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甸黄牛是以香格里拉更名前的地名命名,具有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寒耐劳、耐粗饲、乳和肉质优良等优点,而且乳脂率高,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含相邻的维西、德钦两县的高海拔地区)。1品种特征头中等大、面部清秀、眼小明亮有神、公母牛均有角、公牛角短粗、母牛角短向上稍弯曲、体型小、体质结实、颈薄肉垂不明显、髫甲薄较平、背腰平直、前胸窄而深、肋骨拱圆腹部较大而不下垂。  相似文献   

2.
小中甸镇牦牛产业发展以种养结合被定位为"一乡一特"主导产业.借助"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和区域品牌优势,结合小中甸高原坝区的特点和产业优势,提出通过发展青贮玉米推动小中甸镇牦牛养殖业发展的思路,由政府宏观引导,依托镇域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发展能动性不足,乡镇企业普遍处于"小、散...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香格里拉典型湿地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认识香格里拉湿地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香格里拉7块典型湿地进行3个综合评价层(服务功能、保护功能、生产功能)、20个指标评价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典型湿地功能强弱排序为:碧塔海湿地(0.8114)、属都湖湿地(0.7393)、纳帕海湿地(0.6953)、大黑海湿地(0.6595)、金沙江湿地(0.6143)、大中甸湿地(0.5204)、小中甸湿地(0.505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环境影响指数的测算,评价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指数评价从环境承载力、潜在污染程度、环境恢复难易程度3个方面对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进行快速的量化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一般,可进行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中甸牦牛是云南省迪庆州重要的地方品种,是我国6大优良牦牛类型之一,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传统饲养以放牧为主,补饲少,牦牛体质弱,易感染寄生虫病。本文简要介绍中甸牦牛的主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如何做好综合防控,降低牦牛寄生虫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天祝白牦牛是甘肃省的牦牛地方类群,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遗传资源,享有草原"白珍珠"的美称。天祝白牦牛毛色纯白,耆甲隆起,四肢结实,蹄小,尾形如马尾。公牛头大,额宽,颈粗;母牛头清秀,颈细,腹较大、不下垂,乳头短小。成年公牦牛平均体高115.8厘米、平均体重257公斤,母牦牛平均体高106.2厘米、平均体重189公斤。初配年龄:母牛为24~36月龄,公牛为36月龄。发情季节为6—11月,妊娠期为270天。净肉率  相似文献   

7.
中甸牦牛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经过历史的驯化培育出的一个适应迪庆高原环境的肉奶役兼用型的牛种,是农牧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藏民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虽然人类驯养其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异,但仍保持着独特的野性。中甸牦牛有性格粗暴好斗、认生等特点,特别是中甸牦牛大部分时间均在高山牧场,给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监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多年,本文介绍中甸牦牛血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牦牛生产的不良现状,如养殖技术欠缺、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不高、基础设施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等。建议开展牧场建设、品种改良、杂交应用、养殖技术集成、系列产品深加工,提升中甸牦牛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毛细管电泳(CE)测定不同年龄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中肌苷酸(IMP)含量,以阐明九龙牦牛肉中IMP随年龄的变化规律。高氯酸法提取3岁、5岁和7岁公牦牛以及12岁母牦牛背最长肌中的IMP,然后用CE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IMP能在15 min内获得有效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3岁公牦牛背最长肌中IMP含量(1.46±0.14)mg/g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5岁、7岁的公牦牛;12岁母牦牛背最长肌中IMP含量(1.18±0.36)mg/g显著低于3岁公牦牛(P0.05),与5岁、7岁的公牦牛相比差异不显著。牦牛背最长肌中IMP含量与年龄有关,并为确定九龙牦牛肉最佳屠宰年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调研中甸牦牛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品种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迪庆州中甸牦牛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中甸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迪庆州应充分利用立体气候优势、生物资源禀赋,坚持"打高原牌,唱生态戏,走特色路",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把牦牛产业作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培育。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连续测定申扎县塔尔玛乡1~5岁矮脚牦牛生长性能和体尺变化,结果发现,3岁以前,在体重和体型外貌上母牦牛略大于公牦牛,3岁以后,则是公牦牛大于母牦牛~([1]),表明申扎矮脚牦牛生长前期母牦牛快于公牦牛,后期则相反。