·t),实现了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7.
采用立体插管式通风系统,对平均水分16.6%±1.3%(湿基)、堆高7m的稻谷堆进行恒温(25℃±1.5℃)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插管式通风干燥可以将整仓粮食水分降至14.2%±1.3%,水分分层现象明显改善,单位能耗为7.7kW·h/(1%H_2O·t),干燥成本较低。干燥后稻谷脂肪酸值、出糙率、整精米率依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茏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一种适用于多种仓型的"圭"形风道和移动式垂直扦插通风系统进行热风干燥。通过立体通风160h,全仓水分从18.9%降低到14.5%,整仓水分梯度差均小于0.6%/m粮层厚度,最大水分梯度差低于0.8%/m粮层厚度,有效地控制了3m以上堆高的水分垂直分层现象。试验单位能耗为3.58元/(t·1%水分),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的干燥特性,以新收获高水分小麦作为试验材料,对干燥过程中小麦水分、温湿度、真菌孢子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46 m~3/(t·h)的单位风量,经过28 h间断式通风,小麦平均水分由17.3%降为12.0%。干燥过程中,平均温度由29.3℃平稳升高到33.3℃,相对湿度由78.6%平稳降低到59.7%,干燥后小麦真菌孢子数为2.3×10~5个/g,未发生霉变。干燥前后淀粉、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品质保持良好。经试验证明,利用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能够达到小麦快速干燥的目的,为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工艺优化及设备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水分玉米真空低温干燥工艺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涛 《粮食储藏》2007,36(4):51-53,56
东北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30%~40%.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玉米收获水分常达22%~30%,成熟度及含水率都不均匀,根据玉米热敏性物料干燥的热特性及市场要求,考虑到它的热稳定性及破碎敏感性的特点,采用真空低温干燥技术生产性试验方法,对干燥工艺及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300 t/d高水分玉米真空低温连续干燥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并对生产性试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分析玉米含水率、干燥介质温度、真空度、玉米温度、干燥时间、汽化蒸发温度等参数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生产试验表明:玉米含水率在24%时,维持干燥塔内真空度采用高温水加热,一次降水幅度达到10%~15%.保证了玉米品质的色、香、味、形及营养成分,具有干燥品质好、降水速度快、产量高、能耗低、操作方便、经济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冬季,使用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储存玉米进行冷却通风试验,探索在华南地区气候特点下,浅圆仓储存玉米的冬季保水降温通风方法。结果表明:粮堆温度降到了16.0℃左右,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的要求;粮堆的高温点消除,明显降低了粮层温差,粮温均衡;平均单位能耗0.18kW.h/(℃.t),远低于浅圆仓冷却通风E≤0.65kW.h/(℃.t)的要求,通风降温效率高;较好地保持了储粮的水分,平均水分变幅为-0.1%~0.0%,达到了保水通风的目的,提高了储粮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勇献  苏娅 《粮食储藏》2006,35(6):20-23
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左右,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水分地产玉米就仓干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托市收购的阜阳地产高水分玉米,在高大平房仓内利用地上笼和就仓干燥系统对玉米进行干燥试验,检测了干燥过程中粮堆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干燥能耗和成本。结果表明:单位干燥能耗为3.57kW·h/(t·1%),干燥成本为6.50元/(t·1%)。同时,分析了干燥过程中存在的水分分布不均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心风机、谷物冷却机及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2台离心风机和2台GLA80型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水分偏高且水分极不均匀的玉米(水分范围在14.1%~14.9%,平均14.4%)进行先机械通风降温,后谷冷降水作业.经处理后,整仓粮食平均温度为9.3℃,平均水分由14.4%下降为14.0%,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谷物热泵就仓干燥过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谷物的传热传质以及干燥速率方程,建立了低温谷物干燥模型,分析了通风量、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对谷物干燥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外界空气温度为15℃,湿度为60%RH时,常温通风、加热通风、以及除湿 加热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对谷物干燥过程影响的情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10 d稻谷降低2%水分的平均通风量约为30 m3·h-1·t-1,空气含湿量比空气温度对谷物干燥的影响要大,当谷物初始温度和水分含量比较大时,除湿与加热空气结合的效果比单独加热通风的效果要好得多,谷物初始水分含量和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直接通风干燥.建议干燥初期采用除湿与加热相结合或直接加热通风,干燥后期可以直接通风.  相似文献   

17.
大型粮仓玉米就仓干燥的微生物危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过1000t规模的大型粮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新技术.整套处理系统由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移动式局部处理机、空气加热器及臭氧发生器等组成.利用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装置监测仓内高水分玉米在系统升温和通风降水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状况,并根据微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制定通风、加热的参数,控制通风气流中臭氧的添加量,达到有较控制玉米中微生物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上笼通风系统,同时辅以人工翻倒粮面的方法,对散存高水分烘干玉米进行上行压入式机械通风,开展高大平房仓玉米就仓干燥试验;试验证明,依靠现有地上笼通风系统,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对高水分玉米进行有效的降水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将收购的大量高水分玉米堆放于罩棚中,采用围包散装的方式堆码,采用移动组合式就仓干燥系统进行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干燥期间未发生生霉现象,脂肪酸值基本未变化,玉米水分由16.8%降至14.2%,整垛水分比较均匀,较好地保持了玉米的原始品质。  相似文献   

20.
高水分稻谷仓内干燥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新收获21%以下水分的稻谷直接入仓,边入仓边利用地上笼通风系统干燥粮堆下层稻谷,入仓结束后,适时运用立管通风系统进行就仓干燥.稻谷水分由干燥前的17.5%降为干燥后的13.0%,干燥后各层稻谷水分相对均匀,霉菌带菌量及菌相、黄曲霉毒素B1均基本保持不变,较好地保持了稻谷品质.在干燥过程中,采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适时控制风机和高效节能加热器的启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干燥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