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制药厂能生产出高效、广谱、低毒的除草剂,草甘膦便是其中的1种。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草甘膦,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2.
叶德友  漆永红  李敏权 《草业学报》2016,25(10):191-201
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植物对线虫的抗病和感病性作为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性影响因子,一直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探明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作物抗线虫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因素,包括植物抗性基因或蛋白、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以及线虫胁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等信号传导。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取决于多种信号通路间的协调互作,各种与线虫抗性相关的信号通路间的交互对话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多种转录因子与小RNAs通过转录、转录后以及翻译参与了信号传导网络的精细调控,这一高效控制的信号传导网络决定了寄主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入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从而为植物线虫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甘膦在柑橘园除草中得到大量使用,对农作物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如何降低草甘膦对柑橘树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造成的药害、提高果实品质和食品安全将至关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施用蚯蚓粪,表征蚯蚓粪作用下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蚯蚓粪能够显著增强其生物有效性(BCF值显著增大);显著降低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到草甘膦单独处理组的55.15%,从而减少草甘膦在柑橘幼苗植株中的积累。同时,蚯蚓粪的施用能促进植物的茁壮生长,使抗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逆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蚯蚓粪显著减轻了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胁迫,使其株高、根长和相应的干重较草甘膦单独施用时增长了26.23%-140.11%,甚至成为对照组的1.03倍和1.13倍。此研究对兼顾化肥有机替代的草甘膦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桑园耕锄除草是一项费时费工的农事操作 ,由于锄草常受多雨少照天气的影响 ,杂草锄而不死 ,桑园杂草丛生 ,与桑树争肥夺水 ,造成桑叶减产。为此 ,全南自 90年代初引进克无踪、草甘膦等除草剂在桑园中使用。经全南竹山、陂头等乡镇蚕区桑园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认为克无踪除草剂在桑园中除草作用快、效果好 ,对桑树安全。1 应用克无踪除草的优点1.1 对桑树安全、不伤根因克无踪是一种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 ,无内吸传导作用 ,遇土即钝化 ,在土中无残留 ,对根部和非绿色部位枝干无伤害作用。而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内吸传导型的除草剂 ,由于全南杂交桑园株行距较密 ,一旦误喷到桑树枝干就会内吸传导至根产生药害 ;经桑园田间调查和蚕农的反映 ,全南桑园使用草甘膦除草多年 ,已发现了明显的副作用 ,桑树已表现出草甘膦积累性中毒症状 :地上部枝叶变小萎缩丛生 ,严重的不发芽、不抽梢 ,甚至死亡 ,造成桑树缺株断行 ,影响桑叶产量。1.2 杀草范围广喷雾克无踪能除桑园内多种一年生木本科杂草和阔叶型杂草 ,同时抑制多年生杂草。1.3 除草快、效果好克无踪耐雨性强 ,作用迅速 ,克无踪除草较草甘膦快 2~ 3天见效 ,使杂草在 2~...  相似文献   

5.