矮脚牦牛作为申扎县的优良地方遗传资源,可通过研究其生态适应性、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等为西藏牦牛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甸牦牛是产于滇西北高原的地方品种,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其种质特性,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布在黄牛15条染色体上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中甸牦牛45个样品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共检测到6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6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8243~4.4800,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1333±0.833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645±0.7474个,群体平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9599±0.0973、0.6852±0.0879和0.6311±0.1057.结果表明,中甸牦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环境,积温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文本研究了在我国香格里拉高原坝区的荞麦的生长情况和积温之间的关系,发现荞麦在不同的生长期,积温的积累和积温的差值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大中甸积温明显高于小中甸积温,积温差值最小的荞麦生长期为出苗-分支期,最大的积温差值出现在开花-成熟期。通过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高原坝区的荞麦的生产产量,将随着积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的毛绒生产性能,为天祝白牦牛的遗传育种和毛绒产品开发提供条件。[方法]检测1~6岁不同性别的天祝白牦牛的毛绒产量和产绒率,计算其产绒量,并对这些毛绒生产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1-2岁时毛绒产量低,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较高;3~6岁时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产绒量均较高;7岁以后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均明显降低。公牦牛的毛绒产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牦牛;5—7岁母牦牛的被毛含绒率极显著(P〈0.01)高于同龄公牦牛。[结论]1—2岁的天祝白牦牛绒用性能最好;3—6岁是生产毛绒的主要阶段;7岁后的天祝白牦牛不适于用于毛绒生产。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四川省稻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迪庆州维西县、德钦县隔金沙江相望,西北与四川省德荣县、乡城县为邻。位于北纬26°52′~28°48′,东经99°23′~100°3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尼西乡境内的巴拉更宗雪山,海拔5 545 m,最低点位于洛吉乡境内的吉函金沙江边,海拔1 503 m,海拔高差4 042m,平均海拔3 459 m。中部高原为大、小中甸坝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牦牛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mRNA转录组变化,对牦牛小(2~3 mm)、中(4~5 mm)、大有腔卵泡(6~8 mm)中的COCs进行Illumina平台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1)牦牛小、中、大3个阶段的卵泡COCs中共有17 342个基因表达;2)小卵泡与中卵泡COCs之间有879个DEGs,其中,上调435个,下调444个;DEGs注释到106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类别46条,细胞组成(CC)类别25条,分子功能(MF)类别35条,涉及254条KEGG通路。中卵泡与大卵泡COCs之间有1 560个DEGs,其中,上调590个,下调970个;3)DEGs注释到114条GO条目,其中BP 55条、CC 26条和MF 33条,涉及276条KEGG通路,DEGs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钙离子信号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重要通路。综上,牦牛卵泡在不同发育阶段的DEGs、GO条目和KEGG pathway存在明显差异,为揭示牦牛卵泡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改善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对 1 0 9头麦洼牦牛和 1 0 0头九龙牦牛乳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两品种牦牛乳中 LDH在凝胶上仅显示出由 4个 H亚基组成的 LDH1 1条区带。试验共检测到 4种 LDH1 的遗传变异体 ,按迁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A、B、C、D,其中 D型仅存在于九龙牦牛中 ,C型在两品种牦牛中均占明显优势。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 LDH1 表型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将探讨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及相关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牦牛养殖业提供参考。1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在未达到体成熟之前,牦牛体重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一般在暖季增长快速,冷季有减轻的趋势,牦牛性野易惊,合群性好,能够听从指挥。饲养方式及条件、环境气候不同,牦牛性成熟及适合配种的年龄不尽相同。一般来说,2岁公牦牛和母牦牛具有配种能力,母牦牛一般三年一胎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