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藏鸡及彭县黄鸡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情况和差异,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方法】运用CHR Magar显色培养基与微量生化管进行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6.7%:藏鸡鸡胚(20%),彭县黄鸡弱雏(13.3%)。耐药率:对青霉素、吉他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性最高(100%);对新霉素和链霉素耐药性严重(70%以上);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结论】沙门氏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普遍,总体呈现藏鸡的耐药率高于彭县黄鸡或与其持平的趋势;藏鸡分离株的敏感率也高于彭县黄鸡分离株。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不同居群的藏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藏鸡四川居群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在四川省甘孜州对藏鸡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其生长和繁殖等生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藏鸡四川居群的外貌特征与西藏居群相似,毛色鲜艳,羽翼发达善于飞翔;藏鸡四川居群雌雄个体体重分别可达177.42%,131.57%的相对增长率,成年鸡体重最大值可达1 520 g。四川居群的生长发育指标、产肉性能指标大于西藏居群。藏鸡四川居群较西藏居群具有更优良的基础生物学性能,可优先作为藏鸡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相似文献   

3.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细菌耐药性的现状、细菌耐药性与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扩散机制、检测方法以及降低措施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细菌耐药性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藏鸡品种标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鸡作为我国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具有适应高原低氧和气候多变环境的能力,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原始小型品种.但因近年来外源鸡种入侵和近亲繁殖,致使不同产区的纯种藏鸡品质不均一,种鸡生理性能、繁殖性能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为保护纯种藏鸡,并为今后选育优质藏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方案;针对地理气候差异,制定出适合于各产区藏鸡的藏鸡品种标准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根据对藏鸡四川主产区的调研、藏鸡的外貌特征观察、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基础研究,并结合产区畜牧部门的相关资料,制定了藏鸡四川藏区品种初步标准.  相似文献   

5.
西藏山南地区是藏鸡的中心产区,藏鸡饲养已成为当地农牧区发展畜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是群众饮食消费和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饲养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极低、外来品种盲目杂交、轻视选育等原因,造成纯种藏鸡数量逐年减少,群体生产性能良莠不齐,其优质特异性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调查藏鸡饲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藏鸡种质资源的特异性,提出应开展科学保种选育,充分发挥藏鸡在高原地区的饲养优势。  相似文献   

6.
浅述藏鸡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是我国藏区特有的家禽品种。笔者从实验室诊断,混合或继发感染应分清的主次关系,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有机结合以及加强预防等方面,对如何做好藏鸡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垂体GH基因对藏鸡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藏鸡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GH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GH基因在藏鸡不同发育阶段脑垂体中的表达谱,并与119日龄藏鸡屠宰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藏鸡GH基因长1029 bp,开放阅读框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与原鸡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存在7个核苷酸突变位点,不存在氨基酸变异;与火鸡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4%,存在2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有7个氨基酸的差异,且在物种间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GH基因在藏鸡81、119、154、210 d 4个发育时期的脑垂体中均存在表达,在81 d时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 0. 01),其余3个时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发现,垂体GH基因的表达与119日龄公藏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等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屠体重和半净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 0. 05),与腿肌重、腿肌率及胸肌率均呈负相关;与119日龄母藏鸡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等屠宰性状均呈正相关,与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及腿肌率均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垂体GH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直接影响藏鸡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来自不同海拔的藏鸡,本试验选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拉萨市3个不同地方散养的藏鸡种蛋,山南市4个不同地方藏鸡种蛋为研究对象,在海拔为3 780 m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进行输氧式孵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蔡公堂雪域白鸡(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5.48%和78.43%;尼木藏鸡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85.44%;达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2.92%;达孜藏鸡种蛋的健雏率和毛胎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21.43%;扎囊藏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毛胎率最低,分别为26.58%,30.88%和0;蔡公堂雪域白鸡种蛋的受精率(95.48%)和乃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93.00%)达到90%以上,其他藏鸡种蛋的受精率均低于90%,这与养殖模式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头照死胎率最低的是尼木德青源藏鸡种蛋(2.5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0.88%);二照死胎率最低的是蔡公堂雪域白鸡(1.7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8.24%);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蔡公堂雪域白鸡78.43%乃东藏鸡76.00%错那藏鸡66.98%尼木德青源藏鸡68.18%隆子藏黑鸡61.31%达孜藏鸡37.50%扎囊藏鸡26.58%;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尼木德青源藏鸡85.44%蔡公堂雪域白鸡83.61%乃东藏鸡81.72%隆子藏黑鸡78.71%错那藏鸡75.53%达孜藏鸡51.43%扎囊藏鸡30.88%。高海拔缺氧是高原藏鸡种蛋孵化率低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为高原上开展藏鸡种蛋的输氧孵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藏不同产区藏鸡体重和体尺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地方小型鸡种,为了了解西藏不同分布区藏鸡体型特征与体重、体尺性状间的关系,测定了西藏5个典型产区的成年藏鸡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嘉黎县藏鸡体重、多项体尺性状指标较高,尼木县藏鸡较低;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体重与胫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63 5;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表明,对体重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胫长、胸围、胸宽、胸骨长和髋宽;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含有体重和体尺8项指标90.27%的信息量,说明不同产区藏鸡体重和体尺性状存在差别,但都具有体重轻、体型小、身体较长、胫长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低海拔地区藏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采用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藏鸡0~20周龄体重数据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Bertalanffy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公鸡和母鸡的拟合度分别为0.998和0.997,与观测结果也较接近,Bertalanffy模型对低海拔藏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是可行的;此外,通过模型可知,公鸡和母鸡的拐点体重分别为804.30 g和593.44 g,拐点周龄分别为11.24周和10.30周。本研究结果为开展低海拔地区藏鸡专门化品系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择藏鸡和新扬州鸡两种实验动物,通过测定它们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体尺和屠宰性能,以分析藏鸡与新扬州鸡对高海拔低氧环境高原适应性的差异机制,结果表明:藏鸡的心脏比率极显著地小于新扬州鸡(P<0.01),而藏鸡的脾脏比率显著大于新扬州鸡(P<0.05);藏鸡的红细胞体积显著大于新扬州鸡(P<0.05);藏鸡血液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低于新扬州鸡(P<0.05);藏鸡的胸腔相对较大,具有较大的肺含量。藏鸡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藏鸡群体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对微卫星引物对西藏不同地区的藏鸡群体(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藏鸡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F-统计量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法构建群体的聚类图,比较藏鸡不同地方鸡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试验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多态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个,藏鸡群体PIC值分布在0.223 2~0.823 1之间,H值在0.256 8~0.846 0之间,PIC和H平均值分别为0.615 1和0.694 3。在所检测的4个地方群体中,各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杂合度。哈代-温伯平衡检测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大部分微卫星标记均处在不平衡状态。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拉萨群体和日喀则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林芝群体则与山南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这说明不同地区间藏鸡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
10月8日 飞在高原,藏鸡不够卖藏鸡珍贵而稀有,是世界上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历史最久的原始地方小型鸡种.它们体型娇小、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昌都、林芝、山南等地区.藏鸡,白天在高山深谷中觅食,喝的是雪山水,吃的是天然的草籽、小虫,个头不大,体格健硕.藏鸡在西藏察雅县是一道非常抢手的美食.  相似文献   