棘豆、狼毒化学防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棘豆、狼毒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危害严重的有毒植物,分布面积约261.1万亩。笔者1989—1990年选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使它隆、甜安宁进行小区灭除试验结果:2—3ml/L的草甘膦灭除棘豆,3—4ml/L的草甘膦灭除狼毒和0.3—0.5ml/L的使它隆灭除棘豆,0.5—0.8ml/L的使它隆灭除狼毒的灭效均为100%,而甜安宁灭效不佳。同时观察到,使它隆对单子叶植物(禾本抖牧草)无害,对双子叶植物(圆穗蓼等)有抑制作用,草甘膦对众多植物有抑制。在小区试验基础上,于1990年7—8月(盛花期)在刚察县吉尔孟乡进行定向叶面喷雾的大面积(4.9万亩)灭除试验结果,对棘豆、狼毒的灭除率均在90%以上,对人、畜(未隔离)安全,证明采用使它隆、草甘膦灭除棘豆、狼毒,投资少,见效快,是有效的实用技术,建议尽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Zea mays)能有效降低杂草防治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浙江大学转基因抗虫植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前期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玉米Hi-Ⅱ品种为受体导入新型抗草甘膦基因G10evo,获得不同的抗草甘膦玉米转化系。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具有良好草甘膦抗性的转基因玉米转化系AG16。本研究利用PCR、Western杂交、Southern杂交、ELISA等方法对AG16进行分子特征检测,并对AG16的草甘膦抗性水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evo在AG16中为单拷贝插入;G10evo蛋白在AG16的根、茎和叶组织中表达;ELISA分析表明,草甘膦喷洒前,嫩茎中G10evo蛋白的表达量达到9.975μg·g-1。温室中草甘膦抗性测定结果显示,AG16能抗4~8倍田间浓度的草甘膦,远高于草甘膦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量。因此,AG16草甘膦抗性水平达到生产需求,具有产业应用潜力,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玉米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甘膦抗性是当代农业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选择最佳的抗性基因用于植物筛选标记,通过选取cp4-epsps、GR79-epsps、gat4621和GAT四个草甘膦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在拟南芥中验证各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4个基因的转化苗经4个浓度的草甘膦喷施检测,结果显示,GAT类基因的抗性明显高于epsps类基因,基因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gat4621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最好,在各浓度下存活率均表现为最高值,且抗性稳定。国内发掘的GAT基因对草甘膦也表现出良好的抗性。GAT类基因的拟南芥转化苗在喷施高浓度草甘膦条件下出现严重抽苔抑制;但在停施草甘膦后抑制解除,且可以开花结实。转epsps类基因可以获得高抗草甘膦植株,但在花期喷施草甘膦将造成败育。从基因大小及抗性强弱考虑,GAT类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应该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8.
由植物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编码产生的harpin蛋白是激发植物过敏反应的主要因子,具有显著的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同时也是研究植物抗病信号传导的理想模型。基于对harpin蛋白的深入研究,国外已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arpin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病作用机制与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抗病研究的发展,利用日益丰富的试验数据探索植物抗病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机制.有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目前植物抗性基因,病原菌无毒基因以及二者互作机制和抗病途径中的信号传导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是云南亚高山草地常见的毒害草,易在地段性区域形成单优群落,对草地畜牧业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防治草地大狼毒,在香格里拉坝区草地开展了除草剂筛选试验。试验设二甲四氯、草甘膦、盖灌能3个除草剂处理,选择大狼毒分布较为均匀的草地划分试验小区,将除草剂原液稀释成50倍液对草地进行喷雾处理。各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喷药当年和次年,对各处理的大狼毒植株和根系死亡率、草地主要植物表观特征及存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3种除草剂处理中,草甘膦对大狼毒的防除率达到100%,极显著高于二甲四氯、盖灌能(P0.01);在1 mL/m~2用量时,草甘膦对禾本科等可食牧草的影响不大。试验结果综合比较表明,草甘膦对大狼毒的防除效果较好,适宜用于云南亚高山草地对大狼毒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1)草甘膦又称镇草宁,使用的剂型有10%水剂、91.6%和50%可湿性粉剂,是一种高度双向内吸性传导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我们在进贤县茅岗农场茶园试验表明,亩用10%水剂1斤配水120斤,效果在96%以上,对茅草、狗芽根、马唐、香附子等恶性  相似文献   

12.
