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巴西牵牛试管苗检测甘薯组培苗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进甘薯组培苗的病毒检测工艺,以甘薯病毒指示植物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种子在MS+GA3 2.0 mg/L培养基上萌发苗的茎尖为外殖体,在MS+IBA 0.2 mg/L的培养基上茎尖能够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且能够以单叶节扦插通过腋芽再植株生长方式快速繁殖;在试管中将巴西牵牛试管苗和甘薯试管苗茎段进行试管微嫁接后在MS0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与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嫁接的巴西牵牛茎段所带的叶片均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与不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正常生长;用甘薯试管苗的无菌研提汁液感染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切口后在MS0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被带病毒甘薯试管苗研提汁液感染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继续培养叶片枯死。被不带病毒甘薯试管苗研提汁液侵染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能正常生长;以上2种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巴西牵牛种子苗网室嫁接检测法”检测甘薯组培苗是否带有病毒。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检测成本低、培养条件可控、不受季节性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甘薯脱毒苗生产效率,加速种苗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本文就一些传统的技术环节作了较大修改,提出了一套实用经济,快速简捷的脱毒苗工厂化生产程序。本程序包括材料选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症状学诊断,指示植物嫁接检测,血清学检测)及试管苗快繁(切断快繁,加温育苗,采苗圃育苗)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甘薯(山东省当地俗“地瓜”)脱毒是一项增产显著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甘薯茎尖病毒含量低不带病毒的特性进行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取试管苗后,再经病毒检测,将不带病毒的茎尖苗迅速隔离繁殖,用于生产。该技术是防止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它有增产效果显著,抗病性明显提高,块膨大快等特点。一般比常规甘薯增产30%以上,每667m~2增鲜薯600kg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方法]以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蔗糖及外源激素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结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 NAA 0.10 mg/L+蔗糖40 g/L+琼脂6.5 g/L,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在茎尖生长培养基上对25个甘薯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出苗率为50.0%~79.3%,16个品种的出苗率达80.0%以上,其中,5个品种的出苗率为100.0%。在生根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根多而粗壮,茎叶生长旺盛。试管苗不用炼苗,可直接从培养瓶中移栽至细河沙中,成活率达100%。以巴西牵牛作为指示植物,采用靠接法对试管苗进行脱毒鉴定,脱毒率为79.1%。[结论]该研究为甘薯茎尖脱毒苗生产提供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简便易行的脱毒苗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由于病毒危害,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定脱毒,才能推广应用.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瓯柑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微芽嫁接脱除黄龙病病原的效果。在双目实体显微镜下,分别切取含有生长锥及1、2、3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嫁接到黄化砧木上,以获得茎尖微芽嫁接苗,用PCR进行黄龙病分子检测。试验表明:用含1个和2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全部不带病毒;含有3个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其脱毒率分别为95.7%和73%,感病母株和长春花阳性对照可以扩增出535 bp的特异性片段;尽管在含2个叶原基条件下获得的STG成活率为47.7%,但可以达到理想的脱毒效果。试验还证明,瓯柑二次嫁接与茎尖嫁接直接移栽苗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IAA:6-BA为1:5~20诱导效果好,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IAA0.1~0.2 mg/L+GA30.1 mg/L;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ELISA法检测,获得了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管快速繁殖时,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单独使用IAA或与GA3结合使用,在28℃、光照12 h/d、液体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培育高唐栝楼的脱病毒试管苗。[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进行一系列优化试验,筛选出高唐栝楼脱毒试管苗最佳繁殖培养基。[结果]在MS+2.0 mg/L 6-BA+0.1 mg/L NAA+0.10 mg/L KT培养基中诱导效果较好,技术上达到了快速繁殖规模生产的要求。经反复的病毒检测,证明脱毒试管苗脱病毒彻底。[结论]最终获得了高唐栝楼茎尖培养脱毒与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其生长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和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蒜茎尖脱毒及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大蒜无病毒试管苗。通过激素配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组成,进行脱病毒苗的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诱导茎尖出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 BA 1.5mg/L NAA 1.0mg/L,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 IAA 2.0mg/L.  相似文献   

14.
茎尖嫁接可使难以通过组织培养诱导成植株的树种脱除病毒和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系.经济林术茎尖嫁接技术的研究,在省许委和武功抖研中心的支持下,经过f年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建立了桑树茎尖嫁接技术;扣高效率的试管茎尖嫁接技术接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本实验以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外源激素分化愈伤组织形成组培苗,并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病毒进行鉴定。实验中将本地小黄皮马铃薯品种的芽通过显微镜切下0.2~0.3 mm的茎尖,在基本培养基(MS)+0.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0.1或0.5 mg·L-1萘乙酸(NAA)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苗分化培养,当分化出的试管苗培养到苗长5~10 cm时,转接到MA+6-BA 0.15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然后采用qRT-PCR的方法对小黄皮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实验表明,在试管苗中未检测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和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等,大田种植的脱毒试管苗形成试管薯后,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剥离与培养获得甘薯脱毒苗技术,是目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恢复良种原有特性的最有效途径。甘薯脱毒试管苗直繁种苗技术,通过试管苗继代扩繁、日光温室暖棚扩繁、塑料大棚扩繁、大田扩繁等,1株试管苗可扩繁至60000株生产用脱毒种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更易于提高商品薯产量,具有生产周期短、扩繁效率高、感染病毒率低,种苗质量稳定等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推广、应用,是一种新的脱毒甘薯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课题己进行3a,筛选出最佳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1~0.2mg/L 3%蔗糖 琼脂6.0g/L;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6~30℃;症状学诊断法、指示植物鉴定法进行病毒检测,平均脱毒率达83.7%。脱毒试管苗切段快速增殖,繁殖系数为5n,繁殖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一定时间内可大量繁殖脱毒苗。脱毒苗移栽大田进行产量比较,平均增产率达37.8%。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系无性繁殖作物, 易受病毒的重复侵染而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快速有效的脱毒方法可以获得无毒苗、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热处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化学处理等4种脱毒方法.另外还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的检测技术,如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培养在甘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在甘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1960年Hielsen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无病毒植株的成功,开创了甘薯组织培养工作。经过30年的努力,现应用成功的有病毒病的脱除、良种苗的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交换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