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掌叶大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浓度及配比对试管苗生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掌叶大黄的根、茎、叶均可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2,4-D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明显高于NAA,以2~3mg/L 2,4-D的诱导频率较高为87.93%~93.11%,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mg/L NAA+2mg/L 2,4-D+2mg/L 6-BA;6-BA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无直接影响,但明显影响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及生长状态。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以MS+0.5mg/L 2,4-D+1mg/L NAA+1mg/L 6-BA最好;MS+0.5mg/L IBA适宜于试管苗生根。  相似文献   

2.
紫叶李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以紫叶李春季萌生苗嫩枝为外植体,在腋芽诱导的基础上,建立“以芽尖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体系。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与MS+6BA1.0mg/L+NAA0.1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3mg/L;壮苗培养基为MS+6BA0.4mg/L+IBA0.1mg/L+GA3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3.
羊草幼穗离体培养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首次获得羊草体细胞再生植株。其方法要点是:取羊草幼穗为外植体,经0.1%HgCl2溶液表面消毒后,接种到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上,置于恒温25℃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加有1mg/L2,4-DMS培养基上继代2次后,转移到含1.0mg/LKT和0.5mg/LNA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培养得到再生芽。在无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获得了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栽到温室后生长正常。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从羊草叶片、幼穗和成熟胚在同样培养条件下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只有幼穗愈伤组织能够继续分化出再生植株。羊草试管苗的分化因基因型和外源激素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兰引3号结缕草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引3号结缕草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植物激素GA3,IBA和6-BA对兰引3号结缕草匍匐茎带芽茎段发芽,生根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GA30.5 mg/L+IBA 0.1mg/L是促进兰引3号结缕草试管苗茎段发芽,生根及生长的最优组合培养基,MS+GA31.0 mg/L+IBA 0.1 mg/L是适宜兰引3号结缕草试管苗茎段发芽,生根和生长的较优组合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以甜叶菊种子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快繁再生体系。基本培养基为MS,在添加了6-BA1.0mg/L和NAA0.5 mg/L的培养基上最适于丛生芽诱导,诱导率为98.6%;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0.5 mg/L+KT0.5 mg/L+GA0.2 mg/L+NAA0.1 mg/L;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 mg/L,生根率达到99.5%;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田园土的土盆中,其存活率达到82.4%。本试验为甜叶菊快速繁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熏衣草微体快速繁殖与试管苗壮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熏衣草微体快速繁殖和壮苗技术进行了研究.适合于熏衣草试管苗繁殖的培养基为MS 6-BA 2.0mg/L NAA 0.05mg/L 蔗糖30g/L 琼脂7g /L,培养28d,繁殖系数达8以上;培养基中附加CCC质量浓度为0.05mg/L~0.5 mg/L时对熏衣草试管苗繁殖和壮苗有利;熏衣草试管苗生根用IAA的效果较好,适宜于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MS IAA1.0mg/L 蔗糖20g/L 琼脂7g /L,培养25d生根率为91.6%;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7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狐狸尾兰的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狐狸尾兰种子作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在狐狸尾兰组培快繁中的效果。[结果]诱导类原球茎体以MS附加6-BA1.0mg/L+NAA0.1mg/L的激素配比较好,分化时间短。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0mg/L+NAA0-0.2mg/L,以MS+6-BA3.0mg/L+NAA0.1mg/L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3-8,把生长健壮并具有2-3片真叶的单个小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L上,经60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狐狸尾兰试管苗的移栽基质以粗椰糠∶河沙=1∶1的比例混合较好,湿度80%-90%,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结论]狐狸尾兰种子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mg/L。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荔枝和龙眼实生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6-BA、IAA和2,4-D的MS、B5、1/2MS等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茎段萌芽。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荔枝和龙眼茎段芽的诱导,荔枝茎段萌芽最佳的培养基为MS 0.6 mg/L 6-BA 0.2 mg/L IAA 0.5 mg/L 2,4-D 3g/L活性炭,萌芽率为71.7%,正常芽率为90.9%;龙眼茎段萌芽最佳培养基为MS 0.6 mg/L 6-BA 0.4 mg/L IAA 0.5 mg/L 2,4-D 3g/L活性炭,萌芽率为75.6%,正常芽率为83.8%。诱导荔枝芽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05 mg/L 6-BA 1.0 mg/L IBA,生根率为2.9%;诱导龙眼芽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1 mg/L 6-BA 1.0 mg/L IBA,生根率为5.0%。  相似文献   

9.
唐古特白刺组织培养及其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选用唐古特白刺幼嫩茎段和叶片作为材料,研究白刺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及其适宜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白刺带芽嫩茎是诱导丛生芽的良好外植体,恒温20℃以下,可有效降低白刺丛生芽初代培养污染严重的程度;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且低浓度生长素2,4-D培养基较高浓度培养基形成的白刺愈伤组织致密,也不易褐化。白刺的最适增殖、壮芽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1.00 mg/L,而且是以腋芽形成丛生芽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KT 1 mg/L+IBA 0.5 mg/L;形成愈伤组织较好的培养基是MS+2,4-D 0.5~1.0 mg/L。  相似文献   

10.
绶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野生花卉植物绶草的肉质根、幼叶、花序轴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试验结果显示:绶草组织培养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为花序轴,诱导率达到83%: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2.0 mg/L+NAA 0.2 mg/L+椰汁100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2.0%蔗糖+0.5%琼脂+IBA 0.5 mg/L+NAA 0.5 mg/L+活性炭0.5 g/L.  相似文献   