14.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对藏鸡江孜群体进行以外部遗传特征、血液蛋白质多态性为标记的遗传检测,并探索藏鸡的起源系统。结果表明,其外部特征的基本遗传组成为B-、ee、idid、rere、R-;血液蛋白在5个位点上具多态性。初步认为,藏鸡江孜群体是红色原鸡在高原环境下驯养而成的地方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5.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对藏鸡江孜群体进行以外部遗传特征、血液蛋白质多态性为标记的遗传检测,并探索藏鸡的起源系统,结果表明,其外部特征的基本遗传组成为B-、ee、idid、rere、R-;血液蛋白在5个位点具多态性。初步认为,藏鸡江孜群体是红色原鸡在高原环境下驯养而成的地方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6.
藏鸡在西藏畜牧业中居主导地位,而西藏气候干燥,所以科学的饮水方法是养鸡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雏鸡在开食前先饮水有利于胎粪的排除和剩余卵黄的吸收,这有助于鸡的健康成长。藏鸡除了需要饮用正常的清水之外,有时为了提高免疫力或是防治各种疾病也会饮用一些药物水,其中抗生素水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在对藏鸡饮水中加抗生素时,必须特别注意。基于此点,本文就藏鸡饮水加抗生素的注意事项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7.
藏鸡在西藏畜牧业中居主导地位,而西藏气候干燥,所以科学的饮水方法是养鸡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雏鸡在开食前先饮水有利于胎粪的排除和剩余卵黄的吸收,这有助于鸡的健康成长。藏鸡除了需要饮用正常的清水之外,有时为了提高免疫力或是防治各种疾病也会饮用一些药物水,其中抗生素水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在对藏鸡饮水中加抗生素时,必须特别注意。基于此点,本文就藏鸡饮水加抗生素的注意事项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日粮中添加益生菌,研究益生菌对舍饲条件下藏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360羽1日龄雄性藏鸡,随即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抗生素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金霉素50 mg/kg)、益生菌组(基础日粮+益生菌10~9CFU/kg)。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益生菌处理组和抗生素处理组均能够显著提高舍饲藏鸡120日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显著降低饲养期内藏鸡的死亡率(P0.05),并且显著降低60、120日龄藏鸡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益生菌能够提高藏鸡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表现出与抗生素相似的促生长效果,这可能与其降低藏鸡肠道中病原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分离鉴定出233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3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耐药率范围31%~81%),对不同药物呈单向交叉耐药性,56.6%的菌株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药物耐药机制可加重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性,并可在细菌之间进行水平传播,现已成为临床用药的重大难题。综述了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药物耐药性的发现过程、耐药机制、兽医临床分布、遗传背景及扩散等,以期为该类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