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猪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不同品种的猪(鄂西黑猪、长野鄂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比较了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以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长野鄂(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结论]猪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肉色呈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决定肉质的嫩度、风味等重要的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各猪种的肌内脂肪含量以及受肌内脂肪含量影响的大理石纹、失水率和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并对肌内脂肪与猪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何鑫淼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24-9624,9683
[目的]为民猪的保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皮特兰猪为父本,以民猪为母本,通过杂交得到皮民杂交猪,达90 kg体重时进行屠宰试验,并对其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皮民杂交猪瘦肉率、眼肌面积、剪切力较民猪均有显著提高,而含水量、肉色与民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系水力、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较民猪低.[结论]皮民杂交猪能够很好地继承民猪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讨了肌肉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比较了鄂西黑猪、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显著高于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P0.05),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24h的pH值、滴水损失和嫩度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色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6.
贵州剑白香猪六世代肉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六世代8月龄贵州剑白香猪作肉质指标测定,用久仰香猪作对照.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香猪肉色正常,大理石纹适中;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1、失水率和熟肉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六世代剑白香猪经选育后肉质仍好,是实验动物和加工高档猪肉产品的理想香猪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7.
贵州香猪肌肉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剑白香猪进行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含水量测定,并与从江香猪和久仰香猪的测定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与从江香猪和久仰香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生长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作为不同硒源添加到肥育猪基础日粮中,通过试验,对肥育猪背最长肌的pH值、肌乳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肌肉嫩度、滴水损失、Hart透过率、VBN等肉质指标及肌肉组织中的GSH-Px活性、T-AOC、MDA含量和O2—.含量等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8mg.kg-1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1.55%(p0.05),而添加亚硒酸钠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不同硒添加水平间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低于0.3mg.kg-1,而添加酵母硒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添加纳米硒能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和肌肉VBN(0.8mg.kg-1硒添加水平)(p0.05),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肌肉嫩度和肌肉Hart透过率(p0.05),但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本试验中纳米硒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肌肉GSH-Px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显著提高T-AOC(0.3,0.5mg.kg-1),降低MDA含量(0.3mg.kg-1)和O2-.含量(0.3,0.5mg.kg-1)(p0.05),而酵母硒和纳米硒各添加水平均显著提高T-AOC、降低MDA含量和O2—.。  相似文献   

9.
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翔  王杰  黄艳玲  陈斌  伍红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56-7259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为其种质特性测定提供理化性状依据。[方法]采用2×2×33因子试验,测定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肉的理化性状及农药残留指标。[结果]年龄因素对肉色、嫩度、熟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性别因素对肉色、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部位因素对肉色、嫩度和干物质含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成都麻羊肉肌红度a平均为17.32±2.38,嫩度剪切值平均为(4.84±0.29)k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65%±0.90%,肌内脂肪含量平均为3.34%±1.32%。肉样中,均未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六六六、DDT残留。[结论]成都麻羊肉色好、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肌内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等肉质优良的宝贵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大巴沙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屠宰体质量阶段(85~95、95~105、105~115 kg)对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平均背膘厚最薄,腿臀比例最高,95~105 kg大巴沙猪的瘦肉率最高,105~115 kg大巴沙猪的屠宰率最高,胴体最长,眼肌面积最大;肉质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肌内脂肪含量最低,95~105 kg大巴沙猪的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105~115kg大巴沙猪的系水力、肌内脂肪、肌苷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滴水损失、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所有被测猪只的肌肉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很丰富;根据拟合优度建立了部分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105~115kg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佳、肌肉品质好,105~115 kg为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猪肉质抗氧化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猪肉质抗氧化性能的差异。[方法]对山东省6个地方品种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质抗氧化性能和肉质风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莱芜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较杜长大宰后肌肉总抗氧化性能高,并且莱芜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里岔黑猪、沂蒙黑猪猪肉风味占优势。[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地方品种猪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糯谷猪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纳雍县随机选取20头糯谷猪进行屠宰性能的测定,将其与其他国内外猪种进行比较。[结果]纳雍糯谷猪的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45.30%)。糯谷猪的平均背膘厚为3.49 cm,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处于中等水平。糯谷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远低于国外猪种,脂肪含量适中,皮较厚,富含胶原蛋白。