11.
甘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三种甘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途径,研制了不含激素的快速生根培养基,提出了用塑料盒培养甘草带2叶茎段直接生根成苗快速繁殖技术及育苗措施,使甘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实用化、工厂化.  相似文献   

12.
柳福智  杨秀艳 《草业学报》2017,26(5):118-126
本研究以甘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供试材料,以MS+6-BA 0.5 mg/L+2,4-D 0.5 mg/L+NAA 0.5 mg/L+KT 0.4 mg/L+agar 8 g/L+sugar 30 g/L为基本培养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MS培养基中5种不同无机盐浓度及各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甘草愈伤组织增长量、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KNO3和MnSO4·4H2O的含量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的积累;随着MS培养基中CaCl2·2H2O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浓度为2533 mg/L KNO3最有利于提高POD活性;KH2PO4浓度在170~226 mg/L范围内,愈伤组织生长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MS培养基中MgSO4·7H2O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总黄酮的合成。而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与总黄酮的合成是多种无机盐离子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得出最优营养元素组合为MgSO4·7H2O 493 mg/L+MnSO4·4H2O 7 mg/L+KNO3 2533 mg/L+KH2PO4 170 mg/L+CaCl2·2H2O 733 mg/L。  相似文献   

13.
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霞  孙燕  蔡灿  王香港  吴红 《草业科学》2018,35(3):574-580
以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为试验材料,选用田园土、泥炭土、珍珠岩和黄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黑果腺肋花楸成苗率以及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出苗率、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和高径比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筛选出适合黑果腺肋花楸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为田园土(40%)+泥炭土(30%)+黄沙(30%)、田园土(40%)+珍珠岩(30%)+黄沙(30%)、田园土(40%)+泥炭土(30%)+珍珠岩(30%)和田园土(60%)+泥炭土(20%)+黄沙(20%)。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外源Si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K~+、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NaCl(100和200mmol/L)胁迫下,不同浓度Si(0、0.4、0.8、1.2、1.6和2.0mmol/L)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根冠比和K~+、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i对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i浓度在0.4和2.0mmol/L下作用最佳;Si可显著增加幼苗的根冠比,幼苗可通过增加K~+吸收,减少Na~+吸收来维持根系内K~+、Na~+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Thunb.)Tanaka)是近年新开发的多年生草本园林植物,需要培育合格的容器苗以满足园林绿化施工的要求。于是,在2008年2月-2009年5月研究草炭与园土不同配比的基质对野古草容器苗生长和越冬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野古草容器苗培育的不同阶段(15 cm营养钵和30 cm营养钵)对基质的要求不同,在5 cm营养钵培育时期,可以采用草炭含量33%~100%的基质,在30 cm营养钵培育时期,适宜采用草炭含量50%~67%的基质;应用WinRHIZO根系扫描系统分析不同基质中野古草的根系,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随着基质中草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园土中添加草炭改善了基质的理化性质,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从而促进野古草容器苗根系的生长发育,植株株高、冠幅、分蘖数、花序数、生物量等均增加;基质中草炭含量和覆盖处理影响种苗的越冬萌芽;纯草炭作为基质延迟萌芽。覆盖处理提高了基质的含水量、温度等,使容器苗的越冬萌芽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桑树NH_4~+同化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育 15 1和新一之 2个桑品种的硬枝扦插苗为材料 ,研究外源NaCl胁迫对桑树氮素代谢有关酶活性和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l胁迫显著抑制桑树的营养生长 ;可促进游离NH+4在桑树叶片中积累 ,但NH+4在根系中未见明显变化 ;受NaCl胁迫的桑树根和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明显下降 ,而叶片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 ;桑树根系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受盐胁迫的刺激 ,但桑树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下降 ;暗示盐分胁迫可减弱桑树经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酶循环对NH+4的同化 ,但可加强NH+4经谷氨酸脱氢酶的同化 ,并可通过影响NO-3 的还原来影响桑树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using 86 media for maximum growth of Campylobacter fetus for antigen production showed that a diphasic medium (solid base with liquid overlay) was most suitable. The solid base was double strength cystine heart agar. The liquid overlay was thioglycollate medium of Brewer (135-C) without agar. This medium yielded maximum growth of C. fetus in six days with good motility, less clumping and less filament formation than all other media tried.  相似文献   

18.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9.
盐角草幼苗对盐离子胁迫生理响应的特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郑青松  华春  董鲜  李秀华  陈刚 《草业学报》2008,17(6):164-168
研究盐角草幼苗对不同盐离子处理和不同水平盐度的响应和体内的盐分分布,试图探索离子吸收分配与其高盐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12d,不同盐处理均明显刺激盐角草幼苗生长,其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其中NaCl处理的肉质化程度促进效应最大。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24d,NaCl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更明显,其幼苗肉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l- 处理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而Na 处理的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盐角草幼苗的生长既需要Na ,也需要Cl- ,300~400 mmol/LNaCl为其生长的最适浓度,盐角草对高盐的适应性主要在于植株维持K 稳态的能力很强,其Na+ 、K+ 吸收和K/Na 选择性相关的耐盐机制与非盐生植物显然不同,推断盐生植物盐角草很可能具有各自独立的Na 、K 吸收载体或通道系统。其差别可能正是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耐盐性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甘草的根及根茎是重要的中药处方材料,甘草的茎和叶可作为药饲兼用型粗饲料。作者就甘草的理化特性,甘草根及根茎、甘草茎叶、甘草根及根茎的残渣和浸膏副产品在畜禽疾病预防及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