使它隆(Starane200)防除桑园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它隆(Starane200)对耐草甘膦杂草防除及其对桑树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千克10%草甘膦 0.1千克洗衣粉 35ml Starane200 20千克水喷1/15公顷地,对耐草甘膦杂草有98%以上的杀灭率;在药不喷到桑叶及枝条的情况下,对桑树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可提高作物对害虫、病害等生物逆境的抗性。昆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M真菌与昆虫均依赖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养分与食物,二者亦可相互影响。本文归纳了2015年以来AM真菌与昆虫互作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AM真菌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整体抗虫性,亦可通过调控植物挥发性物质、植物体内化学物的变化、相关防御基因表达增强植物对昆虫的防御能力,还能促进其他化合物的合成从而有利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昆虫采食植物影响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从而减少AM真菌侵染率、丛枝和泡囊数量以及影响AM真菌正常的功能。本文还对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株茶园草甘膦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富集、农药驯化等方式从茶园草甘膦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潜在降解菌株CGL-1。该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菌株CGL-1能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草甘膦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200 mg/L,显示对草甘膦具有较好的降解效能。草甘膦降解菌株的筛选有望为草甘膦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蛋白激酶,可以感知营养状况、能量、生长因子等信号,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等生理进程.本文综述了TOR的上、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及各种氨基酸对TOR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为探讨氨基酸调控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及建立精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除草剂胁迫对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采用不同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和草甘膦分别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测定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化感效应值对牧草的化感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牧草田的杂草防治及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最大根长及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最大根长的影响最大;受2种除草剂胁迫后,供试牧草的化感作用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其中草甘膦胁迫后的表现更为明显,其对供试牧草化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综上,除草剂胁迫下可明显增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佳  袁玲 《草业学报》2017,26(9):148-155
在水生食物链中,水溞是连结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关键成员。草甘膦与氰氟草酯被广泛用于防除水生和稻田杂草,研究它们对水溞的毒性,有益于人们关注使用除草剂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以标准水体监测生物——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单克隆为材料,研究草甘膦和氰氟草酯对其泳动能力、存活率和趋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对隆线溞均有明显毒性,草甘膦对隆线溞24, 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6.58, 29.60和12.33 mg/L,为田间常规用药量的0.15%~0.81%;氰氟草酯对隆线溞24, 48和96 h的LC50依次是63.15, 51.91和34.41 mg/L,为田间常规用药量的17.21%~31.58%。两种除草剂显著影响隆线溞的泳动能力和趋光指数。隆线溞接触草甘膦和氰氟草酯3 h后,导致其趋光指数显著改变的浓度分别是4.59和14.20 mg/L,分别为常规用药量的0.06%和7.10%。因此,草甘膦和氰氟草酯对水溞的毒性大,对水生食物链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水溞趋光性可快速、灵敏地监测除草剂使用后的水体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8.
张佳宁  刘坤 《草业学报》2014,23(1):328-338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过渡阶段(从种子到幼苗),它决定着植物萌发后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自然选择压力。所以,选择合适的萌发时间和萌发地点将会对植物的存活、竞争以及繁殖产生重要意义。温度、土壤湿度、火灾以及光周期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季节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这些因子能够直接调节种子萌发季节或者通过影响种子的休眠状态进而调节种子的萌发季节,确保种子萌发发生在最有利于幼苗建植的季节。光(包括光通量和光谱特征)、日温幅以及硝酸盐是调节种子萌发地点的环境因子。这些因子能够将萌发限制在土壤表面以及植被斑块中,这有利于植物的出苗和幼苗建植。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的2种最主要的激素。ABA 的作用是诱导休眠,抑制萌发,GA 的作用是去除休眠,促进萌发。在分子水平上,环境因子通过调节控制ABA 和GA 合成、分解以及信号传导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植物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营养介导的TOR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它能够通过整合营养、能量、生长因子等信号调节细胞的增殖、体积增大及细胞周期进程。作者综述了TOR激酶的上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及氨基酸和能量等营养状况对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探讨营养调控体蛋白合成的机制及精准营养供给技术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开创性思路。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早春野生狼毒大戟再生苗为材料,采用田间种植法,跟踪观察其春季生长发育特征特性,同时应用六种除草剂对狼毒大戟进行灭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铵盐、乙氧氟草醚、2,4-D丁酯对狼毒大戟有明显效果,硝磺草酮对狼毒大戟有一定效果,而扑草净和噻吩磺隆对狼毒大戟没有作用。狼毒大戟周边杂草中,受害的主要有灰绿藜、独行菜、葶苈、蔓委陵菜等双子叶植物,而早熟禾单子叶植物基本不受伤害。因此,在对草原上狼毒大戟进行灭除时,选择草甘膦异丙铵盐14 m L/L、乙氧氟草醚4 m L/L、2,4-D丁酯10 m L/L可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