由于糯谷猪主要饲喂天然草料,皮和肉均可安全食用,带有香糯的风味,符合目前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结论]为更好地保护糯谷猪这个优良猪种,应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husbandry(organic feed and management but not free-ranging vs. conventional) and sex(barrows vs. gilts) on pork meat quality. A total of 60 Longissimus thoracis pork muscl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3-way crossbred genotypes were chosen from 3 conventional and 2 organic pig farms. Technological meat quality was measured at 24 h post-mortem and muscle fatty ac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was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The loin from organic pigs at 24 h of retail display had lower pH, but it had no detrimental effects on drip loss. All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olour attributes except meat lightness differed between husbandry systems. Moistur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were lower whereas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was greater in organic than in conventional pork.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and PUFA n-6 content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husbandry systems, but total PUFA n-3(mainly C18:3 n-3) were greater in organic than in conventional pork. Sex did not affect ultimate p H or meat colour attributes but barrows showed lower moisture and greater intramuscular fat than gilts. Total SFA and MUFA content were similar but all the PUFA(both n-6 and n-3) were lower in barrows than in gil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dietary origin, i.e., linolenic acid(C18:3 n-3) content from dietary vegetable oils(soybean or olive olein), might be used to highlight the nutritive value of(not free-ranging) organic pork meat. In addition, gilts were leaner than barrows and showed a more favourable PUFA/SFA ratio.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 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 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 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 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 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1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性状,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pH、肉色、蒸煮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2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杜藏猪的左胴体重、右胴体重、屠宰前重、胴体长、体长、体高、管围和胸围均高于藏猪,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眼肌面积(33.00±3.84 cm2)也显著大于藏猪(16.83±1.81 cm2),背膘厚(13.15±2.48 mm)则显著低于藏猪(22.83±2.80 mm),藏猪与杜藏猪的皮厚、腹围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杜藏猪肌肉的pH-24 h、熟肉率、剪切力和含水率显著高于藏猪肌肉,而杜藏猪肉色的a-24 h值(10.30±1.06)和肌内脂肪含量[(2.48±1.44)%]显著低于藏猪。除GHR基因外,其他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杜藏猪低于藏猪,其中,ADIPOQ基因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藏猪,IGF1基因、TNFa基因和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藏猪(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杜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背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杜藏猪的肉质性状与藏猪相似,但杜藏猪具有更佳的生长性能,说明以杜洛克为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得到的杜藏猪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率。藏猪和杜藏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即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多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7.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猪肉品质受遗传、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常用肉色、pH值、肌内脂肪、滴水损失、嫩度和风味等指标表示。氧化应激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催化减少有机氢过氧化物生成量而抵抗氧化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有效改善肥育猪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肥育猪的肉色、pH值及系水力等指标,提高肥育猪的肉品质,延长了猪肉货架期。因此综述了酵母硒的抗氧化机理以及对肥育猪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质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藏北牦牛肉成分和营养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桑  旦增  布多  马红梅  白玛卓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98-14199
[目的]分析藏北牦牛肉营养成分,评价牦牛肉品质特点。[方法] 在西藏藏北地区,随机选取自然放牧的3-5岁、平均体重约300 kg的牦牛10头为试验组,测定屠宰后牦牛肉的肉色、pH值、嫩度、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以及肉的营养成分。[结果] 藏北牦牛肉色泽深红,肉的营养成分较全面且均衡。牦牛肉的干物质含量为31.6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43 g/100 g,脂肪含量为3.12 g/100 g,富含铁、钙等矿物质;与内地黄牛相比,干物质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牦牛肉肌肉嫩度剪切值黑牦牛稍高于当地黄牛,牦牛肉比当地黄牛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3.63%、熟肉率高10.06%。[结论] 藏北牦牛肉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优质肉类资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生产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藏猪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本研究根据藏猪、杜洛克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开展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结果分析比较在广州亚热带环境条件下藏猪及杂交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环境下,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窝均产仔数在各杂交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杜藏二元杂仔猪初生体质量和35日龄断奶体质量显著高于纯种藏猪。在生长试验中,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1.43±25.41)、(469.67±41.13)和(425.54±58.37)g,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纯种藏猪,生长速度的杂交优势明显。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猪,杜藏二元杂交猪皮率显著低于纯种藏猪。肉质分析结果显示,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杜藏猪最高,嫩度以纯种藏猪最佳。综上所述,将高原藏猪迁至亚热带地区饲养后,其窝均产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率较原产地藏猪有所提高,表明藏猪适合在广州地区生长;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通过将藏猪与杜洛克、广东小耳花猪进行杂交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生长速度同时提升了猪肉质品质、养殖效益,缩短了饲养周期,同时本研究也为藏猪的杂交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